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同事眼中的李保國:從不收百姓一分錢,從不佔園區一點股份

2016年05月26日14: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王金雪)“李保國教授30多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他把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事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從沒把自己的身體當回事。上醫院看病沒時間,接受媒體採訪沒時間,老百姓的每一個電話他都耐心解答,有的還跑過去現場指導。從不收百姓一分錢,從不佔園區一點股份,尤其是在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他這種不為名不為利的無私奉獻精神,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人民是不會忘記的。”河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程慶會在接受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時代楷模”李保國的先進事跡經媒體報道后,引起了強烈反響。李保國生前是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把太行山區生態治理和群眾脫貧奔小康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堅持三十年扎進太行山,用科技力量幫助百姓脫貧致富,創建了一套完整的山區生態開發模式,探索出了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贏得山區人民的愛戴。

程慶會表示,“李保國同志是我校教師群體的杰出代表,是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繼承弘揚‘太行山精神’的重要領頭人之一。作為我們身邊可敬可學的先進典型,深入學習他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在當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要以李保國教授為榜樣,在學實學深見成效上下功夫。”

向李保國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心無旁騖、愛崗敬業的進取精神。李保國同志35年來,先后為本科生、研究生主講9門課程,每年都超額完成教學任務。他從不耽誤給本科生上課,並注重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及時充實到教學中,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他還堅持教學科研兩不誤,生產為科研出題,科研為生產解難。他把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把科學研究同農民需求相結合,先后完成的28項山區研究成果、推廣的36項實用技術都源於實際,應用面積達到1826萬畝,增加農業產值35.3億元。

向李保國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夙興夜寐、朴實無華的高尚品格。35年來,他長期工作在山區農村一線,每年200天以上,常常是早上五點起床上山,晚上七八點鐘返回。幾個饅頭一瓶水,山當餐桌地當炕,躺在地上吃干糧,一心扑在綠山富民上,帶領山區10萬群眾奔小康,為太行山區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這些成績背后無不體現了他不怕苦、不畏難、不鬆懈的干勁、拼勁、韌勁。他患有重度糖尿病、疲勞性冠心病已十來年,但他始終堅持在教學、科研、生產第一線,完全忘記了自己是一個病人。

向李保國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情系山區、產業富民的責任擔當。李保國同志從大學畢業留校開始,就矢志於山區的開發與治理,35年間先后培育了邢台縣前南峪村、內邱縣崗底村、臨城綠嶺果業有限公司、平山葫蘆峪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16處山區開發先進典型,打造了“富崗”蘋果、“綠嶺”核桃等全國知名品牌,把自己最好的論文和科研成果寫在太行山上,鐫刻在山區人民群眾的心中。新聞媒體採訪,他沒有時間,但農民兄弟有事,他有求必應,而且不收群眾一分錢,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在難能可貴。

向李保國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對黨忠誠、心系群眾的政治品質。30多年來,李保國同志始終牢記黨的政治使命和根本宗旨,用生命踐行著黨的宗旨,踐行著自己的入黨誓言。他長期以太行山區為家,始終沖在扶貧攻堅一線,堅持貼近群眾,以真心換真情,隻為事業,不惟金錢,注重實效,不搞樣子,與農民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以一生的執著追求書寫了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

“李保國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死比太行山還重。我們要在廣大師生中進一步掀起向李保國同志學習的熱潮,努力把他的崇高精神滲透到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深處,使之成為一種精神理念、一種價值追求、一種工作常態,立足崗位,為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程慶會說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