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2日08: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3年3月23日,柴家溝村130多位村民圍攏著前來考核“第一書記”的區委組織部干部,為留下已經任職期滿的李秀業請命。
2014年1月12日,柴家溝村100多位黨員群眾齊刷刷按下了紅手印,為挽留因到齡離崗即將結束“第一書記”任職的李秀業聯合上書。
兩年之后,筆者走進這個小山村。回顧和第一書記李秀業並肩作戰的風風雨雨,村民們感覺,這一切就好像發生在昨天。
最后一班崗,
他毅然決然選在貧困小山村
2012年4月25日,東港區委選派李秀業到西湖鎮柴家溝村擔任“第一書記”。那一年,他50歲,是全市駐村“第一書記”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駐村,李秀業不是第一次。1992年,在市(筒子市)武裝部門工作時,他踴躍報名駐南湖鎮大城子村。1998年,在區農業局工作期間,他又主動請纓成為“千名干部下鄉”行動的一員,來到后村團山駐點。
李秀業要到村駐點的消息震驚了親戚朋友們:還有一兩年就離崗退休了,不好好待在城裡,到一個窮山溝裡圖什麼?
“從沒想到這把年紀了還能有這麼個為百姓辦點事的好機會。”李秀業難掩心中的激動。
雖有些思想准備,但是一踏進柴家溝村,李秀業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村裡到處是溝壑、淺坑,唯一的一條東西街道被雨水沖成了一條河……
村支部書記盧紅遠說:“村裡沒項目,村裡集體沒錢,村干部一連好幾年發不上工資,村民看著干著急,全村25名黨員和村干部有勁卻使不上……”
到柴家溝村后李秀業參加的第一次村兩委擴大會上,昔日空蕩蕩的村兩委會議室一下子擠滿了人。人們都眼巴巴地望著李秀業,盼著這位來自於上邊的干部能把柴家溝帶出困境,能給鄉親們帶來富裕的生活。
當天晚上,李秀業失眠了。“必須找准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盡快改變現在的面貌。”李秀業感覺到血液在沸騰,為了柴家溝村脫貧致富,再拼上幾年!
踏地留痕,
一雙腳丈量出大寫的民心
新修的南北、東西兩條街道上,不時是疾馳而過的轎車、卡車,帶起隆隆的聲音好像在傾訴著昨日的困惑,訴說著筑路時的艱辛。
沒有像樣的街道,是當年村民意見最大的事。李秀業決定從打通硬化主街道開始,撬開窮根。一顆顆火星,就這樣洒在了柴家溝人的心裡,最終燃起了柴家溝村崛起之火。
修一條主路,就得耗費20多萬,通過“一事一議”能解決8萬元,剩下的缺口怎麼辦?
就在這時,這個自從到村裡任“第一書記“之后就很少回家的李秀業卻離開了村民的視線。而當李秀業第二天再次出現的時候,他手裡多了一個紙袋,“錢不多,先救救急吧!”袋子裡是李秀業回東港區農機局爭取到的兩萬元幫扶資金和他自己捐出的1000元錢。
村民們坐不住了,你100他200將家裡壓箱底的錢拿了出來。老干部盧為全動員自己在外工作的小兒子捐款13000元,其他3個兒子每人捐款2000元﹔80歲的焦建婷老人自己身染重病卻掏出了100塊錢顫顫巍巍地交給了村會計盧為忠……
幾天之后,支部書記盧紅遠率黨員干部將一塊功德碑豎在了進村入口處,上面密密麻麻的是捐款修路人的名字。盧紅遠表示,要將這塊碑一直保存下來,要讓村裡的子孫后代都知道這條路是怎麼來的!
工程啟動的日子大伙特意選在了2012年11月5日,這天距“十八大”召開還有三天。
大伙喊著號子,卯足了勁,短短的20天,不但硬化了400米的主街,還打通了4條南北小巷,建起了文化小廣場。
工程竣工那天,柴家溝村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大會,隨著鞭炮聲響起來,村民笑了……
這之后的柴家溝村,一件新事接著一件新事。
2012年李秀業和村民一道修建了揚水站,2013年村裡修建了大口井、改造了自來水,建起了黑木耳基地,幫助農戶改造了60處廁所,人均純收入達到9000元,比以前增長了13%…
心換心,
換來了山裡人兄弟姐妹般的情
在柴家溝村待得越久,李秀業就越發感覺到柴家溝人的深情。李秀業忘不了,一大早開門,隔壁的李大娘端著剛剛攢下的雞蛋站在門外,“李書記累瘦了,年紀大了得多補補身子”﹔周日下午趕回柴家溝租住的小屋,門口不知哪個村民放了滿滿兩筐白菜、芸豆……
“沒架子,說話和氣,”在柴家溝村,提起李秀業,老黨員胡善吉說他往大伙堆裡一站,比農民還像農民!
雖時隔多年,胡善吉仍清晰地記著李秀業第一次入村的情景。大伙一大早就站在村委大院門口迎候,卻遲遲不見李秀業蹤影,最后他卻從一處正在下放牛棋的人堆中冒了出來。
人們看到李秀業總是揣著個本子,喜歡上人多的地方湊。點上一支煙,和一群老漢蹲一會牆頭啦啦呱,看見老人推貨車,他過去幫一把,就是路邊有下放牛棋的,他也要過去看半天。時間長了,李秀業也從村民口中的“李書記”變成了“老李”。大伙已經把他看做柴家溝人,看做自家人。
村會計盧為忠說:“哪家越窮,李秀業就愛往哪家轉。”2013年,村裡的一位老黨員突患疾病,李秀業馬上掏出身上所有的錢,並聯系車輛將患者送到了醫院。
在他租住的一處民房內,一張床,兩把椅子,一碟花生米,一包煙,一壺大葉茶,接待者一波又一波村民,每天晚上這裡的燈都亮到很晚很晚。坐在床沿上,蹲在地上,有什麼煩心事、好想法,大伙敞開心扉地嘮。
兩年的駐村時間,李秀業把全村140戶人家的板凳坐了個遍,把全村角角落落串了遍,和村民們一起干農活、嘮家常嗑,和黨員、村兩委成員促膝談心。
厚厚的四本駐村日記,如今整整齊齊地碼放到書櫃的最高一格。每天,李秀業都要拿出來看看。這裡面,記錄了一位駐村干部沉甸甸的責任,記錄了一位駐村干部對鄉親們的絲絲牽挂。
深居簡出的他,如今卻一直保持著與柴家溝村的聯絡。雖然李秀業早已卸任柴家溝村的“第一書記”,但盧紅遠還是忍不住隔三差五都給他打個電話。
“建設高標准立體化黑木耳種植大棚,打造生態化黑木耳種植基地,發展食用菌生產體驗旅游項目……”電話兩頭,昔日一起摸爬滾打的兩位老伙計在謀劃著柴家溝村的發展計劃,憧憬著柴家溝村的美好未來……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黨建雲平台供稿——盧立平 焦淑亮)
相關專題 |
· 兩學一做網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