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9日13:53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他用一生詮釋了高尚源於平凡的真諦”——這是郭俊秀同志墓志銘中的一句話,也是他62年人生的真實寫照。郭俊秀同志離開我們已經有12個年頭了,時間的長河把他很多珍貴的精神財富沉澱下來,令人贊嘆和敬仰。他對黨的事業鞠躬盡瘁、盡職盡責的無限忠誠,勇於擔當、開拓創新的膽識,實事求是、按規律辦事的務實作風,心系群眾冷暖、一心為群眾謀利益的公仆情懷,以及淡泊名利、胸襟坦蕩、平易近人、朴實無華的人格魅力,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如金子般熠熠生輝。
郭俊秀同志1942年3月出生於山東省萊蕪縣。1966年4月,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期間,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8月大學畢業后分配到湖南長沙國營770廠工作,先后擔任車間副指導員、黨支部副書記、組織干事,組織科副科長,廠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廠黨委副書記、書記。1990年9月,調長沙市委工作,歷任市委副書記、市委副書記兼市人大常委會主任。1995年2月,調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任黨組成員、秘書長、辦公廳黨組書記。1998年1月和2003年1月,在省九屆、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連續當選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勇於擔當,迎難而上,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
“願擔當”考驗的是黨性,“敢擔當”考驗的是膽識,“能擔當”考驗的是水平和能力。郭俊秀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1984年,郭俊秀同志擔任曙光電子管廠(七七零廠)黨委書記。當時的支柱產品電子管需求急劇萎縮,虧損嚴重,全廠一萬多職工、家屬和老同志眼巴巴盼著他能把企業帶出困境,使職工有活干、有飯吃。他說服大家放下國企的架子,組織部分閑下來的職工為湘江火柴廠加工火柴盒。同時,經過充分研究,提出了“拓展經營思路,開發人防工事,發展第三產業”的大膽設想,將兩千多平方米的防空洞改造成旅社、商店等。這一舉措不僅安置了大量職工,也很快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一些兄弟工廠紛紛前來學習取經。
解決生計問題只是權宜之計,企業的根本出路在於立足多年積累下來的技術優勢,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郭俊秀帶領一班人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精准地抓住了當時電視機普及率低,大規模升級換代還未到來的大好時機,全力上馬黑白顯像管生產線。實踐証明,這一步棋走得好,走得准,“一子落而滿盤活”。自1985年7月從生產線建成投產到1999年4月,由於產品質量過硬,供不應求,在國內樹起了牢固的品牌地位。曙光廠從此結束了四處借貸、掙扎糊口的日子,一步步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郭俊秀這種敢闖敢為的精神展現在他工作的每個地方。任長沙市委副書記分管政法工作期間,公安機關的城鄉派出所沒有職級,很多長年累月奔波在基層一線的公安民警干一輩子,退休后也沒有任何職級,而職務和職級是工資及其他待遇的主要依據,這些民警的生活水平普遍較低。郭俊秀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在他的關心推動下,基層公安派出所最終作為一級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進入了行政職級序列,這在基層公安派出所的建設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很多老公安至今仍感動地說,這不是福利待遇多少的問題,而是黨和政府對他們工作的肯定和褒揚,使他們有了一種空前高漲的職業榮譽感和事業榮譽感,極大地鼓舞了全市公安民警的士氣和斗志。
領導干部要注重“非權力影響”,思想政治工作要“打動人心”
