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1日13: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藍天野,1927年生人,青年時代在北平國立藝專學畫,抗日戰爭時期從事進步文藝活動,194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作為祖國劇社的發起人之一開始參與中共華北城市工作部地下工作,並加入由周恩來、郭沫若領導的抗敵演劇二隊,隨后到華北大學政治班學習,畢業后先后在華北大學文工二團和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擔任演員,1952年進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工作,任導演兼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87年離休。現任北京人藝藝術委員會顧問。
藍天野同志1945年起從事黨的話劇工作,曾演出過進步話劇《蛻變》《以身作則》《青春》《孔雀膽》等。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在《茶館》《北京人》《蔡文姬》《王昭君》《欽差大臣》《羅密歐與朱麗葉》《小市民》《家》《甲子園》等劇目中成功塑造了大量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並擔任《山村新人》《救救她》《故都春曉》《貴婦還鄉》《家》《吳王金戈越王劍》《秦皇父子》等劇目導演。他執導的話劇《吳王金戈越王劍》於1985年獲北京市優秀導演獎。除話劇作品外,他還在《渴望》《封神榜》《中國商人》《茶館》等影視劇中飾演了眾多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角色。他塑造的許多角色已經成為至今無人超越的經典人物,其中《封神榜》中飾演的仙風道骨的姜子牙及《渴望》中溫文爾雅的老父親王子濤的形象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1987年離休后,仍心系話劇事業。多年來為青年演職人員講授劇院傳統、戲劇表演理論和技巧,為劇院繼承現實主義傳統和保証高質量的藝術水准把關。2008年劇院恢復藝術委員會,他受邀擔任顧問,憑借幾十年從事舞台表演和導演工作的豐富經驗,積極參與藝術委員會工作,本著對劇院藝術生產和藝術建設高度負責的態度,對劇本和演出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為現實主義表演風格的傳承和確保演出劇目的高水准做出了重要貢獻。他還積極為廣大戲劇愛好者舉辦藝術講座,為院刊及很多報刊撰稿,使廣大觀眾深入了解了老一輩藝術家的成長經歷、藝術觀念和對藝術事業執著追求的高尚藝德。
近年來,他更以極大的熱情直接參與劇院的藝術建設,煥發藝術青春,重返話劇舞台。2011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重排獻禮劇目《家》,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在闊別舞台20多年后以84歲高齡主動挑戰反面角色,在劇中成功飾演了偽善人馮樂山。在排演過程中,他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激情和忘我的精神,每天堅持參加排練,直到晚上10點多排練結束。一天在排練中他不慎摔傷,手指骨折,起身后的第一句話是“對不住大家,讓各位受驚了”,第二天仍堅持帶傷排練,使劇組演職人員和全院職工深受感動。排練、演出中,他時刻以堅韌不拔、嚴肅治戲的敬業精神向年輕演員傳授著人藝人應當具備的藝德和品性。2012年,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並紀念建院60周年,劇院傾力創排了現實題材大戲《甲子園》,他受邀擔任該劇藝術總監,並與朱琳、鄭榕、朱旭、呂中、徐秀林等老藝術家和一批優秀中青年演員、當年入院的新演員共同參演。在緊張的排練、演出之余,他主動做好傳幫帶工作,用言傳身教來啟迪青年演員特別是剛入院的五位新演員,教他們如何感受、體驗角色,如何在紛繁的社會環境中安靜地演戲、做人,如何更好地繼承劇院的優良傳統。他時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著周圍所有的人,最終在首都劇場的舞台上為廣大觀眾奉獻了一台“四世同堂”的經典話劇。2014年,他執導了重排劇目《吳王金戈越王劍》。這部曾由他於1983年執導的話劇於31年后再度復出,有著重要的傳承意義。在兩個多月的排練過程中,他一天三班主持排練,克服了時間和體力、精力上的困難,為該劇成功演出付出了極大的艱辛和努力。2015年,他以88歲高齡再次執導了瑞士劇作家迪倫•馬特的代表作《貴婦還鄉》。該劇無論從文本、戲劇理念到舞台呈現都有很大難度,對導演、演員和舞美人員都是新的挑戰。在他的帶領下,從2月份建組開始全組人員即投入到緊鑼密鼓的排練之中。在兩個多月的排練中,他堅持每天早來晚走,對每一位演員的台詞、動作仔細推敲,認真講解,並經常親自上場做示范。為了讓演員們更好地找到飾演人物的感覺,他還不辭辛苦請來著名畫家黃永玉指導該劇的舞美設計,為大家提供了許多新的創作思路。連日每天三班的排練終令88歲高齡的他勞累過度,身體極度虛弱,到醫院檢查后醫生要求立即停止工作抓緊治療和休息。劇院領導和劇組人員都勸他在家好好休息,可他卻安慰大家說:“沒事,我能行”。就這樣,他每天上午到醫院輸液治療,下午到排練廳工作一直到晚上九、十點鐘才回家,從未缺席過一次排練。2015年4月底,《貴婦還鄉》在首都劇場上演,隨即引發轟動,無論是演員們精彩的演技,還是他獨具一格的導演手法,都讓廣大觀眾再次領略了這部經典劇作的無窮魅力。2016年4月該劇再次演出,89歲的他克服時間緊張等困難再次執導該劇。
作為一名老黨員、老藝術工作者,藍天野關心國家大事,關心劇院的建設和發展,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發光發熱、無私奉獻。他堅持藝術創作要扎根於人民、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堅持體驗生活的創作傳統,2012年他帶領《甲子園》劇組到北京香山老年公寓體驗生活﹔2013年他回訪了幾十年前曾兩次體驗生活的房山區青龍湖鎮崗上村,為村民們送去了自己特意創作的水墨畫“鵬程萬裡”,還被授予了“榮譽村民”的証書。每年的“共產黨員獻愛心”活動,他都踴躍參與,無論是汶川地震還是青海玉樹地震都捐款數千元。2012年,更是他第一時間主動捐款將2萬元用於“北京7•21 特大暴雨災害”救災。他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將義賣畫作所得款項全部用於救治唇腭裂兒童和流浪小動物。他熱情關心民營戲劇活動, 2014年得知東城區南鑼鼓巷戲劇節因資金短缺面臨困境時,立即捐出3萬元,帶動了一批戲劇工作者捐款,使戲劇節得以正常舉辦,讓年輕戲劇工作者們倍受鼓舞。
藍天野同志耄耋之年依然執著於藝術理想,堅守於話劇舞台,始終以一個老藝術工作者的實際行動和一部部優秀話劇作品,為首都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傾力奉獻,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樹立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好榜樣。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