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黨的建設數據庫>>先鋒
分享

厚德務 深耕高原——記西藏巴宜區委副書記、常務副區長、廣東省援藏干部孫世宏

2016年05月08日10:44    來源:西藏日報

原標題:厚德務 深耕高原

巴宜區委副書記、常務副區長、廣東省援藏干部孫世宏(右二)在珠曲登村村民家了解情況。

一頭花白的頭發,一張被高原風霜吹皺了的臉、一個微駝的背影、一身朴實的衣著……行走在林芝市巴宜區的大小村落,村民一眼就能認出,“他就是廣東省來的援藏干部孫書記——孫世宏”。

2013年7月,作為廣東省第七批援藏干部的孫世宏,從東莞市來到林芝市,擔任巴宜區委副書記、常務副區長,協助區長負責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稅、國資、發改、監察、旅游、城鄉規劃、援藏工作,負責援藏項目管理、金融和小康建設等工作。當時,他就立下誓言:“厚德務實,深耕高原,造福民眾,讓援藏項目資金翻一番,財政收入翻一番,做一個最好的援藏項目。”

通過3年努力,他的每一個願望都變成了現實:援藏項目資金、財政收入都成倍增長,實現翻番﹔援藏項目也成為樣板工程,受到粵藏兩省區領導和東莞、林芝兩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贏得了當地干部群眾的廣泛贊譽。他連續3年被林芝市評為“優秀公務員”,2015年被林芝市委組織部、廣東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評為“廣東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優秀隊員”,被林芝市委評為“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先進個人”。

時不我待 勇挑重擔

上任第二天,孫世宏就接到編制3年援藏項目規劃的任務,時間緊、任務重,他以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工作狀態,帶著調研組沉下了基層,了解情況,全面掌握第一手資料和基層干部群眾對編制援藏項目的意見與建議,把具有造血功能,能帶動農牧民就業,能增加農牧民經濟收入的大項目、好項目納入國家、自治區和援藏投資的“總盤子”,編制到援藏項目中。短短一個月時間,巴宜區廣東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就確定了涉及農牧區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社會事業、城鄉居民住房、市政設施建設和人才培訓等方面的6類17個對口援藏項目,將項目資金總額從1.5億多元爭取到5.05億元(含魯朗國際旅游小鎮建設資金)。3年來,孫世宏還組織編報了巴宜區“十三五” 總投資達176.85億元的507個項目和“十三五” 總投資4.87億元的31個援藏項目。

在組織編報好項目的同時,孫世宏還團結帶領巴宜區發改委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千方百計謀項目,積極主動跑項目,3年來,為巴宜區成功爭取惠及民生、符合當地實際的項目10個,項目資金9818.9萬元,其中從廣東省爭取項目資金3210萬元(東莞市2092萬元),從自治區爭取資金6608.9萬元。爭取到東莞市一類鎮對口支援巴宜區珠曲登村、東巴才村、玉榮增村和增巴村4個小康示范村建設資金820萬元,9個小康示范村建設缺口資金722萬元﹔爭取到自治區財政投資1985萬元,建設了巴宜區卡斯木村—康扎村環線—比日神山牧場道路﹔投資2500萬元統籌建設了魯朗國際旅游小鎮基礎設施,投資849.6萬元建設了幫納村美麗鄉村,投資747.99萬元修建喇嘛嶺寺到珠曲登村公路……

孫世宏還積極引進東莞市項目建設的先進理念和監管模式,在巴宜區發改委成立節能監察與項目管理評審中心,建立項目專家庫,編制出台一系列制度,使巴宜區形成了制度完備、科學合理的項目管理體系。援藏3年來,由他組建和主管的項目評審中心下達概算批復項目125個,投資總金額3.4億多元﹔項目審核223個,報審總金額9271.90萬元,核定總金額7879.07萬元,審減總金額1392.83萬元,審減率為15.02%。

蹲守施工一線 確保項目質量

援藏3年來,孫世宏在密切配合區委書記、區長做好各項工作的同時,始終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基層,全力確保項目建設的進度和質量,他結合巴宜區施工期短、建設任務重等實際,秋冬不顧氣候惡劣、春夏不顧刮風下雨,經常蹲守在基層施工一線,現場督導和辦公,發現問題第一時間整改。巴宜區委副書記、區長米次介紹說,在援藏的3年時間裡,孫世宏每年平均都有70多天在施工現場指導工作,施工人員和當地的干部群眾說他是 :“援藏的農民工書記。”