郭俊秀歷經多個領導崗位,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著深刻的體會。在他看來,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虛”的,而是“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他認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首先要靠領導干部自身的一言一行,來影響帶動周圍的人,他總結為“非權力影響”,即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曙光廠生產銷售最為困難的時期,他主持制定了領導干部《約法六章》,並印發到班組,供職工監督,在過民主生活會時,進行對照檢查。隨著這一規定的貫徹執行,全廠上下形成了干群一心、同甘共苦、艱苦創業的良好氛圍,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政工系列”這一職稱的產生也與郭俊秀在曙光廠的探索密切相關。他為了留住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人才,創造性地提出“對從事政治工作的專職干部進行職稱評定”,即在當時國家明文規定已有的八個職稱系列后面,加列一個政工系列,使政工干部享受相應的政治、經濟等各項待遇,他稱之為“內部糧票”。這一經驗很快引來眾多企業的效仿,最終推向全國。
郭俊秀不僅注重實踐,還善於進行理論上的思考和總結。在曙光廠工作期間,撰寫了《談談企業的軟管理》《試論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管理一體化》《企業黨委書記要努力實現“三個轉變”》等十余篇論文,有多篇被評為湖南省和電子工業部優秀論文。在長沙市委工作期間,發表政治思想工作研究論文40余篇,其中《圍繞中心換腦筋,努力搞好宣傳思想工作》一文,在全國城市思想政治網絡會議第七次會議上被評為優秀論文﹔《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做一個頭腦清醒的領導者》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上獲特別獎,被全國第五次領導科學學術研討會評為優秀論文。他先后榮獲了“全國優秀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等光榮稱號。
為黨的事業聚賢納才,正確識人用人
郭俊秀無論到哪個單位哪個崗位都能很快打開局面,這與他求賢若渴,慧眼識才,知人善任密不可分。在曙光廠任黨委書記期間,郭俊秀有一句常說的話“我們廠各樣的專才、全才都有。我們就是打著燈籠火把也要把他們找出來,不能埋沒了,更不能浪費了”。在他的主持下,打破論資排輩,克服求全責備,優秀的中青年知識分子被選拔進工廠的各級領導班子,成為推行經濟承包責任制堅定的支持者和實踐者。這項舉措給全廠干部職工思想觀念帶來很大震動,“躲在人縫裡偷懶”的思想沒有了市場,“按貢獻獲酬,靠本事吃飯”的理念很快成為全廠上下的共識,極大激發了大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在發現人才上,郭俊秀獨具慧眼,方法獨到。為考察一名辦公室主任人選的文字工作水平,他曾採取“突然襲擊”的方法,直接到該同志的辦公室查看他寫的會議記錄。有一次,他在聽取一位年輕干部匯報時,發現這位同志思路清晰,經驗豐富,表現出了較高的業務水平和能力。他暗暗記住了這名干部的姓名,並建議組織部門對他進行全面考察。在一次現場指揮救火中,他看到有位年輕民警冒著生命危險幾次穿越火場,搶救群眾,鎮定穩妥地維持現場秩序,指揮群眾疏散。他立即向身邊工作人員詢問該同志的姓名。不久,組織部門對這位民警進行了考察了解。這些被關注的干部先后得到重用,他們也沒有辜負這位“伯樂”,在新的領導崗位上做出了優異成績。
郭俊秀愛才,更護才,極力為干部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一位同志就任長沙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之初,因其缺乏公安工作經歷,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議論。對此,郭俊秀專程來到市公安局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向大家講解外行和內行可以互相轉化的辯証關系,強調團結謀事的重要性。這篇講話被整理成文供各級領導班子和全體民警學習,很快那些小道消息和流言便戛然而止。這位同志全心扑在工作上,在他的帶領下,全市公安工作蒸蒸日上,獲得了新的發展。
心系群眾冷暖,積極為群眾謀利益
