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中共開江縣委書記羅建談“兩學一做”

農旅結合 產村相融 三產互動 大力發展農民增收新型業態

中共開江縣委書記 羅建

2016年10月27日14:2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開江縣緊緊圍繞創建“全省現代農業示范縣“和“全國鄉村旅游示范縣”兩大目標,按照“農旅結合、產村相融、三產互動、四化同步”的總體思路,以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為載體,因地制宜培育“接二連三”的農業新型業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先后被評為全國綠色農業示范區、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中國橄欖油之鄉、四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今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9 元,同比增長19.4 %。

一、加快農旅結合,變“傳統農業”為“朝陽產業”

大力發展生態觀光休閑農業,建設幸福美麗新村,帶動鄉村旅游發展,變傳統農業單一發展模式為農旅融合發展模式,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一是推進多態融合。深入挖掘農業的生態功能、景觀功能、康養功能和文化功能,把農業和鄉村旅游作為多態融合的關鍵業態。縣委、縣政府先后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和《關於加快建設全國鄉村旅游示范縣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著力培育農業農村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產業支撐。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堅持“大農建、大基地、大示范”,編制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綜合示范區建設五年規劃》,五年建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綜合示范區15萬畝。近兩年已建成甘棠—長嶺—拔妙、普安—永興兩個3萬畝綜合示范區,實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實現田網、路網、水網、林網全域覆蓋。開通鄉村旅游公交,修建觀景平台、步游道、生態停車場,配置景觀小品、涼亭座椅、垃圾桶等,為農旅融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三是開發旅游產品。依托“千年古剎”金山寺、“人間仙湯”飛雲溫泉、“萬畝竹海”峨城山、“水上樂園”明月湖、“蓮花世界”寶塔壩等特色旅游資源,借力現代農業、特色民居景觀,建成鄉村旅游精品線路5條,旅游景點30余處。開發“春體驗、夏賞花、秋採果、冬養生”的四季旅游產品,帶動發展農家樂150家、鄉村客棧69家,便民超市(便利店)123家,引進游船30余艘、觀光車10台、觀光自行車200余輛。今年已接待游客14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1億元,旅游區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堅持產村相融,變“居有其屋”為“安居樂業”

以規模經營現代農業和連片建設幸福美麗新村為路徑,依托產業建新村、圍繞新村興產業,把新村和產業園區作為旅游景點來打造,把農戶民居作為文化小品來培育,以片帶面,整體推進。一是依山就勢建新村。堅持小規模、組團式,錯落有致,見山見水,紅磚青瓦穿斗牆,房前屋后“微田園”,留住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俗文化和鄉村情趣。實施“建改保”、突出“連配管”,“連”即新村連建、產業連片、旅游連線,“配”即配套便民服務、農家超市、電子商務等“1+N”公共服務體系,“管”即強化新村社區管理,完善基層依法治理體系。全縣已建成新村聚居點79個、幸福美麗新村19個、新農村綜合體4個,改造提升農家舊大院168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以孝文化為主題的唐家大院、以橄欖文化為主題的橄欖新村、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寶塔新村、以賞杏為主題的龍形山村等成為鄉村旅游的熱門景點。二是特色產業大連片。以現代農業“221”工程(兩棵樹:銀杏、油橄欖﹔兩隻禽:開江麻鴨、開江白鵝﹔一籃菜:優質蔬菜水果)為龍頭,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蔬果採摘、農事體驗、水禽認養等現代農業,現代水禽、特色林業、優質蔬菜“三大核心產業區”已具雛形,“幾鄉一業、多村一品”產業規模效應初步顯現。寶塔萬畝荷花、永興萬畝橄欖、甘棠萬畝油菜花、長嶺雪峰現代農業園等特色產業基地已成為游客親近自然、放鬆身心的好去處。三是村民自治強管理。成立村民理事會、社區物業管理委員會,推行“345黨群互動機制”(在群眾中聘3員:參謀員、監督員、評議員﹔賦4權:知情權、參與權、話語權、免責權﹔在無職黨員中設崗定責,評定5星),以院落為單元開展環境聯治、困難聯幫、致富聯帶、平安聯創、新風聯樹,合力建設“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家園,打造游客”來了就不想走“的新型農村社區。

三、注重宣傳營銷,變“養在深閨”為“家喻戶曉”

