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學習貫徹加強國企黨建工作會議精神>>國企先鋒

【身邊的大國工匠】熬出來的放射科“神探”

2016年10月09日16:15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身邊的大國工匠】熬出來的放射科“神探”

耿道穎從小的夢想就是救死扶傷,但絕沒有想到,卻以 “破案”的方式實現。

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凡是爭執不下的片子,都要請放射科副主任“老耿”過目定案,因為她讀片的准確率超過90%。

當初來到“暗無天日”的放射科,耿道穎也感到過委屈。可30多年過去了,她卻從一張張黑白膠片、一幀幀無聲圖像中讀出了“味道”,成為放射科“神探”。

“設定一個人生大目標,然后熬、熬、熬……熬出一個偉大來!”面對各種驚嘆、贊譽,耿道穎只是淡然地再一次重復這句自己一直以來很欣賞的話語。

“讀片不隻用眼睛,更要用心”

當初在徐州醫學院學習時,耿道穎的夢想很明確——做一名心內科醫生。沒想到,畢業時卻被分配到放射科。放射科是輔助科室,工作時還要“吃射線”,一向開朗樂觀的耿道穎難受了很長時間。

可如今,不執手術刀,也不在急診室的她,卻擁有了大批病患“粉絲”,連帶著讓這個關在小黑屋裡“吃射線”的工作也吃香起來了。因為許多疑難雜症,都從她這個小黑屋裡曲徑通幽地找到了診治的出口。

以破案的精神來讀片,這是耿道穎幾十年來的堅持。為此,她不僅要了解“從頭到腳”的各種疾病在影像學上的表現,還要結合其他檢驗報告及患者的生活習慣等進行綜合判斷分析,進而從患者的病史和症狀中找突破口和診斷証據。

曾經有個韓國男性患者,劇烈頭痛,被其他醫生診斷為腦內惡性膠質腫瘤。可耿道穎對著片子上陰影的形狀看了半天,感覺它更像寄生虫。“如果盲目開刀會造成癱瘓!”她提出了不同意見。

經過血液鑒定,果然証實該患者腦內為裂頭蚴感染。手術從他腦內取出了一條21mm長的死亡虫體。

“讀片不隻用眼睛,更要用心。”耿道穎說。正因如此,片子上任何細小、可疑的異常,都逃不過她的火眼金睛。

耿道穎的學生尹波印象最深的一次是5年前,一位肺上有病灶的患者拿著CT片找到科室,說自己跑了好幾家醫院,但每個醫生給出的答復都不一樣。耿道穎一邊仔細地詢問病史,一邊觀察他的肺部CT圖像,確診為早期肺癌。而術后病理檢查也証實了她的判斷。

面對疑惑的尹波,耿道穎解釋道:“病人突然改掉了對煙愛不釋手的習慣,為什麼一個有30年煙齡的人不想抽煙了,說明抽煙沒有幸福感了,這個信息很重要。從這個角度去分析,再結合片子找答案……看片子不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既要救活病人的生命,也要盡力保証病人的生活質量”

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名滿天下,每年1.2萬多台腦外科手術,離不開放射科“讀片人”的保駕護航。耿道穎不僅“破案”,多年來還不斷創新中樞神經系統影像學診斷技術,被譽為“外科手術的GPS”。

能否給患病大腦拍出立體高清照,對腦外科的精准手術至關重要。耿道穎發現,“有的腦腫瘤病人,可能語言區已經被損壞了,但是周圍的代償區還能起到語言功能,還能說話。如果手術切除腫瘤同時,把代償區也切除了,病人反而不會說話了。”

為此,她摸索出了一套“術中磁共振新技術”,將常規磁共振成像技術與功能成像技術相結合,在手術進行時不僅能精准定位腫瘤,還可清晰顯示大腦功能區與代償區的關系,避免了對代償區的損壞,術后偏癱失語的並發症明顯下降。

在人體的血液大通道中,動脈瘤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一旦破裂,患者死亡率極高。如何及早地發現潛伏在腦部的“炸彈”?耿道穎帶領團隊採用“二步法”,先進行無創性篩查,再對需要治療的動脈瘤患者用血管造影確診。同時,為減少做造影引起動脈瘤破裂的風險,在國際上首次運用計算機模擬鏡像動脈瘤模型,以無創性檢查預測腦動脈瘤破裂風險,為醫患雙方決策手術方式及選擇栓塞材料提供支撐,使得患者中長期改善率達84.87%。

今年1月,耿道穎領銜的“中樞神經系統重大疾病CT/MRI關鍵技術的創新與臨床應用”成果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多年的探索獲得肯定,讓她很是欣慰:“放射科醫生不止拍片、看片那麼簡單,他應該成為臨床醫生的好幫手,既要救活病人的生命,也要盡力保証病人的生活質量。”

“做一個好醫生,也要有點匠心精神”

這麼多年,“老耿”的身后總是跟著兩群人,找她看片的病患和學她讀片的學生。

她也始終堅持著兩個“職業習慣”——每天必須看滿50個病人,每周和學生互考5個標准化病例。

耿道穎常開玩笑說,找她的病人特別劃算,因為她做的都是“買一送一”的服務——每次讀完片,她不僅會為病人分析病情,還會仔細地告訴他們接下去需要接受哪些治療、治療效果會如何。

“冰冷的機器無法代替醫生,醫生的診斷也不該是一句冷冰冰的結論。”耿道穎30多年孜孜不倦,就是因為她知道:設備再先進,真正做到‘救死扶傷’,還得靠醫生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精准診斷讓患者得到及時治療,減少痛苦。

“做一個好醫生,也要有點匠心精神。”在耿道穎看來,無論哪行哪業,要干到極致,離不開悟性,但更需要堅持。

所以她用最簡單也最難的方法培養學生:每周一的8時到9時是她和學生固定的讀片會時間,拿出5個病例的影像進行診斷。“學生考我,我也考學生,等病人術后病理檢查就會証明我們的對錯。”除此之外,他們每周還要看上百張圖像,掌握典型病例的判斷。

正是這些堅持,讓耿道穎在“閱人無數”后“修煉得道”,往往幾分鐘就可以找到疑難雜症的病灶﹔也正是這些堅持,讓耿道穎讀片診斷從不用“大概、好像、可能”的字眼,而是 “一說一個准”。(記者 彭文卓 錢培堅)

(責編:高巍、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