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扎根基層沃土的新聞人——高思杰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2016年07月01日13: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高思杰,男,漢族,1973年11月出生,1991年8月參加工作,1997年6月入黨。現任阜陽廣播電視台外宣科科長。他從事電視新聞一線採訪19年,以一位新聞人的博大情懷,將對這片土地的情、對父老鄉親的愛,化作一組組精彩的鏡頭、一行行滾燙的文字,弘揚社會正能量,傳遞著時代好聲音。在不幸痛失愛女之時,他又以一位父親的博大情懷,主動捐獻女兒器官,用無聲大愛點亮他人的生命之燈。2008年獲得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2015年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被安徽省委授予全省“優秀共產黨員”。

急難險重走在前

2003年抗擊“非典”戰役,高思杰把70多歲的老母親送到了親戚家,讓愛人帶著幾個月的女兒回了娘家,毅然決然地走進“非典”病人定點收治醫院——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連續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跟蹤採訪,在安徽台、中央台發稿24條。2003年,他堅守在千裡淮河第一閘王家壩閘17個日日夜夜,在安徽台、中央台發稿20多條。2007年,在阜南王家壩、颍上焦崗湖抗洪搶險一線連續採訪報道32天。2008年,把處在易感染年齡段的女兒送到了姥姥家,全程參與“手足口病”疫情防治報道。連續19個春節假期,他全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每天深入車站、廠房、麥田、旅游景區及民俗表演一線,報道春運、農民工就業、田管保苗、群眾生活。

克服困難求突破

在早期台裡沒有採訪車輛,沒有打印稿件電腦,沒有專用傳輸圖像電話的情況下,他用超乎想象的“奔跑”克服著困難,創造著奇跡。每次接到採訪任務后,他都以最短的時間完成一線採訪,在1樓的編輯室抄寫同期聲、趕寫文字稿,到2樓傳真文字稿,回到1樓初編圖像,上4樓播出機房放置傳輸帶,回2樓撥打傳輸電話,快速奔上4樓播放圖像,回2樓撥打電話詢問傳輸效果。就是這樣,他平均每年在阜陽台發稿300多條,在中央台、安徽台發稿200多條。后來,台裡配置了用於對外宣傳的電腦、傳真機、電話,高思杰發稿數量大幅增加。2010年安徽台發稿227條,中央台發稿112條,創下多年以來的最好水平。

舍棄小家顧大家

多年來,高思杰數次把年邁的老母親、幼小的女兒送到親戚家,全身心投入到採訪報道中。2003年抗擊 “非典”40天,近在咫尺的妻子女兒他一次也沒顧得上看望﹔2003年抗洪救災17天,身患嚴重腹瀉剛滿周歲的女兒他沒顧及照看﹔2007年抗洪搶險32天,妻子出差在外,79歲的老母親一個人生病在家,他擠出時間去藥店為母親抓的中藥熬好后放在藥店兩天多時間沒顧上去取。18個大年夜,他沒有和家人一起過年。2011年除夕夜,他在阜陽火車站採訪給農民工送水餃,採訪結束后又趕回台裡,忙活到夜裡10點多鐘還沒有顧上吃年夜飯。接下來的元宵節,他沒有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而是去農村採訪“抗旱麥田裡的元宵晚宴”,晚上8:00多鐘回到家,凌晨1:30分起來抄同期聲、寫文稿,兩篇稿子寫到3:40分,早上7:00點鐘又趕到台裡打印稿子、編傳圖像,保証了稿件在安徽台、中央台重要時段播出。

帶病工作心無悔

長期的奔波勞累,高思杰患上了雙腿嚴重靜脈曲張、慢性胃炎、心絞痛等勞損傷病,但他一刻也沒有停止工作。2003年抗洪搶險報道,他患了兩次腸胃炎,在災區醫療室買了點藥,又趕赴洪區採訪。2006年“江淮情——春到阜陽”演出時,他右腿靜脈血管突然破裂,纏上繃帶后依然堅持到現場採訪。晚上回到家才發現,腿上抽掉血管的部位出現了幾個雞蛋大小的血斑,妻子用涼毛巾一直為他冷敷了大半夜,心疼得眼淚怎麼也擦不干,在家裡休息了3天,他又投入了工作。2007年抗洪搶險報道,由於連續9天9夜沒有休息好,王家壩開閘蓄洪的第二天下午1點,在採訪拍攝了5個小時,最后一個採訪點又走了2公裡多泥路后,他心絞痛發作,摔倒在洪河大堤內側。2009年9月,他右腿感染丹毒,利用傍晚時段連續吊了15天青霉素,又喝了7天中藥,一天也沒有離開過工作崗位……

無聲大愛潤江淮

19年的新聞採訪工作中,多次向孤寡老人、艾滋孤兒、貧困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捐助。2009年,將獲得首屆安徽省道德模范的5000元獎金捐獻給阜陽特教學校。2015年2月,12歲的獨生女兒罹患腦干丘腦腫瘤無法救治時,他強忍悲痛和愛人商量決定,無償捐獻女兒的腎臟、肝臟、眼角膜,救治了四名重症患者。“三夏”報道中,他腳趾甲溝炎加重,一瘸一拐地堅持採訪,採制的《安徽阜陽:雨后搶收全面展開,技術指導減少損失》在央視《新聞聯播》頭條播出。採訪間隙來到阜陽市紅十字會,再次在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讓大愛在奉獻中傳遞。

辛勤耕耘多創造

19年來,高思杰寫作電視稿件400余萬字,拍攝圖像2800多小時,在阜陽台發稿8300多條,在安徽台、中央台發稿4700多條。19年間74件新聞作品、論文獲得“安徽新聞獎”、“安徽廣播電視新聞獎”、“安徽經濟好新聞獎”, 19年間整理保存有史料價值圖像100多小時,成為阜陽市珍貴的歷史資料﹔出版22萬字新聞作品集《聚焦颍淮》,撰寫發表論文14篇。2015年4月起,先后被推選為安徽省、全國重大宣傳典型,在安徽巡回報告近30場,產生了極為震撼的效果。2016年3月,中國記協召開專題座談會,學習宣傳其先進事跡。

(責編:王金雪、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