圍繞“巴山小平原·川東小天府”城市名片,以品牌創建為重點,以網絡媒體為平台,以節慶活動為載體,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為農業農村與鄉村旅游發展營造濃厚氛圍。一是發掘本土文化。大力實施“鄉村記憶”工程,挖掘培育“佛教、農耕、紅色、民俗、節孝”五大鄉村旅游文化品牌,對普安、永興等18個傳統村庄院落民居進行甄別鑒定,對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鎮、古樹、古井等進行修繕保護,最大限度保留鄉土元素。打造金山寺國家AAAA級文化旅游風景區、川東農耕文化陳列館,修繕保護寶塔壩戰史陳列館、普安民俗文化古鎮、任市陶牌坊、甘棠胡氏節孝坊等,構建異彩紛呈文化長廊。二是培育特色品牌。結合優勢產業,開發出蓮籽露、橄欖油、橄欖酒、銀杏茶、葛根酒、板鴨、豆筍等無公害、鄉土味濃、文化性強的特色品牌產品,讓農產品華麗轉身為商品、禮品、紀念品。推進品質升級,開江麻鴨、開江白鵝、油橄欖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証,“綠升”牌特級初榨橄欖油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創建“四川名牌產品”、“四川著名商標”各4個,獲有機食品認証5個。三是強化對外宣傳。創造性開展群眾性文藝活動,成功舉辦“第三屆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首場文化巡演”、“ 第四屆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暨四川省首屆農民藝術節”。與四川電視台合作錄制《幸福美麗新村—達州市開江縣寶塔壩村》、與達州電視台合作錄制《開江:跨越之年鑄輝煌》等系列節目,同時通過報紙、微博、微信等媒體廣泛宣傳開江農業農村和鄉村旅游的特色亮點。成立鄉村旅游協會,成功舉辦了第一屆、第二屆荷花文化節、群星耀開江大型演唱會等節會活動,宣傳推介開江。農民日報、新華網、四川在線等中央、省、市、縣30余家媒體參加了荷花節新聞發布會,僅荷花節就吸引了全國9個省85個縣市區120萬人次前來觀光旅游。

四、強化機制創新,變“政府推動”為“農民主動”

大力培育多元化農業經營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突出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推行技術承包、全程托管等服務,引導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到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中來。一是培強新型經營主體。出台《現代農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加快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施意見》,縣本級財政每年預算不低於2000萬元設立獎勵扶持基金,整合涉農項目資金修建完善基地、園區基礎設施,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迅速發展。全縣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5家、農民合作組織229個、家庭農場72家、經營面積5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624戶。二是創新利益聯結模式。通過“新型經營主體+基地+農戶”、“農業園區+專業合作社+農戶”、“大園區+小業主”等發展模式,完善“土地入股、保底分紅”、“農戶返租、產值分成”、“4+1”家庭農場(政府定額補助及財政貼息,企業保底回收及擔保,銀行提供貸款,鄉鎮協調服務,農戶零風險發展)、油橄欖產業“1+4”精准扶貧(由龍頭企業黨支部和精准識別貧困村黨支部成立聯合黨支部,通過“聯合支部+龍頭企業+基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可獲得土地租金、管護費、產品分成、林下種植四份收入)、糧油生產“1+1+3”(成立土地股份、農機、植保專業合作社,通過政策扶持+專業合作社+業主、農業職業經理人、技術服務團隊,實現全程機械化耕作)等利益聯結機制,讓群眾充分享受發展紅利,主動投入產業發展。三是搭建群眾參與平台。在新村建設、產業發展、項目建設中,政府負責規劃、引導,制定獎補政策、配套基礎設施,實行“民辦公助、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群眾通過“一事一議”引進業主、成立合作組織或籌資投勞實施。成立由“項目單位、業主、村委會、村民”組成的監督管理小組,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保障群眾的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

五、推進三產互動,變“傳統農民”為“現代市民”

圍繞休閑觀光體驗農業,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農業產業鏈,推進一二三產業相融互動,讓農民更多地投入到農產品加工、流通和旅游、服務等行業,培育新的收入增長源。一是開辟就業崗位。引進做強中海佳荷、天源油橄欖、紅土地等農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5000余名農民就近務工。幸福美麗新村、鄉村旅游加速發展,3000余名農民通過從事公益性崗位、自辦客棧和農家樂、便民店等方式,實現就地創業就業。二是促進身份轉變。在農旅游融合發展中,農民通過就地就近就業創業,由傳統農民變成了產業工人,或搖身一變當起了”老板“。通過完善道路、能源、信息等現代基礎設施,配套村級活動場所、學校、衛生站、文化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生活品質大大提高,讓農民享受到了城市居民一樣的居住和生活環境,實現了就地城鎮化。三是拓寬增收渠道。扎實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同步加快“六權同確”,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和其他產權有序流轉,農民可以獲得租金、分紅、務工、經營等多重收入。創新建設“雙門雙通道”農家客棧,既同時滿足農家自住和游客租住,又增加農民財產和經營性收入。建設電子商務平台,開展展示展銷、電子商務及物流信息服務,農產品轉手變”票子“。今年以來,全縣電商平台實現農產品網上交易額近600萬元、網絡零售額130萬元,線下實體店銷售收入150萬元。探索資產收益助農模式,把政府財政投入建成的停車場、休息站等公共服務設施管理權交給村級組織,完善管護機制,既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又為精准識別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 

(責編:高巍、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