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蘇省如東縣委組織部
2016年08月31日16: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案例背景】
我們黨的基礎在基層、根基在群眾。群眾路線是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和教育引領群眾結合起來。因此,教育引領群眾“聽黨話、跟黨走”是基層黨組織的核心政治功能,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從嚴治黨、大抓基層”要求的務實舉措,還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題中應有之義。基於這樣的認識,我縣堅持以農村為重點,探索推廣在服務中教育引領群眾的“四四”工作機制,以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屬性,提升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提出這一課題,一是切合強化農村黨建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從鞏固黨執政基礎的高度出發,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201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在全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引導農村基層黨組織強化政治引領功能,重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落地生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趙樂際同志也多次強調,要推動黨組織在強化政治引領功能、提升服務能力、教育引導群眾上持續用力,解決黨組織建設與基層治理法治化不適應的問題。這些都為推進教育引領群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符合強化群眾工作的新變化。隨著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群眾利益訴求日益多元、民主意識逐步增強、各種期盼不斷提升,部分群眾的政治素質、法治意識和參政能力不強,有時對黨的政策和主張不理解,甚至抵觸和反對。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神經末梢”,必須針對群眾的思想實際,加強教育引領,析事明理,解疑釋惑,把廣大群眾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覺悟,了解黨的方針政策,正確對待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充分理解和相信黨委政府努力為人民謀求福祉的決心,理性合法地表達訪求,以主人翁的姿態為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貢獻智慧和力量。三是適合強化自身建設的新挑戰。近年來,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受一些外部因素的負面干擾與影響,農村基層黨組織出現政治功能弱化、服務方式單一的問題,少數黨員干部不願深入基層“問計問政”,不能深入群眾“問寒問暖”,不會深入一線“問需問缺”,影響了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制約了黨組織的功能發揮。這些迫切需要基層黨組織強化自身建設,主動適應社會轉型時期的新挑戰新要求,切實加強對群眾的政治引領、政策宣傳和思想疏導,使黨的思想理念、政策主張真正轉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意識和行動追求,使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服務群眾的主陣地、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主干線、凝聚黨心民心的主渠道。
【具體做法】
如東縣委在深入研究新時期群眾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形勢新要求的基礎上,探索推廣教育引領群眾“四四”工作機制,初步形成了在服務中教育引領群眾、在教育引領中更好服務群眾的生動局面。具體做法是:
一、打造四大平台,突出思想引導。一是舉辦“理論課堂”。完善三級教育體系,建設“扶海學堂、周末講壇、一線課堂、先鋒講堂”等理論教育平台,發揮縣理論講師團成員、鎮區黨校教員、“百姓名嘴”等骨干作用,常態化開展“送理論下基層”活動,通過“田間黨課”、“船頭黨課”等小型、靈活的方式,普及黨的創新理論,全年各鎮區理論宣講活動達到150多場次以上。二是組辦“草根講堂”。注重從普通群眾中的創業標兵、致富典型、道德模范中挖掘典型事跡,形成宣講材料,注重從村居干部、種植大戶、大學生村官等基層群眾中培育“草根講師”,組建“百姓宣講團”,積極開展“百姓故事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活動,讓普通人講身邊的故事,將深奧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等內容故事化,以深入淺出地方式弘揚重禮崇德的良好社會風尚。三是創辦“文化禮堂”。實施“文化惠民百村行”活動,利用“流動放映隊”、“普法大棚車”、“黃海新劇團”等縣級群眾文化活動載體,正常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重視群眾業余文藝隊伍建設,鎮區組建演出小分隊50多支,自行編排各類節目400多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演出形式,推動“鄉音”傳“黨音”,培養群眾健康向上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情趣。四是開辦“空中學堂”。利用如東政府網、“無線如東”客戶端等信息化平台,每天准時推送黨務政務信息等,培育群眾愛黨愛國、崇德向善的價值認同。鎮區通過遠程教育網等方式,開設“網絡課堂、遠教課堂”,傳遞新風尚,播撒正能量。村居充分發揮有線廣播“小喇叭、大課堂”作用,通過自辦節目教育引領群眾自覺傳承家庭美德,遵守社會公德。
