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09: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肇源縣委從適應農村工作新形勢、新要求出發,進一步探索鄉(鎮)村黨員干部管理新模式,提升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服務農村,服務群眾水平,打造鄉村黨員干部發揮作用平台載體,創新實施了“農村社區化”服務工作,努力推進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優化升級。
一、背景與起因
農村稅費改革以后,鄉村的工作任務和形式發生了深刻變化,鄉(鎮)村面臨著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創新鄉(鎮)村干部管理成為一個普遍關注和亟需破解的課題。實施“農村社區化”服務有著較為深厚的現實背景。
一是統籌鄉村干部資源需要新思路。鄉鎮干部“上班沒事干、沒事不上班”現象比較普遍,除了班子成員和重點站、辦、中心的干部任務較重外,一些干部都是階段性、臨時性任務,浪費了政府人力資源。同時,面對農村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務,村干部的人力資源和能力素質還有一定差距,無法滿足群眾的各種訴求和願望。面對這一現實,需要鄉鎮黨委、政府在整合鄉(鎮)村干部資源、發揮鄉鎮干部作用等方面進行研究,找出鄉鎮干部與村干部優勢互補的新思路,為鄉(鎮)村干部干事創業、服務群眾搭建平台。
二是滿足群眾多樣性需求需要新機制。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基層民主建設進程不斷推進,農村群眾需求呈現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復雜化的趨勢,群眾對鄉村兩級組織的所盼所願不單單是致富增收,還涉及住房、出行、就醫、就學、養老,以及生活環境、文化活動等諸多方面。另一方面,鄉(鎮)村干部“管”的意識根深蒂固,服務還停留在原來水平,跟不上群眾需求變化。這就要求鄉鎮黨委、政府在鄉(鎮)村干部管理模式上研究探索新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延伸工作觸角,提高服務水平,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
三是提升工作執行效率需要新舉措。當前,正是國家對“三農”問題最為重視的時期,也是農業資金、項目最為密集的時期,各鄉鎮在經濟社會發展上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思路和辦法。如何讓國家政策、項目最迅速、最直接讓群眾受益,如何統一群眾思想,貫徹落實鄉鎮黨委的工作思路,再延續過去“組織對組織、干部對干部、會議對會議”的落實方式,很難達到理想效果,勢必影響政策落實、任務完成。這就需要鄉鎮黨委、政府研究工作落實新舉措,打破常規行政條塊分割、逐級落實的局面,讓干部“面對面”對接群眾,直接落實任務,回應群眾需求,提高工作執行效率、落實效果。
(四)順應新時期農村工作要求需要新載體。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強社會管理向社會治理轉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鎮)村建設等一系列戰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啟動了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面對上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需要鄉(鎮)黨委、政府研究探索有效的載體平台,承載承接這些新任務、新要求,順應未來農村工作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方向。
(五)開展黨的系列教育活動需要新平台。基層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要解決基層干部不關心群眾冷暖、責任心不強、服務群眾意識和能力不足、辦事不公等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搭建起基層干部與農民群眾之間溝通接觸的平台,在密切聯系群眾上下功夫,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用實際行動樹立基層干部良好形象。
二、做法與經過
