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

余梅先進事跡

2016年07月01日13: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余梅,1970年出生,景德鎮市珠山區新村街道梨樹園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主任。說話和風細雨、做事干練利落,這是余梅給人的第一印象。擔任社區黨支部書記以來,她堅持以“黨建+”統攬社區各項工作,書寫著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的朴素人生。她曾先后榮獲江西省勞動模范、江西人大代表實干典型等稱號,社區也被評為第一屆、第二屆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全國學習型家庭示范社區、全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先進單位。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西代表團參加審議討論,余梅與總書記進行了三次交流,並邀請總書記來社區走走看看,總書記欣然應允。

黨建+思想引領,“小巷講堂”講出“大名堂”

作為一名社區黨支部書記,余梅始終把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擺在重要位置。她在社區開設“小巷講堂”,把黨的聲音和主張傳播到社區的千家萬戶。“小巷講堂”以社區居民為主要對象,通過書記帶頭親自講、黨員模范現身講、社區群眾互動講等形式,改變了以往傳統理論宣講單向乏味、“大水漫灌”的窠臼,用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講好大道理、講出“大名堂”。社區“小巷講堂”開講以來,先后圍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等主題,宣講30余場次,現場聽眾多達2000余人次。

作為“小巷講堂”的“一號宣講員”,余梅常說:“要給人半桶水,起碼自己要有一桶水”。她對理論學習的痴迷勁,同事們沒有一個不佩服的。在別人逛街、娛樂的時候,她總是想方設法地擠出時間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一遇到難點,她便登門找理論專家請教﹔每當宣講前,她更是忙得廢寢忘食,備課到深夜。最近,以“兩學一做”為主題的“小巷講堂”又開講了,場場人氣爆棚,掀起了社區黨員亮身份、學先進、做表率的熱潮。大家都說余梅的宣講既架起了“天線”,又接通了“地氣”,說的是“大眾話”,嘮的是“家常嗑”,更加貼合居民的需求。

今年“兩會”期間,余梅專門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同志匯報了“小巷講堂”的做法,得到了劉雲山同志的充分肯定。景德鎮市珠山區小巷講堂宣講團還被中宣部評為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

黨建+民主協商,“四會議事”議出“和諧風”

梨樹園社區是景德鎮市中心城區集居住、商貿等為一體的大型社區,自1998年開發建設以來,由於配套設施不完善,物業服務不到位,臟亂差現象比較突出,居民意見很大。一些居民因此多年不交物業費,物業公司因缺少經費更難服務到位,社區物業管理陷入惡性循環。余梅認為“百姓的事情要由百姓自己商量著辦”,要破解社區管理的難題,就必須拓展基層群眾自治的有效載體,打造基層群眾民主協商的新平台。但是,社區常年累月積累的矛盾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余梅滿懷熱情入戶走訪,居民們不是“鐵將軍”把門,就是給她吃“閉門羹”,偶爾見了面也是冷若冰霜。但余梅並不氣餒,門進不去,就到街頭巷尾找人拉話、發連心卡、了解民意、聽取意見。漸漸的,社區居民發現這個沒話找話的社區干部確實挺實在,才逐漸接受了她,主動為社區建設建言獻策。在社區黨員干部和居民的全力支持下,余梅整合社區支部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支部委員會、志願者協會等四方資源和力量,探索建立了社區民主協商“四會議事”制度。通過定期商議、多方聯動、形成合力,各個主體共同參與社區的管理和服務,形成了以黨組織為核心,多元主體參與的新型社區治理格局,困擾社區多年的小區物業管理難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

“社區支部主心骨、小區物業加業主、志願協商好民主”是社區居民常挂在嘴邊的順口溜。“四會議事”制度堅持有事多協商、遇事多協商、做事多協商的理念,找到了群眾意願和需求的“最大公約數”,劃出了基層民主協商的“最美同心圓”,社區呈現出氣順人和的新氣象。

黨建+社區服務,“余梅工作室”秀出“幸福家”

社區居民有困難誰來幫?“四會議事”協商的結果,由誰來監督落實?社區往往“想做受限制”,駐區單位“能做沒平台”。余梅思考再三,覺得還是要發揮黨支部的核心作用和黨支部書記的帶頭作用。她決定以“共建”形式整合轄區單位資源,開展“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推進社區“小黨建”向區域化“大黨建”轉變。

想用別人的資源為社區辦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她不辭辛勞,“磨破了嘴、跑斷了腿”,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忍受了數不清的委屈。最終,她用真誠換來駐區單位和黨員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她依托社區黨支部建立了“余梅工作室”,以社區黨員為主體,統籌駐區單位黨組織和社會愛心公益團體組成服務團隊,為居民排憂解難。在余梅的帶領下,“余梅工作室”由己及人,共發展身邊的“余梅”136名,其中黨員86名,共計開展3500多次助人活動或居民服務,先后解決涉及居民用電、用水、用氣等17項“老大難”問題,以及160多件居民身邊的民生問題。

社區辦公活動場所由原來500平方米的破舊場地,改造成為2000余平方米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群眾服務場所﹔新建了面積達1000余平米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豐富了社區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投資80余萬元,對37.6萬平方米的小區路燈網進行了重新規劃,鋪設了專線,安裝197盞LED節能路燈,方便了小區居民夜間出行﹔籌集了200余萬元,在社區建設了全國唯一一座以陶瓷文化為載體的廉政教育公園——德馨園﹔在社區用地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多方協調,籌建了300多平方米的社區菜市場。幫助孤寡老人、捐助失學兒童、照顧殘障人士等等,一個個群眾身邊看的見、摸得著的變化像涓涓細流匯聚成幸福社區的“溫馨港灣”。

如今,行走在梨樹園社區,樓亭瓷柱,錯落有致﹔一枝一葉,相映成趣﹔書香濃郁,文化多彩﹔黃發垂髫,舞步盈盈﹔千家萬戶,其樂融融……,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社區居民簇擁在一起,就好像成片的梨花一般,在梨樹園社區綻放開來,滿園芬芳,沁人心脾。

(責編:高巍、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