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海南省文昌市文化經濟發展促進會黨支部《紅灣黨建驛站》的實踐與探索

創建紅灣黨建驛站 讓黨旗在八門灣高高飄揚

2016年09月18日16: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發揮社會組織中黨員先鋒模范作用,2012年7月,經文昌市社會組織黨工委批准,中共文昌市文化經濟發展促進會支部委員會正式挂牌成立。幾年來,黨支部在市委組織部、市社工委的直接領導下,積極響應文昌市委、市政府的號召,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踐行“三嚴三實”。堅持以黨建鑄魂,以文化興會,以會促農,全力推動城鄉協同發展。注重弘揚文昌文化,講好文昌故事,盡心竭力打造八門灣黨建紅色驛站。著力在建設美麗鄉村,共建書香文昌,共享美麗文明上下功夫,探索了一條社會組織基層黨建工作的新路子。

一、抓硬件,打基礎,讓黨建工作在橫山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

一個時期以來,基層黨建工作說在嘴裡,停留在文件上,老百姓看不到也聽不著,加上社會不良風氣影響,造成部分黨員黨性不強,基層黨組織威望不高。面對黨建工作的新問題,我們黨支部在精准幫扶工作點上堅持兩手抓,一手抓黨支部硬件建設,一手抓黨支部文化價值觀建設。

沿著文銅公路向八門灣方向走100米即可進入八門灣第一個門,橫山嶺紅灣驛站,一進驛站,一面碩大的黨旗在山嶺上高高飄揚,閃閃發光的黨徽仿佛是在向過往游客示意。促進會由五湖四海的外來文昌的人員組成,初來乍到,人生地疏,黨支部提出了“不管是外來客商,回國華僑還是返鄉干部,來了文昌就是文昌人,黨員不分區域,不分大小,全員參與”。號召會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籌集社會資金500多萬元,通過黨支部+社團+合作社+公司+農戶發展美麗鄉村的辦法,將籌集到的資金全部投入到紅灣驛站建設和傳統文化村落保護及美麗鄉村示范點上。黨支部緊緊抓住橫山嶺城郊結合地帶的區域優勢,搶佔黨建工作制高點。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群眾參與服務、自我服務、互相服務,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服務格局。同時,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組織面廣量大,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十分重要,……,積極探索黨組織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在陣地建設,教育培訓,開展活動等方面提供必要經費支持”的指示精神,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我們在市委組織部和市社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資金近4萬元建設黨支部辦公室、文件櫃、宣傳欄和組建專職工作人員。籌措資金500多萬元,建成了佔地4000平方的紅灣黨員驛站,配備了投影儀,電腦和音響等教學設施,以及建設可以同時容納100人上課的孔子學堂,50個床位的客棧,100人就餐的農家樂,100人就讀的百姓讀書會,60人就坐的茶吧,可承接國學經典講學、誦讀、培訓、會議、釆摘、養生健身等任務,通過發展游學,親子游,度假游,養生養老游提高村民傳統文化修養,帯動村民奔小康。

四年來,我們黨支部發動會員單位先后幫扶文昌貧困家庭和孤寡老人上百余次,捐贈現金、大米、食用油價值100多萬元。尤其是文昌遭受超強台風威馬遜侵襲后,黨支部第一時間組織突擊隊為村民開通道路,送米送油,副會長張天成一次性捐贈十萬斤大米,副會長鄧軍連續4次捐贈500包大米和500箱食用油,秘書長鄧文宗帶領黨員突擊隊開通台風損毀的鄉村道路和走訪慰問困難群眾,數年來在姓趙村包村包戶投巨資開展文化幫扶,安置困難戶和慰問孤寡老人。黨支部的做法得到了市委組織部和市社工委的高度認可。黨支部書記鄧文宗深有感觸的說:“堅定的信念,執著的信仰,堅強的信心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之本,上級黨組織的堅強領導是我們把黨旗高高擎起的力量源泉”。

二、抓教育,強素質,讓傳統文化在八門灣有模樣,有典型,有載體

文昌歷來重文興教,姓趙村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后人遷瓊第一村,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海南第一廟文昌孔廟的周圍,在傳統文化熏陶下長大,有著淳朴的民風和崇文尚儒的習俗,村裡走出了首個睜眼看世界的文昌人,辛亥革命的先驅趙孟喬,以及張雲逸等一批民主革命先驅。