二、倡樹四類典型,強化行為示范。一是堅持以身邊群眾的先進事跡鼓舞人。發動群眾廣泛參與“最美如東人、尋找身邊感動”等評比活動,努力發現“凡人善舉”、舉薦“平民英雄”、褒揚“最美人物”,弘揚“厚德篤行、扶海越江”新時期如東精神。組織“五好家庭、最美婆媳、孝老標兵、誠信模范”等評選活動,培樹8類群眾身邊的平民典型,用身邊典型的鮮活事跡引導群眾知榮辱、講奉獻、樹正氣。二是堅持以普通黨員的模范作用引領人。建立農村黨員承諾、評議制度,推進黨員立足本職、履職盡責。嚴格“統一活動日”制度,組織集中學習,引導黨員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方面起模范帶頭作用。實施“黨員先鋒工程”,引導黨員帶頭講科學、破舊俗、守紀律、顧大局,進而團結帶領基層群眾共同弘揚新風、倡揚正氣。三是堅持以基層干部的表率行為帶動人。注重從源頭上選優配強村干部,常態化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開展“十佳村黨組織書記、如東縣最美村官”評選表彰活動,編印事跡材料,實施立體宣傳,倡樹一批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典型,用基層干部扎根基層、默默無聞、敬業奉獻的高尚品格教育感化群眾,形成行動自覺。四是堅持以志願者的真情服務凝聚人。以入黨積極分子、大學生村官、青年團員等為主體組建村居志願者服務隊,開展常態化服務活動。全面推進400平米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和“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建設,強化服務保障。開展黨員志願服務“進村居、進戶頭”活動,每名志願者都認領服務項目,每個群眾訴求都有志願者認領,形成“志願者真情服務、群眾廣泛參與”的生動格局。
三、抓實四個重點、融合黨意民心。一是傾聽民意,注重社情疏導。開通民情信箱、民生微信,暢通民情表達渠道。建立“定人負責、定點巡訪、定期研判”民情征集疏導機制,定期匯總社情民意,分析研判形勢,反饋辦理情況。推進矛盾糾紛排查預警管理,扎實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和矛盾調處工作,形成“收集—匯總—辦理—反饋”銜接緊密的民情疏導機制,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二是廣納民智,強化民主協商。設立意見箱、發放征求意見卡、召開座談會,定期征集並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深化“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探索“基層民主論壇、干群對話會、民主開放日”等做法,擴大群眾對村級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定期組織黨員群眾旁聽黨組織會議、評議黨組織班子,使基層黨組織決策和服務更加符合群眾意願。三是善解民憂,優化訴求回應機制。編制便民服務菜單,發放黨員服務卡,開通便民服務熱線,實行村干部坐班制,滿足基層群眾個性化服務需求。建立首問負責、服務承諾、限時辦結、領導包案等群眾訴求辦理制度,推行群眾事務黨員代理、包案處理等做法,組織黨員干部開展“進百家門、訪百家人、排百家憂、解百家難”活動,推動黨員干部在幫扶中教育群眾,在感化中引領群眾。四是汲取民力,共建美麗村居。加大扶持力度,引導村居能手找准發展項目,帶頭創業致富,進而反哺鄉裡。舉辦“經濟發展匯報會、親情回歸懇談會”,多方與在外成功人士進行聯絡,加大政治關心和事跡宣傳力度,引導其支持捐助家鄉公益事業,或積極回鄉創業,進而引領廣大群眾用義務勞動、捐資助物等方式參與村居建設。
四、健全四項機制,優化工作保障。一是建立工作聯動機制。依據部門工作性質,明確工作職責,建立縣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宣傳部、政法委、工青婦等有關部門和各鎮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將教育引領作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中之重,精心謀劃,統籌安排,有序推進,務求實效。二是健全聯系群眾機制。以維護群眾利益為核心,以了解群眾、學習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為主要任務,建立調查研究、駐點聯系、挂職任職、來訪接待、談心談話等直接聯系群眾制度,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在直接聯系群眾的過程中錘煉黨性、轉變作風、提高能力、樹好形象。三是完善宣傳引導機制。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鼓勵基層立足實際積極探索教育引領群眾的新辦法,總結提煉固化的長效機制並系統推廣,用基層經驗推動基層工作。同時充分運用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形成良好輿論導向,營造教育引領群眾的良好工作氛圍和社會環境。四是優化工作考評機制。把教育引領群眾工作納入基層黨建考評范疇,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指標體系,與領導班子評價和干部獎懲任用挂鉤,加大群眾工作責任追究力度,切實用好考核評議結果,形成鼓勵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的良好導向。