(一)劃區域,定職責,建立服務群眾全員網絡。鄉(鎮)以現有村屯區劃為基礎,把全鄉(鎮)劃分成若干個責任區,每個責任區100戶左右,由鄉(鎮)、村、屯3名干部聯合組成工作組負責,構建起“干部人人聯系群眾、群眾戶戶有人聯系”的“3+X”群眾全員聯系網絡。規定班子成員每年深入責任區走訪農戶不少於100個工作日,普通干部不少於60個工作日。同時,按照“查民情、解民難、幫民富、維民穩、保民安”的工作目標,明確了責任干部做好政策法規宣講員、科技知識普及員、社會矛盾調解員、群眾困難幫扶員、社情民意反饋員“五大員”工作任務,落實代辦新農合、新農保等16項便民服務,為基層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察民情,解民需,落實服務群眾措施。鄉鎮統一制作《群眾信息卡》,內容包含了家庭人口、固定資產、生產經營項目等6個方面68項內容,由責任區干部入戶走訪,調查登記,匯總成冊。村級設立《民情台帳》,鄉鎮組建“民情電子數據庫”,專人管理,專人負責,根據調查走訪情況隨時更新檔案數據,形成了完整、詳實、動態的民情信息管理系統,為鄉鎮黨委把脈民情、保障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還印制了“干部服務聯系卡”,開辟了“公共郵箱”,實行了群眾問題分流解決,對群眾提出的服務需求,責任區干部能自行解決的,立即解決﹔解決不了的,整理分類后交鄉鎮黨委分流到相關職能單位,在限定時間內辦結或給予答復。
(三)建機制,抓保障,確保工作有序運行。實行定期例會制。鄉鎮黨委每周定期組織召開鄉(鎮)村干部會議,聽取深入責任區走訪群眾情況,研究解決村級發展、信訪、民生等實際問題,安排階段性工作。推行集體會商制。凡涉及全局性、民生類的大事,鄉鎮黨委、政府班子成員集體研究,按照類別和成員分工,確定具體責任人落實。堅持定期督查制。鄉鎮黨政主要領導採取定期查閱干部民情日記或深入責任區走訪以及電話問詢等方式,隨機抽查干部工作情況,並將檢查結果與干部獎懲挂鉤,督促干部按時深入責任區履職盡責。
三、成效與啟示
實施“農村社區化”服務,對加強新時期基層干部管理、提高服務群眾水平、推進工作落實、促進鄉域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
(一)整合了基層干部資源。實施“農村社區化”服務,把鄉鎮干部與村干部捆綁使用,把有效力量向工作一線傾斜,變干部坐班辦公為上門服務,變遙控指揮為現場指導,實現了工作重心下移,服務前置,發揮了鄉鎮干部懂政策、能力強、信息靈等優勢,改善了“農村一線忙不過來,機關干部無事可干”的狀況,有力地推動了農村工作開展。
(二)培養礪煉了基層干部。實施“農村社區化”服務,把鄉鎮干部真正推向基層,融入群眾,直接面對復雜矛盾和問題,激發了基層干部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基層干部的政策理論、業務能力等。同時,通過撰寫《民情日記》、體會文章、調研報告等,增強了基層干部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能力,實現了落實工作與鍛煉干部的有機結合。
(三)改善了黨群干群關系。實施“農村社區化”服務,基層干部深入群眾、接觸群眾機會更多了,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困難更主動了。有的基層干部為責任區貧困戶的孩子聯系學習駕駛挖掘機技術,並一直跟蹤服務直到找到工作﹔有的基層部積極幫助老年人申報老齡補貼,讓老人享受到應有待遇﹔有的基層干部協調相關部門,幫助危房戶進行危房改造,等等。基層干部實實在在的服務,使群眾受到了觸動,增進了干群感情,密切了干群關系。
(四)提高了工作落實成效。實施“農村社區化”服務,鄉鎮黨委把相關工作落實和服務農民群眾“一竿子”插到底,構建了鄉鎮黨委與群眾之間的“直通車”,干部與群眾面對面接觸,各項政策、任務得到及時宣傳和貫徹,切實提高工作落實效果。
總結我縣“農村社區化”服務模式做法,對創新鄉(鎮)村干部管理,強化基層黨組織核心領導地位具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必須打破常規把干部用“活”。要轉變基層干部工作方式方法,打破坐班制,把干部工作前移到村屯和群眾中,不斷擴大基層干部施展才華、釋放能量、發揮作用的空間,實現干部從管理群眾到服務群眾的轉變,使干部真正成為最活躍的要素,從而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增添不竭動力。
(二)必須緊緊圍繞“服務群眾、服務發展”這個中心。要有效整合干部資源,把方便百姓、惠及群眾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第一標准,促進干部服務作用最大化,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三)必須建立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機制。要在基層干部教育管理、激勵約束、監督考核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建立完善相關機制,用制度規范行為、推動工作、解決問題。要把好的經驗和做法用制度的方式固定下來,形成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長效機制,堅持干部管理的常態化、長效化。
(四)必須立足鄉村實際創建務實管用的管理模式。要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研究設計有效的基層干部管理模式,創新管理舉措,搭建有效平台,為基層干部發揮作用創造條件。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