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

九旬老黨員,畢生積蓄捐“希望”

—— 記省優秀黨員、南通市離休干部徐超

2016年06月22日10:35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九旬老黨員,畢生積蓄捐“希望”

再過幾天就要放暑假了,南通市區初三學生夏雨雯終於不再為下學期的學費擔憂:“感謝徐爺爺,是他建立的愛心基金照亮了我的學習生活!”

94歲高齡的南通市人大常委會離休老干部徐超,不久前在病榻上捐出畢生積蓄100萬元設立“徐超愛心基金”,作為該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項扶助基金,夏雨雯等25個品學兼優的寒門學子成為首批受助者。

受助當天,夏雨雯等受助學生代表來到南通市康復醫院看望老人。他不顧身體虛弱,堅持坐了起來,還童心煥發地向孩子們敬了個軍禮,大聲說:“抗戰老兵向祖國的花朵們敬禮了!”隨后,他又開心地對服侍在床邊的家人說:“這些錢躺在存單裡是死錢,沒啥用﹔可用在孩子們的學習上,就活啦,作用就大了,他們是國家的希望啊!”

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百萬存款都是一筆不小的財富。當記者敲開南通莘園路新村一扇斑駁的大門,不由震驚於徐超老人家裡的簡陋與寒酸:兩室一廳的房子沒有裝修,地面、門窗還保持著毛坯房時的狀態,淡藍色的窗帘破了幾道大口子﹔幾件簡單家具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樣式,油漆剝落﹔斷了一條腿的單人沙發,靠墊了一張小矮凳支撐著。

“讓他扔掉,舍不得呢。父親每天都要坐在這沙發上看書讀報。”老人的大女兒徐建霞告訴記者,家裡最多的就是書報,老人自費訂閱了很多黨報黨刊,還經常買一些理論書,每期都認真做筆記。臨牆一面書櫃裡擺滿了書,書桌上擺著雜志、筆記本,記者翻開一看,書上一些段落不僅用紅筆做著記號,還寫有隨感﹔有的段落有不同顏色的標記,看起來不止讀了一遍。

“他常和我們說,黨員首先要思想上入黨,要不斷學習、提升。”在女兒眼裡,父親除了買書,物質上幾乎沒什麼要求,雖然曾是副市級領導,卻一輩子省吃儉用,想給他買件像樣的衣服撐撐門面都會挨批。“他沒有幾件像樣的內衣和襪子,破成這樣也舍不得扔掉。”拿起父親常穿的幾件衣褲,徐建霞的眼睛紅了——那上面補丁疊著補丁,一雙襪子補得幾乎已看不清原來的布料。

“這些都和老人的特殊人生經歷有關。”南通市關工委副主任黃鶴群介紹,徐超1923年3月出生於啟東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41年7月入黨,抗戰時期先后擔任過保衛干事、區委書記、縣委聯絡部副部長。新中國成立后,他歷任縣委書記、地委宣傳部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特殊的革命經歷,讓徐超的立場、信念更加堅定,也讓他對黨和人民滿懷深情,每次哪裡出現災荒,他都會帶頭捐款捐物。他還持續多年默默為“希望工程”捐款,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一次,機關工作人員小謝在收發信時,還發現一封青海山區受助貧困學生給老人寫來的感謝信。

1990年離休后,徐超出任南通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他把這看成自己人生旅途中的新起點。他曾不止一次地對子女說:“我們提著腦袋干革命,就是為了讓下一代學習好、生活好,把祖國建設好。關心下一代一定要淡泊名利,全身心地投入。”

今年春節過后,徐超住院了。躺在病床上,老人卻始終惦記著要為孩子們再做點事。“捐出積蓄建立關心下一代基金的想法,父親很早就和我們子女溝通過,這是他想做的一件‘最有希望的事’,我們都支持。”徐建霞回憶說,父親一直教育她們姐妹要自強自立,不向組織伸手,當然也別想從他那兒得什麼“實惠”。

“那百萬愛心基金裡,還有2000元是父親向我借的呢。”徐建霞透露,在與南通市關工委簽訂捐資建立愛心基金協議后,父親專門把她找來幫助處理捐款事宜。家裡抽屜裡有9.5萬元現金,3月份的退休金到卡上了,還有17張存單和國債券……徐建霞前前后后跑了一個星期,辦完取款手續一算,總計99.8萬元,老人於是向女兒借了2000元。

就不留一些錢貼補兒女?“子女們要自力更生,我的一切是黨和人民給的,現在我要全部回饋黨和人民。”病床上的老人坦然地說。(記者 陳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兩學一做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