黨支部積極爭取市委宣傳部大力支持。一是在紅灣驛站建成全市首家百姓讀書會,二是創辦文昌傳統文化宣講示范點的孔子學堂。一邊游鄉村一邊學國學,吸引國務院新聞辦、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中華時報中文網、人民網、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等逾千人組團前來文昌八門灣紅灣驛站游學體驗。孔子學堂面向基層黨員開展讀書和傳統文化宣講活動,幫助黨員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支部通過反復組織傳統文化宣講,發揮文昌籍離退休老黨員、老領導的傳幫帶作用,開展書畫展覽、筆會、自駕、游學、培訓、講座、論壇等文化經濟交流活動。與中華詩詞論壇、海南省孔子學會、海南省鄉村旅游協會、海南省闖海人經濟合作協會及各大商會結成友好社團,為駐地群眾舉辦文化大講堂活動,通過拜孔子、讀國學、進鄉村、走綠道、吃農家飯,舉辦周末國學沙龍、爸爸去哪我去哪自駕游、鄉土文化展、迎春書畫展、國學嘉年華、國學特訓班、夏令營、家長課堂等途徑增強會員和村民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軟實力。

三、抓創新,增活力,讓紅色基因在美麗鄉村中顯山,露水,放光芒

在新形勢下,如何創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載體是擺在黨支部面前的重要課題。為此,我們結合社會組織工作的特點,在實踐與探索中前進。

一是創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方向。當很多社會組織還擠在城市的時候,黨支部把日常工作重心從城市轉移到鄉村,圍繞美麗鄉村建設發揮社會組織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在頭苑橫山姓趙村設立以會促農辦公室,動員廣大會員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特長為鄉村建設出謀劃策,黨支部以紅灣驛站為大本營,設立紅灣驛站黨員志願工作登記表,每月拿出一天時間深入鄉村體驗生活,積極動員不同方面群眾、不同所有制企業、不同領域組織,各盡所能,形式多樣參與減貧濟困、安老撫幼、扶弱助孤、幫學助醫、社區服務、環境保護和文昌九大環境建設等公益活動。

二是創新社會組織黨員生活方式。毗鄰張雲逸大將故居,黨支部採取喜聞樂見的公期方式,把黨員組織生活和紅色教育結合起來,往年吃“公期”前打麻將、扑克等變成了筆墨紙硯,變成了名人名家的著作和書畫作品展。變成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嘹亮歌聲,村民牆上挂滿了楷書長卷,一幅幅精彩的作品贏來了村民陣陣掌聲、喝彩聲。村邊大樹咧咧的吹響,仿佛也在為驛站歡歌。紅灣驛站也吸引了中國紅牆翻譯家(原聯合國副秘書長)的冀朝鑄親自為紅灣黨建驛站題詞。在紅灣驛站裡,八門灣游客的流動黨員在書畫展覽中愉快地了解黨建知識和參與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來自三亞旅游集團黨總支的張堯舜說,我們進了驛站,在不知不覺中就上了一堂黨課。

三是創新社會組織黨建宣傳渠道。黨支部積極引進互聯網的黨建宣傳渠道,促進會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服務號,黨建驛站在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七一”社區等的支持下開通了紅灣黨建雲平台,將黨建工作納入互聯網管理,建立黨內統計信息庫,黨員隻要掃描紅灣驛站的網絡二維碼就可隨時隨地通過手機了解到黨建新動態和黨建知識,實現了對黨員的動態管理。

四是創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實效。“不能讓鄉村百姓看著黨旗,餓著肚皮。”如何帶領周邊群眾共同享受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共同奔小康成為促進會黨支部最為關心的事情。打造環八門灣的一路一帶(沿八門灣五十四公裡的游學之路和環八門灣周邊美麗鄉村文化養生旅游度假經濟帶)成為黨支部工作的重頭戲。黨支部主動找到頭苑駐村干部,提出借文銅公路建設的大好時機,利用橫山鄉村現有的老房子、荒山、荒坡和天然山山水水,發展農家樂,搞休閑觀光,建設鄉村旅游度假安置小區,打造文昌第一個花苑式鄉村游學第一村,讓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同時黨支部以組織優勢,積極聯合有關部門申報姓趙村福壽延年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國內外友好社團合作建立全國文藝採風創作基地,實現“城鄉對接”。通過成立八門灣鄉村旅游合作社,聯合更多的力量走進農村廣闊天地,幫大家解決資金、技術、營銷等難題。

在新的形勢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對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決心在市委的領導和市委組織部市社工委的指導下,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扎實抓好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為建設航天新城和美麗幸福的文昌家園貢獻力量。

(責編:秦華、閆妍)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