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情懷
——看到困難群眾,總要滿懷真情幫一把
出生在農村、成長在農村、工作在農村的劉亞,深知鄉親們的不容易。看到困難群眾,他總滿懷真情地幫一把。
在每個鄉鎮任職,劉亞都號召黨鎮班子成員與貧困生結對子,幫助他們完成學業。“每年拿出千兒八百的,不會影響我們生活,但對貧困學生來說就是雪中送炭,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劉亞常和干部這樣交心。凡是劉亞工作過的鄉鎮,班子成員“一對一”幫扶貧困學生已成慣例。
“劉亞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他常對我們說,將心比心,看到群眾的困難,作為黨員干部,不能無動於衷。 ”劉亞的老同學、高公鎮人大主席程修靈說,劉亞有一件小事,讓鎮上所有干部都受了教育。
2015年6月的一天,高公鎮三興村有一位80歲的李之軒老人,來鎮上趕集迷了路,坐錯車到了近百裡外的亳州。當天下午3點多,亳州有人打電話給鎮裡,說有老人的消息。劉亞趕緊接過電話,叮囑對方一定要用車把老人送回來,車費他付。老人被出租車送回后,劉亞付了260元車費,又安排車把老人送回村裡,並掏出200元錢,塞到老人手裡。 “這些費用,沒有花公家一分錢。大伙看在眼裡,都豎起大拇指。 ”程修靈說。
在陳大鎮敬老院,劉亞也是老人們的貼心人。一次下雨,正在敬老院看望老人的劉亞發現,老人們離開房間后會被雨淋濕,他就讓鎮裡修建了貫穿全院的走廊。“劉亞對我說,人老了,蛋白質的攝入很重要,要改善伙食。”敬老院院長吳建標回憶說,劉亞將原來的一周兩次加餐改為隔天加一次餐,而鎮裡的食堂還是堅持每人每頓午餐五元錢的標准,鎮上的人都知道敬老院的伙食比鎮政府還好。
簡朴作風
——工作高要求,生活低標准
穆老荒是義門鎮的一塊萬畝農田,原先幾乎沒有農業設施,糧食產量極低。現在的穆老荒,成為遠近聞名的萬畝噸糧田。而這一切,都是劉亞帶著人用腳“丈量”出來的。
2014年8月的一天,時任義門鎮鎮長的劉亞帶著人,前往穆老荒現場辦公,決心徹底改變落后狀況。劉亞隨身帶著皮尺,哪塊地如何治理、道路修多長、溝挖多深,為保証准確,就用皮尺量。尺子不夠長了,他們就邁開步子丈量。幾個人從上午8點干到中午12點,渾身上下沾滿泥水。
“走了大半天,又累又餓,回到鎮上誰不想弄幾個好菜?但劉鎮長不讓,說干部下館子影響不好,結果我們四個人每人吃了一碗干扣面,共花了40多塊錢。”義門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原站長周翔說,很快吃完面條后,連休息都顧不上,劉亞就回辦公室起草穆老荒的重整方案了。
而在妻子王麗眼裡,劉亞的簡朴作風一以貫之。 “當年我們一起在蕪湖上學時,他就很簡朴,每月50元的獎學金,除了自己開銷,還能省下給家裡補貼。 ”王麗說,家裡來了親戚,劉亞總是自己下廚做飯,說飯店的菜沒有家裡干淨,其實他是想省錢。讓王麗難忘的是,有一次看見丈夫的襪子破了洞,她要拿雙新的,丈夫卻擺擺手:“破襪子穿在鞋裡,別人看不到,還能湊合著穿。 ”
在鄉鎮值班時,一塊大饃、一碟咸菜就是劉亞的一頓飯。對單位的開支,劉亞嚴格管理、嚴格把關,從節約水電和每張紙每支筆做起,辦公用紙都是雙面使用。
清廉品格
——嚴格自律,展現黨員干部的清風正氣
擔任多個鄉鎮黨政“一把手”,在一些人眼裡,劉亞權很大,找他辦事的人不少。誘惑面前,劉亞不為所動。他嚴格自律,廉潔奉公,帶頭遵守黨員干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以實際行動展現了黨員干部的清風正氣。
多年前,妻子王麗下崗后,曾想讓劉亞幫自己找份體面工作。劉亞說,我在這個崗位上,不能去找人打招呼,不能用手中權力來謀私利,不然以后我要求別人就沒有底氣了。此后,王麗一直沒有固定工作,先后在路邊擺攤、租小門面賣小百貨、開小吃部,操持家用。自己的兄弟姐妹找來請求幫忙辦事或安排工作,劉亞寧願挨他們埋怨,也從未辦理過。
工作過的幾個鄉鎮,就算是多年的熟人,也說不出劉亞家的具體位置。 “有事到辦公室談”,是他常挂在嘴邊的話。妻子一開始怪他沒有人情味。劉亞笑著解釋說,想到家說事的,大多是想拉關系、套近乎,人家會空著手嗎?再說,如果真是公事,到辦公室談很正常。
2010年,劉亞的母親患上了格林巴利綜合征,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劉亞堅持要求治療。然而,家裡日子過得緊巴巴,僅靠劉亞那點工資,如何給母親治病?劉亞與妻子商議后,拿自家的房產証到銀行辦理了抵押手續,為母親湊齊了醫藥費。直到去年,劉亞才還清了所有欠款。(記者 武長鵬 黃永禮 通訊員 蔣慶章)
相關專題 |
· 兩學一做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