【主要成效】
實踐証明,推行教育引領群眾“四四”工作機制,使基層黨組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團結群眾、發動群眾的工作更加扎實,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因民心凝聚而充分彰顯。2015年8月31日,《中國組織人事報》整版聚焦、深度報導,引起廣泛影響。其主要成效如下:一是廣大群眾愛黨愛國意識不斷增強。全縣開展“送黨課到基層”理論宣講1250多場,組織“百姓宣講團”宣講285場次,“文藝惠民百村行”活動累計演出1500場次,利用信息平台推送黨務政務信息3萬多條,利用村級有線喇叭播出教育引領自辦節目2630多期,真正用黨的創新理論和價值體系有效地教育、武裝群眾,進而統一群眾思想,構建價值認同,形成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二是平民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全縣組建“榜樣如東”事跡報告團巡講45場,舉辦“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圍墾精神主題報告會15場,評選8類群眾身邊典型550多人次,扎實推進“114”惠民服務行動,黨員為群眾提供服務55000人次,用凡人壯舉影響帶動群眾、示范引領群眾,進而團結帶領基層群眾眾志成城、開拓前進。三是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明顯增強。全縣黨務村務財務公開率100%,黨員旁聽各級黨組織會議2215人次,通過民主協商機制決策村級重大事項1048件,節約資金1850多萬元,解決基層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3200多條,化解各類疑難矛盾糾紛241件,在科學決策中充分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有效推進黨的主張與群眾意願有機統一,有效推進了基層治理法制化進程。四是廣大黨員服務群眾成效不斷彰顯。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網格化”設置模式,恢復村民小組2058個,黨員中心戶8537戶,排查收集社情民意近3萬條,妥善處理群眾反映強烈民生問題4600多件,建成村級“一站式”便民大廳256個,受理群眾訴求3萬余件,群眾滿意率達98.42%,真正用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宗旨,使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實現了“民得實惠、黨得民心”的雙贏效果。
【啟示】
構建“四四”工作機制,做好在服務中教育引領群眾工作給我們深刻啟示:
一是把握內涵要求是前提。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與發揮其服務功能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政治功能寓於服務功能之中,服務功能是政治功能的具體體現。推進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必須充分認識基層黨組織的內涵要求,准確把握兩者的辯証關系,將教育引領與服務群眾相互融合,在服務中引導黨員群眾增進愛黨、憂黨、興黨的政治認同和行動自覺。
二是順應群眾需求是根本。要將“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作為主要任務,將“接地氣、聚民心、促發展”作為根本目標,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從基層群眾最需最急最盼的難題入手,從群眾訴求多樣化的實際出發,找准突破口和著力點,在維護群眾利益、滿足群眾訴求、做好群眾工作中踐行黨的宗旨,推動教育引領工作與服務黨員群眾同頻共振、相得益彰。
三是典型示范引領是重點。教育引領群眾工作是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必須善於挖掘、總結和培育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群眾公認的特色做法和先進典型,不斷加大好經驗好做法的宣傳推介力度,切實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形成良好輿論導向,營造個個知曉、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為面廣量大的基層黨組織樹標杆、作樣板。
四是形成工作合力是關鍵。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牢固樹立“大黨建”理念,組織引導廣大基層黨組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引領工作,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動廣大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形成隊伍聯建、資源聯享、組織聯動、困難聯解、整體聯動、合力推進的生動局面。
五是常態長效機制是保障。必須強化各級黨組織管黨主體主責主抓意識,構建責任明確、運轉有序、保障到位的履職機制,把教育引領群眾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樹立“抓常、抓細、抓實”的理念,強化工作考核,使教育引領的過程充分體現黨員群眾的意志、利益和需求,充分契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任務和要求,推動教育引領工作常態長效。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