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圍繞“三個美起來”建設農村精神文明

黑龍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張效廉

2016年08月25日14:0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圍繞“三個美起來”建設農村精神文明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美麗鄉村建設的安排部署,我們緊緊圍繞“三個美起來”的目標,堅持高站位謀劃、高標准推進、高水平管理,推動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顯著提升。

  一、聚焦美的目標,用新理念引領新發展。堅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貫穿美麗鄉村建設的全過程。一是以上率下強化新理念。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推進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謀創新增動力,重協調促全面,靠綠色轉方式,以開放獲紅利,抓共享改民生,努力打造好美麗鄉村的升級版。各地採取理論中心組學習、巡回宣講、集中培訓等多種方式,用“五大發展理念”武裝干部群眾頭腦,指導美麗鄉村建設。省委和各地宣講團深入到廣大農村,開展巡回報告和集中培訓130多場,受眾達10余萬人。省直主要媒體圍繞學習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刊播重點報道200余篇(次),推出了以方正縣為代表的一批貫徹新理念、促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先進典型。二是規劃制定融入新理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出台全省《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的“六美”目標、六大任務,依托五條主要公路沿線和邊境線打造六條文明示范帶的構想和實踐,以及已經完成的全省4621個行政村的規劃編制,都把“五大發展理念”融入其中,轉化成具體任務和項目。三是協調各方落實新理念。省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46個成員單位一盤棋,統籌推進產業發展、基礎建設、環境整治、公共服務、鄉風文明等重點任務。聯合17個部門組成五個督導組,檢查“五大發展理念”在鄉村規劃編制和具體工作中的落實情況。廣泛開展城鄉共建、場縣共建和百個文明校園、千個文明單位、萬個志願服務團隊與農村貧困地區結對幫扶活動,投入資金9200多萬元,解決問題20余萬件次。

  二、提升美的內涵,弘揚文明生活新風尚。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一是抓核心價值觀進村入戶。充分利用村院圍欄、農貿市場、文化廣場、公共宣傳欄等平台和陣地,推動核心價值觀24個字在鄉村的宣傳設置,營造社會氛圍。深入開展“引領風尚·鑄魂龍江”“德禮滿龍江”等主題教育活動,引導農民群眾規范言行。廣泛開展身邊好人、龍江好人、道德模范評選宣傳。近兩年來,推出省級以上好人600多個,省級以上道德模范120多個。二是抓文明創建質量提升。以鄉村文明提升行動為總抓手,遵循“強頭”“壯腰”“夯基”的基本思路,健全三級創建網絡。“強頭”就是強化縣(市)的統籌作用,確保對創建活動規劃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壯腰”就是結合小城鎮建設,打造美麗鄉村橋頭堡。“夯基”就是夯實基層基礎,廣泛開展文明村、文明家庭等創評活動,把基層和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好。近年來,68個村鎮榮獲全國文明村鎮,2000多個村鎮榮獲省級文明村鎮和標兵,6300余戶榮獲“十星級文明戶”。三是抓農村社會移風易俗。針對封建迷信、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採取建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辦法,選派3484名機關優秀干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在8967個行政村建立村務村風監督會,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風邪氣有人抓”的鄉風文明新氣象。

  三、打造美的環境,建設和諧宜居新家園。堅持把解決農村環境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一是突出“建”,解決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把財政投入、農民自籌、幫扶共建、社會參與結合起來,加強改房、改路、改水、改廁等基礎設施建設。去年,全省投入133.3億元用於鄉村“六改”,重點推進了926個省級示范村建設。共改造農村泥草(危)房13萬戶﹔硬化村內道路2986公裡,中心村主街路硬化率達100%﹔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5.92%。二是突出“治”,解決“臟亂差”的問題。利用國家把我省列為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省的契機,開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行動,集中治理垃圾亂放、柴草亂垛、禽畜亂養、污水亂潑、糞便亂堆等“五亂”現象。出台《黑龍江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各地普遍建立了垃圾分級治理制度、村庄環境衛生管理制度等,形成了“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戶分類、村收集、鎮處理”“戶分類、村收集處理”三種垃圾處理模式。全省有6684個行政村建立了保潔員隊伍,佔總數的74%。三是突出“防”,解決生態保護的問題。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建立了生態環境監管、生態保護補償、執法監督和責任追究等制度,劃定了環境生態的紅線。全面推進治水、淨氣、護田和村邊、路邊、水邊、屋邊綠化。去年,全省完成造林160.67萬畝﹔綠化村屯1668個,綠化面積3.04萬畝﹔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污水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60%以上,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達86%。

  四、播撒美的文化,共享幸福美好新生活。堅持把滿足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作為重點來抓。一是強隊伍。組織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十百千”工程和“百館千站”文化志願者下基層活動,加大農村優秀文藝骨干的選拔和培訓力度,每年培訓骨干2萬余人次,建立了一大批活躍在農村的基層文化隊伍。二是補短板。先后投資近4億元,建設了 90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在全國率先實現鄉鎮綜合文化站全覆蓋。整合涉農資金4.35億元,為2604個中心村配備了文體器材。投入2.4億元,建成村級服務點9054個,構建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在全國率先實現了行政村全覆蓋。三是搭平台。採取政府搭台、群眾唱戲的辦法,堅持送文化與種文化相結合,廣泛開展“金色田野”“送歡笑下基層”和農民文化藝術節等品牌活動。目前,已形成各類群眾性活動群體3000多個,建立農村文化大院1.1萬個,每年組織活動近2萬場次,參與群眾達2200萬人次。據統計,公民幸福指數達63.2%,農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普遍增強。

(責編:秦華、閆妍)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