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圖說基層黨建>>黨員風採

“貼錢書記”杭蘭英

2016年07月08日09:25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貼錢書記”杭蘭英

  杭蘭英,1986年擔任浙江紹興市上虞區崧廈鎮祝馬村黨支部書記,2006年祝馬、溫涇、后桑三村合並后擔任祝溫村黨總支書記至今。曾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

杭蘭英(中) 指導群眾種植管理麥子。

  本報記者 劉雲

  日前,2016年擬表彰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名單發布,浙江紹興市上虞區崧廈鎮祝溫村黨總支榜上有名。“因為我們有個好書記!”村民們說。

  整整30年,杭蘭英帶領全村人把一個集體經濟薄弱、班子軟弱渙散、村庄管理無序的落后村,建成了鄉風文明、村庄整潔、幸福和美的全國文明村。

收入30萬,捐了48萬

  又到麥穗彎腰的季節,來河邊洗水桶的胡大哥發現,重修的河埠頭馬上就要完工了。“錢從哪兒來?”“沈百坤捐的。”胡大哥指著河邊一戶人家告訴記者。

  上級撥款、集體收入、村民均攤……這是大多數村子基礎設施建設的經費來源。祝溫村卻不一樣,除了上級撥款,還有許多村民自願捐款。大到幾十萬,小到幾塊錢,2000年至今,全村已有近600人次累計捐款近700萬元,用於村庄建設和公益事業。

  好風氣發自杭蘭英的幾次“自掏腰包”。2000年,村裡想搞建設,集體沒有錢,杭蘭英自己拿出2.5萬元,建成全村第一條水泥路。短短150米的水泥路,在村裡引起了轟動,也打開了大家的心扉。2000年除夕,村民沈明仙患重病的丈夫和兒子一天內相繼去世,杭蘭英發動全村人捐款,自己帶頭捐了3000元。大年初一上午,全村老少自發來到村部,你50我20,為沈明仙家捐了2萬多元。

  “現在隻要村裡搞建設、上項目,預算一出就有人主動認捐。”村委會主任王茂桃說。捐款最多的,還是人稱“貼錢書記”的杭蘭英。自1986年擔任村支書以來,她為村裡累計捐款48萬元,直接資助131人次。30年來,她的收入還不足30萬元,有18萬是家裡倒貼的。

30年潛心“種”文化

  祝溫村是崧廈鎮最偏遠的一個村,集體經濟實力在全區中等偏下,卻憑著和諧互助的風氣成為遠近聞名的文明村。

  30年前的祝溫村,房前屋后垃圾遍地,露天糞坑臭氣熏天,坑坑窪窪的土路一下雨就沒法下腳。“垃圾堆上數錢,不是真正的新農村。”杭蘭英沒有聘請保潔員,而是辦起了文明課堂、搞起了“黨員三管”(管好自己、管好鄰居、管好親戚朋友)、村民“門前三包”。最頭疼的環境問題,沒花一分錢就得到了長效解決。

  30年前,祝溫村“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如今,村民鄰裡之間卻一團和氣。奧秘就在於杭蘭英提出的“五個十佳”評選。2010年開始,祝溫村每年都要評選“十佳和諧家庭”“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兒媳”“十佳好少年”“十佳愛心人士”,不但召開隆重的表彰大會,還把獲獎事跡在文化長廊展出。這招一出,村裡的矛盾越來越少,還成為零上訪、零違建、零刑事發案率的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花一分錢都要仔細盤算的杭蘭英,對文化建設卻從不摳門。文化禮堂、圖書室、多功能球場、腰鼓隊、露天電影……豐富的文化活動讓村民告別了“白天鋤頭、晚上枕頭”的生活,還吸引了許多周邊村的村民。

把三個村擰成一股繩

  祝溫村是由祝馬村、溫涇村、后桑村合並而成。2006年並村時,祝馬村集體賬面尚有余款,溫涇、后桑兩村卻背著外債。原祝馬村村民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費用全部由村裡補貼,如果並賬,人口多了,每位村民就要自己承擔50元。

  “憑什麼拿我們的錢給別的村還債?”祝馬村一片反對。事實上,一些地方並村不並賬的情況並不罕見,但杭蘭英堅決不肯:“哪有娶了媳婦不給房子住的?”

  杭蘭英頂著壓力,主動上門找原祝馬村的村干部和村民談心。一次談不攏就談兩次,白天外出不在家就晚上再去。最終,用執著和真誠打動了大家。很快,村民看到了1+1>2的利好。杭蘭英看許多土地因村民外出務工經商拋了荒,便將全村1300畝農田流轉,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的省級千畝高產糧食示范基地。如今,糧食畝產翻了一番,每畝增收450元。

  今年已經67歲的杭蘭英,依然每天早上六點出門,晚上五六點回家,節假日也不休息。視作珍寶的民情日記本上,依然每天都記得密密麻麻。“年輕人干得越來越好了,我也該退休了,但我還會來村裡幫忙的。”杭蘭英對祝溫村和村民有著割舍不斷的情誼。

(責編:高巍、秦華)
相關專題
· 圖說基層黨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