郭俊秀有著深沉的公仆情懷,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很快與群眾打成一片。從改善職工的工作環境到解決住房問題,從幫助干部職工子女上學到不斷提高離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有關他為民服務的一件件往事化作了大家的口碑。曙光廠的老職工至今還念叨著郭俊秀在任廠辦公室主任期間為大家辦的“八大件”。第一件是改進職工食堂管理,提高伙食質量,增加了夜班供應。第二件是把單身職工宿舍整修一新,合理分配,保証了單身職工的休息和學習。第三件是建起了蒸飯間,職工上班時把米蒸上,下班時就可以把熱騰騰的米飯帶回家。第四件是在廠幼兒園增設了全托班,解決了上夜班職工帶孩子的大難題。此外,他還組織整修了宿舍道路,為職工醫院增建了中藥庫房,創辦了職工肉店,設立了自行車充氣泵房。說起來,這些事都算不上大事,也不需要多大的投入,但在職工眼裡卻是每天要面對的難題,每一件事都體現著廠領導的關愛和溫暖。
說到惠及人數多、影響深遠的一件事,是他任長沙市委副書記期間,在推動農村脫貧致富工作中打出的一套漂亮的“組合拳”。當時的調查數據表明,省會每年僅群眾在“吃”上的消費就在25億元以上。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郭俊秀提出:搞“市場農業”是長沙農村脫貧致富的根本出路。鄰近的縣要獲得發展,必須瞄准這一龐大而得天獨厚的大市場,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方面做足文章﹔農產品種類按市場調整,產品按市場選擇,生產按市場組織,走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商品基地開發之路。同時,在培育農產品市場上下功夫,形成多種類、多層次、多功能的專業市場、批發市場和集貿市場體系。與此同時,他還組織開展了有關減輕農民負擔方面的法律監督,按規定取消了一批收費項目。
為把農業做大做強,他又提出農村地區要在建立土地流轉機制上實現新突破,促進土地規模經營。在堅持土地所有制不變、家庭聯產承包制不變、村集體和農戶雙層經營體制不變即“三不變”的前提下,實行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從而促進農村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實現農村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求得農業生產力的更快發展。
不計個人名利,先人后己
“利益”是一塊試金石,最能檢驗一個人的品質,也最能檢驗一名黨員干部的黨性,郭俊秀在多次選擇中給出了答案。1985年曙光廠被列為電子工業部部屬企業第三批廠長負責制試點單位,上級部門將選擇權交給了郭俊秀,他既可以書記廠長一肩挑,也可以由他隻任書記、另選廠長。他毅然放棄了一肩挑的選項,推薦了一位有長期生產一線工作經歷、生產經營經驗豐富的同志擔任廠長。把原來由黨委掌握的生產指揮權、財經權、獎懲權,甚至行政干部任免權都交給了廠長,並提出,黨委和廠部在企業管理工作和生產經營工作方面,是“相因、相及、相伴、相長”的關系,黨委書記要“拉好第二把小提琴”。
工作上,郭俊秀把黨的事業放在前頭,生活上卻先人后己,多次把機會讓給別人。1982年,他已是曙光廠黨委副書記,可以排隊分房。分房領導小組的負責同志考慮到他已是企業領導,而且十多年來一家四口一直擠在一個單間裡,打算為他一家調整一套條件好一點的住房。郭俊秀得知后,拒絕了大家的好意,說分房規則不能改變,最終分到了一套頂層六樓的住房。最讓曙光廠老同志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是,1983年全國企業恢復了職稱評定,以郭俊秀的學歷、資歷、工作年限和業績表現,是符合評定“高級經濟師”的,評定小組也一致通過了他的任職資格。但郭俊秀首先想到的是解決那些年頭更長、生產骨干的高級職稱,他毫不猶豫地讓出了自己的“高級經濟師”指標。
郭俊秀不僅對自己嚴格要求,在對家人的要求上有時更是幾乎不近人情。1986年,妻子呂明蘭因工作表現突出,被任命為工廠子弟中學校長的呼聲很高,時任廠黨委書記的郭俊秀卻始終持反對意見,理由是子弟學校人才濟濟,讓其他同志任校長對工作更有利。結果,郭俊秀牽頭進行組織考察,提拔了一位28歲的青年教師擔任中學校長。二女兒郭峻在曙光廠子弟學校小學畢業時,品學兼優,完全可以報考長沙市內任何一所重點中學,卻被郭俊秀攔住了,說:“如果我的女兒都要考走的話,還有誰願意留在子弟學校,還是留下吧。”懂事的女兒尊重了爸爸的意見。
“見事貴乎理明,處世貴乎心公”,這是郭俊秀常說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生信守的諾言。正像臧克家在一首詩中所寫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郭俊秀就是那還“活著”的人。他的功績鐫刻在瀟湘大地,他的音容笑貌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張全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