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組文
4月26日,對佳木斯市的“兩新”組織來說,這是不平凡的一天。
這一天,全市“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推進會議召開。會上,黨組織活動經費、場所保障等利好消息頻頻傳出。
針對“兩新”組織工作力量不足、基礎保障水平較低等問題,佳木斯市委下決心扎緊捆牢“麻繩細處”和補齊加固“木桶短板”,全力抓好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構建支撐“兩新”黨建工作的保障體系。
機制保障:讓黨要管黨“落地生根”
如何通過強化制度設計和安排,發揮好黨組織在“兩新”領域中的核心和主導作用?
之前,佳木斯市“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領導體制是以依托市工商局、市民政局成立的兩個黨工委管理為主,地域和行業管理為輔。在佳木斯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雲凱看來,這樣做前些年還可以,現在看與上級精神不符、與實際需要不符。
為此,佳木斯市委對黨組織隸屬關系進行了調整。調整后,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以園區為龍頭,實行屬地化管理,除市高新區黨工委負責管理入駐園區企業、市非公黨工委負責規模較大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其他均移交由縣(市、區)委統一管理,負責抓組建、抓覆蓋、抓作用發揮﹔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按照以條為主和誰主管、誰組建、誰管理的原則,對民辦醫院、民辦學校、養老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全市性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進一步明確管理主體。
為了讓管黨責任“落地生根”,佳木斯市委還建立起相關機制,把各單位抓“兩新”組織黨建工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使用干部的一項依據。
人員保障:配齊配強專職黨務工作者
“人”是黨組織發展的內在推力。市委在市縣兩級工委機構和人員的組建上,採取“一對一”的形式,下發督辦單位要求限時完成,目前各縣(市、區)工委工作人員已經全部配備到位。同時,為解決力量支撐問題,佳木斯市委決定,從近年來退休的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和自主擇業軍轉干部中選派黨建指導員,重點指導規模比較大、業主比較重視的“兩新”組織黨組織開展黨的工作,並給予每人每月1000元工作補貼,給予黨組織書記每人每月500元工作津貼﹔制定《黨建工作指導員管理辦法》,從制度層面保証他們的作用發揮。
同時,市委要求各縣(市、區)加大選派工作力度,為每個暫時不具備組建黨組織條件的“兩新”組織配齊配強黨建指導員。一名黨建指導員聯系指導三個左右“兩新”組織,6月末前全部配備到位。
經費保障:結束黨組織沒錢辦事的尷尬
沒有制度層面保障的活動經費,黨組織開展活動異常艱難。
在採取黨費全部返還、企業稅前列支等辦法的基礎上,今年4月22日,佳木斯市委常委會決定,出台《“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經費使用管理辦法》——每年給予“兩新”組織黨組織定額補助活動經費,凡是單獨建立的黨組織,原則上按照黨委10 000元/年、黨總支5000元/年、黨支部3000元/年的標准補助。
江天賓館黨支部書記楊志剛說:“這回開展黨組織活動有了保障,再也不用為錢發愁了。”
場所保障:讓黨員找到“家”的感覺
黨組織沒有活動場所,黨員就沒有“家”的感覺。在前進區委的幫助指導下,外資企業威立雅(佳木斯)城市供熱有限公司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的“六有”標准,建立了黨員活動室。公司老黨員孫春雨說:“以前我們這些在外資企業工作的黨員,沒有固定活動場所,總感覺低人一等。現在,我們有一種找到了‘家’的感覺。”
這樣的案例不是少數。今年,佳木斯市委決定,採取資源整合、企業自籌、上級黨組織支持等辦法,幫助黨員數量較多、條件具備的“兩新”組織,建設固定的活動場所﹔對不具備單獨建立活動場所的“兩新”組織,倡導國有企事業單位、機關和鄉鎮、村(社區)黨組織與“兩新”組織黨組織活動場所共用,實現資源共享。按照“六有”標准,力爭全市非公企業黨組織80%以上、社會組織黨組織30%以上有固定且功能完善的活動場所﹔在工業園區建設黨群活動服務中心,用於園區內企業開展黨的活動,開設一些代辦性服務窗口……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