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圖說基層黨建>>黨員風採

吳朝義:包村扶貧二十載

高陽

2016年07月08日09:33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吳朝義:包村扶貧二十載

  吳朝義,56歲,現任陝西勉縣武侯鎮紀委副書記、關山梁村第一書記。1992年至今,作為鄉干部的他先后包抓勉縣陡埡村、廟灣村、咸河村等。榮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陝西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榮譽稱號,被中紀委推介為“勤廉榜樣”。

自包村以來,吳朝義騎爛了三輛摩托車,最近他又買了一輛新的。

  本報記者 高陽

  包村二十多年來,吳朝義流過不少眼淚。

  一次是因為修路佔田,他召集班子和村民商議,村干部卻故意不參加﹔一次因為督查計劃生育與村干部起了沖突,被打傷住院﹔一次因為暴雨滑坡,他著急轉移幾戶村民﹔還有一次他甚至將老鼠藥捧到了嘴邊,又放了下去……

  “如果死了,家人向組織討說法,會給組織添麻煩,一想到這兒我就不能死。”第二天,村民又看到黑瘦的吳書記,跨著那輛破摩托車行進在山山峁峁上。

把秦巴山的褶皺“騎”到了臉上

  陡埡村支書唐雲保曾說過,如果吳朝義被調走了,他也不干這個支書了。“村上有今天,離不開朝義帶著大伙‘開山鑿路’。”他說。

  上世紀九十年代,山溝溝裡的陡埡村“與世隔絕”,與外界溝通僅靠30來戶村民一人一腳踩出來的路,村民們戲稱“一頭豬八人抬,出去一天回不來”。

  1992年,時任陝西勉縣驛壩鄉文化站站長的吳朝義被安排包抓陡埡村,任村支部副書記。他看到老鄉們早上起來去磨面,要翻過900多米高的大山頭,直到傍晚才能從山外回來,便冒出了修路的想法:“既然包了村就要解決問題。”

  沒有專業勘測員,他折樹枝來比劃,用土方法確定開山線路﹔集資籌款難,他把自己的工資掏出來墊付﹔缺少勞力,他帶頭打鋼钎、砸石頭。兩個冬春,2.5米寬的人力車道開出來了。

  剛開始反對的村民陸續默默加入“開山”隊,有個叫楊進全的,后來成了鄉村醫生,有一次吳朝義手傷了,到他的診所包扎,楊進全愣是不願收錢。吳朝義很無奈也很欣慰。

  唐雲保還記得吳朝義膝蓋和肩頭那幾條“張牙舞爪”的傷疤:“為了轉移滑坡山梁下的受災村民,他騎摩托車在山彎彎那裡摔的。”吳朝義則笑笑:“當時沒覺著疼,過了幾天才看見刺進肉裡的沙子讓傷口化了膿。”村民自發籌了500元錢,他如數退了回去,縣上領導來慰問送的500元他買來菜和肉,讓食堂給干部們加餐。

  “文化人”吳朝義,幾乎包攬了鄉裡所有村的牆報、標語的刷寫,在他看來這不是“吃虧”,而是佔了便宜,“紙、墨都買好了給送過來,這不是佔了公家便宜嗎?”所以,自認“佔便宜”的吳朝義不願多麻煩人,幾千字的政策他一人抄了一星期﹔寒冬裡,木棒攪不開石灰水,他用手攪,寫完字后手皮都被寒風摧開了血口。

  “有點傻”“有點痴”,採訪中不少村民這樣評價吳朝義,一個很多年沒見吳朝義的村民躲在人群裡小聲說:“不年輕嘍,這山陵有多少褶,他臉上就有多少。”

將信賴和凝聚力“騎”進老鄉心尖

  唐雲保還是沒能留住吳朝義,從2011年開始,吳朝義被安排包抓情況更為復雜的咸河村。

  那時候,咸河村的一個村干部被判了刑,老百姓不信任班子,班子也變得軟弱渙散。稻田邊上的堰渠一年幾壞,也無人修。

  眼瞅著插秧季就要來臨,一天看三遍堰渠的吳朝義眼睛熬紅了:“稻米是主要口糧,不能讓老百姓插不上秧。時值年終又沒有項目,籌不來資金,哪個老板也不願開工。”

  隻能自己帶頭,吳朝義跑銀行貸了2萬元,村干部感動了,每人自發湊了2萬元,有了10萬元啟動資金,工程隊願來了。“從此以后,班子就有勁了,大伙有了一起干成事的感覺。”咸河村大學生村官田萬軍說。

  咸河村三組組長張文生記得,那時候吳朝義不分白天黑夜地跑。他穿著挺干淨的衣服,到工地就扛起一包水泥,稀稀拉拉的泥水淌了一身。

  讓80后田萬軍尤其佩服的一點是,無論多窮多臟的人,吳朝義都能瞧得上,獨居老人胡友民“臟”得無人肯近身,唯獨吳朝義常去給他做飯。“不能讓老百姓罵咱”,田萬軍對吳朝義的這句話印象深刻。

  今年56歲的吳朝義,自包村以來騎爛了三輛摩托車,最近他又買了一輛新的,因為他接到新任務——到關山梁村擔任第一書記。

  吳朝義的淚,也換來了老鄉們的淚。張文生記得,吳朝義被調走時,咸河村的村民送他到村口,幾個村民還流了眼淚。“直到現在,隻要開始插秧了,俺們都能想起吳書記哩。”他說。

(責編:高巍、秦華)
相關專題
· 圖說基層黨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