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1日13: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鄭家庄村民小組有125戶、535人,居住著漢族、藏族、白族、傣族、納西族、彝族、傈僳族7個民族。多民族雜居,各民族宗教信仰、文化風俗、生活習慣存在較大差異。多年來,鄭家庄黨支部聚焦促進民族團結和諧,堅持強化領導、系統謀劃,統籌兼顧、綜合施治,保持定力、久久為功,結出了各民族親如一家的豐碩成果。
一、支部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筑牢了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一直以來黨支部堅持選好帶頭人,把全村各族群眾緊密團結起來,形成了一支有凝聚力有戰斗力有執行力的骨干團隊,筑牢了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一是選好一個帶頭人。黨支部書記何國祥,是個熱心公益、公道正派、甘於奉獻的藏族漢子,18年來,在他的帶領下,支委一班人發展生產他們想點子,成為共同致富的“主心骨”﹔解決糾紛他們沖前頭,成為團結和諧的“維護者”﹔大事小事他們齊幫忙,成為互幫互助的“排頭兵”。二是制定好一個議事機制。針對多民族雜居的特點,經過多年探索實踐,成立“1+2+7”的10人議事小組,形成了集黨支部提議、村民小組商議、議事小組決議為一體的議事治理機制。“1”是指黨支部書記。“2”是指兩個村民小組長。“7”是指7個民族的議事代表。多年來,小到集體魚塘的魚如何分配,大到濕地公園建在哪裡,議事小組都發揮了民主管理的優勢,促進各民族之間相互諒解、團結協作。三是錘煉好一支忠誠可靠的黨員隊伍。黨支部堅持不懈培養發展黨員,鄭家庄40名黨員絕大部分是三四十歲的年輕人,7個民族中有4個民族有黨員,藏族黨員12名,白族黨員4名,傣族黨員2名。堅持不懈提高黨員素質,每月組織黨員開展1次民族理論、民族政策等學習活動,每年邀請組織、統戰、政法、民宗等部門,開展黨建、民族宗教、實用技術等培訓,提高黨員整體素質。堅持不懈引導發揮作用,實行黨員目標管理責任制,落實黨員責任區,開展黨員責任承諾和“五星”黨員評選活動,開展“思想上爭做一面旗幟,業務上爭當一把好手,工作中爭做一個榜樣”活動,黨員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四是培育好一批充滿活力的群眾組織。黨支部支持和鼓勵成立各種群眾組織,引導開展活動,促進民族團結和諧。成立老年協會,每年組織老年人外出旅游,聚會吃“九九敬老宴”,促進鄰裡和睦相處﹔成立中青年民族團結和諧上進聯誼會,不論大事小事,還是聚餐聚會,不論修路搭橋,還是建設濕地,聯誼會都是“主力軍”﹔成年男人有治安聯防隊、女性同胞有陽光文藝隊,各個組織間互融互補,共同活動,促進了民族團結。
二、黨員帶頭開展互幫互助,筑牢了民族團結的經濟基礎
鄭家庄黨支部始終堅持“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朴實的道理,帶領各族群眾在互幫互助中共同致富奔小康。一是原住民族手把手幫助外來民族。1959年5月,國家對多年游牧的藏族、傣族群眾進行安置,其中7戶藏族、2戶傣族被安置到鄭家庄,藏族、傣族同胞最初沒有房屋居住、不懂耕作技術,漢族、白族群眾不僅讓藏族、傣族同胞居住在自己的屋子,還手把手教他們耕作。二是外來民族帶動原住民族外出經商。藏族外來戶憑借著對藏藥的熟悉和村裡的中藥材種植優勢,短短數年便成了遠近聞名的“藥材大王”。何國祥經常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大家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給了很多幫助,現在我有能力回饋大家了。他挨家挨戶做工作,動員大家和他一起做中草藥材營銷。目前,全村7個民族中都有人從事這一行業,僅中草藥營銷收入就達到460萬元,佔全村總收入的40%以上,三是留守群眾之間相互幫助。黨支部把引導留守群眾之間打破民族界限相互幫助,作為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要求黨員干部在幫助農業生產、提供生活便利、及時救急救難等方面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逐漸形成了“一家有難百家幫”。留守群眾間的互幫互助,解決了外出經商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也在不知不覺中促進了民族團結。四是基層干部對貧困戶結對幫扶。為不讓一戶人家掉隊,黨支部實行黨員挂鉤聯戶制度,將有帶領致富能力和條件的20名黨員組成黨員幫扶小組,挂鉤幫扶困難戶,以各民族黨員交叉包戶的方式,結對幫扶不同民族群眾。黨支部在群眾中的親和力、感召力不斷增強。
三、基層黨建融合民族文化,筑牢了民族團結的感情基礎
黨支部以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為切入點拓展民族團結和諧的深度和廣度,使各民族之間感情上親如一家。一是用文藝隊唱響民族旋律。鄭家庄陽光文藝隊是一支由44名婦女組成、涵蓋村裡7個民族、在洱源縣小有名氣的農村文藝隊,黨支部多方協調爭取資金幫助配備了音響設備、民族器樂、民族服飾,邀請舞蹈教師進行專業輔導,將多功能活動室免費向文藝隊開放,每天晚上,隻要不刮風下雨,文藝隊都要開展節目,藏族的《金珠瑪米》、白族的《霸王鞭》、傣族的“孔雀舞”、納西族的打跳等節目交相輝映。在唱唱跳跳中民族文化相互滲透、民族風俗相互適應,民族感情也實現了融合與升華。二是用團圓飯凝聚民族感情。鄭家庄自發組織“團圓飯”,在融合民族感情上收到了良好效果。“中秋團圓飯”20年來從不間斷,規模越來越大、人數越來越多,不僅本村留守群眾參加,外出經商群眾無論走多遠也要回來參加﹔周邊村子的群眾也慕名前來。“中秋團圓飯”讓外出經商務工人員記住了鄉愁,吃出了家人團圓的味道,也吃出了民族團結的氛圍,春節的“百家宴”、重陽節的“九九敬老宴”,也在促進民族團結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三是用文化牆展示民族風情。為促進民族文化傳承,黨支部提議根據本民族特點,在房子外牆上繪制民族圖案,形成了用民族文化牆來體現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獨特景觀。走進鄭家庄,映入眼帘的是寬敞整潔的村道,汩汩流淌的清溪,每家每戶的壁畫風格各異,猶如走進了民族文化的萬花筒、大觀園,通過繪制民族文化牆,各民族間如君子之交、和而不同,民族文化交相輝映、深度融合。
各民族親如一家,不僅讓鄭家庄充滿團結和諧的濃厚氛圍,更讓鄭家庄各族群眾得到共同發展,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贊揚充分肯定。2011年,鄭家庄黨支部被大理州委表彰為大理州先進基層黨組織﹔2014年,鄭家庄黨支部書記何國祥榮獲國務院“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稱號﹔2015年,鄭家庄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雲嶺楷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鄭家庄黨支部書記何國祥榮獲雲南省“最美村官”榮譽稱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