珠曲登村是東莞市一類鎮對口支援的小康示范村,在推進項目建設中,村民們隻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不願拆除亂搭亂建的豬圈。對此,孫世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次次一遍遍苦口婆心地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在蹲守珠曲登村規劃建設小康項目的28天裡,孫世宏與施工人員同吃同住同勞動,通過制定措施、倒排工期、挂圖作戰,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支持項目建設,建起860畝水果基地,改良土壤595畝,新建水渠1200米,種植蘋果樹、梨樹等600畝,並引進企業資金200萬元,以農戶土地入股的方式與聖域農牧公司合作,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推進傳統種植業向現代生態種植業轉變,既建設起了廣東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對口援建巴宜區的第一個小康示范村,又為林芝市小康示范村建設樹立了標杆。2014年9月、10月,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朱小丹、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雷於藍先后考察了珠曲登村后說:“珠曲登村是我見過的最好的示范村。” 2015年10月,珠曲登村一舉被國家農業部評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

巴宜區嘎拉村是遠近聞名的嘎拉桃花村,更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過去,這個村人畜混居、污水橫流、村容村貌差、經營單一、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

2014年,孫世宏多次帶領巴宜區有關部門的同志深入到嘎拉村調研論証,提出了“整合資源、村景合一、整村推進”的發展思路,按照林芝市桃花文化旅游節舉辦地、林芝市婚紗攝影基地、林芝市休閑觀光公園和大學生實習寫生地 “四個功能”定位,由上市公司——東莞市嶺南公司規劃設計,投入援藏資金600萬元、林芝市旅游以獎代補資金100萬元、巴宜區財政資金160萬元,對嘎拉村1250多棵野山桃樹進行大力保護。為此,他長期蹲守工地,督導施工隊修建觀景台、“心”形環線、貫通景區水系,大幅度提升旅游景區功能和完善基礎設施、鋪設硬化村內道路、大力開展綠化種植、修建游客接待中心和停車場,改善村容村貌。同時,按照春天看桃花、夏天看油菜花的工作思路,不斷增加景區看點。

2015年3月,朱小丹再次來到林芝市視察援藏工作,看到嘎拉小康示范村被桃花簇擁,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村景交融,環境優美,村民也依托旅游資源開始吃上“旅游飯”,走上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時,十分滿意,高度評價嘎拉桃花村的規劃建設 “是一個樣板工程、一流工程”,殷切希望村民們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加快發展,力爭全村經濟收入年年翻番。為此,孫世宏在今年第14屆林芝桃花文化旅游節開幕之前,又連續半個多月每天前往嘎拉桃花檢查督導景區建設,使嘎拉村旅游收入在開幕后的第14天就突破了100萬元,旅游收入實現了翻番。

……

據林芝市委常委、巴宜區委書記彭裕殿介紹,到目前為止,由孫世宏負責的巴宜區首批8個小康示范村建設項目、東莞一類鎮對口支援的4個小康示范村建設項目、自治區財政投資建設的幫納村美麗鄉村項目和援藏投資改造升級的巴吉村“世界柏樹王園林”景區項目均已全部完工並通過驗收。

傾情巴宜 扶貧濟困

“親民愛心是本分,扶貧濟困是責任”。

援藏3年來,孫世宏始終傾情巴宜,把扶貧濟困作為自己工作的分內事,不遺余力地幫扶困難群眾走出困境,與藏族、門巴族干部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促進和鞏固了民族團結。

2014年8月,孫世宏得知珠曲登村80歲高齡的次措患白內障多年,他及時帶領巴宜區醫院醫生到珠曲登村為其診斷,在了解到林芝無好的條件治療后,他聯系廣東眼科專家進藏為其實施手術治療,讓次措重新見到了光明。同時他還資助了1名珠曲登村困難學生,認養了唐地村和達則村2名孤兒。

2015年7月,孫世宏在下鄉調研時了解到林芝鎮卡斯木村“天保”搬遷戶多登家,一年間相繼有5人不幸去世,缺少勞動力,生活十分貧困,為幫助其走出生活困境,他又從個人工作經費中擠出12萬元,為多登修建房屋和家庭旅館。目前,多登家的房屋和家庭旅館已修建完成,投入使用。家庭旅館生意興隆,收入可觀。

……

“厚德務實,深耕高原”。孫世宏用智慧、激情為援藏工作增添了光彩,為東莞市援藏歷史書寫了新的輝煌篇章。孫世宏面對記者的採訪卻如是說:“援藏成績的取得,都得益於粵藏兩省區、林芝、東莞兩市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都得益於大后方東莞市各級各部門、愛心企業、慈善人士和巴宜區各族干部群眾的熱情關心,鼎力幫助。”(記者 麥正偉 索朗瓊珠 索朗群培)

(責編:秦華、閆妍)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