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不忘初心 情暖桑梓

——記臨沂臨港區朱蘆鎮前青峰峪村黨支部書記田國良

2016年08月04日14: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這句話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共鳴。人對崇高事業的不懈追求,可以煥發出絢麗的時代風採。在“兩學一做”教育活動中,臨沂臨港區各級黨員干部扎實學、認真做,涌現出了一個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模范先鋒,他們用真誠服務群眾,用行動引領發展,閃耀出共產黨人的時代光華。作為“先鋒隊”中的一員,朱蘆鎮前青峰峪村黨員帶頭人、村黨支部書記田國良胸懷民生、矢志不渝,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不忘初心”的錚錚誓言。

巧辟活水 后進村裡拓出路

“我熱愛我的崗位和工作,深愛著可愛可敬、朴實勤勞的全村父老,奮斗和奉獻在這塊生我養我的土地上,我感到踏實而自豪!”幾句朴實的話語經緯分明地勾勒出一位平常但不平凡的優秀村黨支部書記的公仆形象。2011年,田國良進入村兩委負責治安維穩工作,他高度的敬業精神和一心為民的情懷贏得了組織上的認可和村民的信任,2014年他被推選為前青峰峪村黨支部書記。

作為土生土長的前青峰峪村人,田國良很清楚村子的狀況,前青峰峪村是非常典型的種植村,全村以耕種小麥、花生等傳統農作物為主,村民祖輩務農,經濟收入微薄。因此,隻有迅速發展經濟,增加村民收入,才能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狀況,推動整個村的和諧發展。經過一番考察研究,田國良決定以特色農業為突破口,帶動全村經濟發展。在他的組織號召下,村裡因地制宜成立了中藥材丹參種植合作社,統一供給農資、統一收購銷售,不僅降低了種植成本,而且解除了滯銷的后顧之憂。政策雖好,但世代與傳統農作物打交道的村民還是有些顧慮,不敢嘗試。面對這種情況,田國良帶頭示范,帶領部分“膽大”的村民種植了十幾畝丹參。收獲季節,長勢良好的丹參被採購商搶購一空,每畝丹參比傳統農作物多賣出3000多元錢。“這開著紫花的根根還真賺錢!”,嘗到甜頭的村民鼓勵大家一起發家致富,合作社門口排起了長隊。現在,前青峰峪村的丹參種植面積已經達到500余畝,合作社成員達到180多戶,每到收獲季節,來自安徽等地的商販就會把車開到田間地頭,以每畝5000—8000元不等的價格將丹參拉走,形成固定的銷售渠道。

村裡的經濟發展起來了,田國良又開始著手改善生態環境。因為他深知,落后地區的快速發展容易破壞生態,而前青峰峪村的發展,必須尊重自然、保護環境。通過疏浚河道,多年來污水橫流、臟臭不堪的繞村河變成了魚蝦匯聚、休閑納涼的好去處﹔通過改造拓寬,原來陰暗狹窄的沿河路變成了明亮寬敞的大馬路。“曾經的污水河變成了亮麗的風景線,感覺真好!”夏季納涼的村民高興地說。

辦好實事 幸福花開節節高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田國良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黨旗增光添彩,讓群眾感受黨的溫暖。田國良常說,“作為一個村黨支部書記,時刻關注和及時解決好大伙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責無旁貸。”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兩年多的時間裡,他以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求真務實的作風,從根本上改善著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由於村裡沒有硬化路,村民出門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為改變這種狀況,田國良到區裡爭取資金20萬元,總投資30余萬元,硬化了村內街道7公裡,平整的水泥路改寫了祖祖輩輩走泥巴路的歷史,也成為村裡的“民心路”。

前青峰峪村地勢低窪,多處水庫、池塘因長期缺乏科學規劃管理,給村民帶來不小的困擾。村西一處地下泉水形成的池塘,底部堆積著黑色的淤泥,加上飄落進去的垃圾長期發酵,散發著刺鼻難聞的氣味。同時,池塘周邊為疏鬆的土質地塊,極易引發安全隱患。2015年冬,田國良召集村黨支部成員開了個會,決定給這個池塘來個“大調理”,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將新農村建設推向深入。“我們打算把這個池塘周圍用石塊砌起來,挖深一下種上荷花,將來作為敬老院的一處景觀。”田國良向記者描繪著未來的美好。

田國良口中的敬老院,就是位於池塘西北方向,規劃面積2600平方米,為村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關愛的場所,這項便民惠民的工程讓村裡的老人贊不絕口。“我們田書記自己掏腰包照顧我們老年人, 給70歲以上的發放米和面,居家、養老都有保障,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我們要給我們的好書記點個贊”提起田國良,村裡的老人總有說不完的話。

有條件、有能力為百姓做事,就要努力做到他們的心坎裡去。短短兩年,前青峰峪村建起了文體廣場,成立了廣場舞隊伍﹔新建了村衛生室,更優質的診療服務讓百姓小病不出村就能醫治﹔配備了垃圾箱和專職保潔員,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無論遇到什麼問題和困難,隻要想到父老鄉親期盼的眼神,我就會立馬精神倍增,什麼困難都不怕了”,當被問及工作的動力,這位朴實的村支部書記說出了心裡話。

筑牢堡壘 凝聚發展正能量

“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在班長。”這用田國良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打鐵先要自身硬,黨員干部自身不強,怎麼帶領群眾奔小康?”。田國良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伊始,就率先垂范,帶領班子成員學習政策理論、實用技術、市場經濟知識,從不缺堂。同時,他堅持問題導向,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查擺問題、改進作風,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良好工作局面。

日常工作中,田國良始終堅持民主公開,廣泛聽取大伙的意見,支委會、群眾會從來沒有間斷過,對村財務始終堅持按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就這樣,他上任不到半年就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和支持,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他的帶領下,前青峰峪村改變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各項工作開展起來群眾積極擁護、熱心支持。“既然鄉親們信任咱,領導上級支持咱,咱就決不能辜負他們的期望,隻要我當一天家,就要全心全意為百姓想事、為村裡干事。”這是田國良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如今的前青峰峪村,物質精神雙提升、百姓生活更美好。在今年召開的全區“七一”表彰大會上,前青峰峪村黨支部榮獲“好例型基層黨組織”稱號。在建設“幸福美麗臨港”的大潮中,懷揣夢想和信念的田國良正帶領村民朝著更加文明、繁榮、富裕的新農村破浪前行……

(林超)

(責編:高巍、秦華)
相關專題
· 兩學一做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