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愛民書記熊朝春

向萍

2016年05月26日10: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熊書記走了!”

2016年5月8日,一個令人悲慟的消息,在開縣漢豐街道傳開。

“這麼好的干部,怎麼就走了呢?”居民們眼含淚水,一片悲戚。

5月11日上午,開縣殯儀館大廳,哀樂低回。

“熊朝春同志因患肝癌醫治無效,於5月8日下午17時14分與世長辭,享年52歲。他是我們的好干部,是優秀的共產黨員……”隨著追悼會主持人悲戚的聲音,上千名群眾整齊肅立,默哀鞠躬。

“我的好書記啊,沒有你,我孫子就活不到今天,是你讓我孫子的生命得到了延續……”70歲的劉家瓊是漢豐街道鳳凰社區居民,孫子患糖尿病7年,靠熊朝春的幫助才得以救治並正常上學。在殯儀館大廳,劉家瓊泣不成聲。

“寧可苦自己,決不誤群眾。”32年來,熊朝春把造福群眾作為畢生追求,在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豐碑。

“熊書記這個人,遇到難事,總是自己上,從來不得‘梭邊邊’!”

熊朝春在漢豐街道(原漢豐鎮)干了15年。漢豐是一個移民大鎮,工作非常繁重。熊朝春從分管移民的副鎮長到街道辦主任,再到黨工委書記,將全部心血傾注在移民事業上,多次受到表彰。2002年9月,熊朝春被市委組織部、市移民工委表彰為“重慶市移民黨建工作優秀基層干部”﹔2008年6月,被開縣縣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2009年3月,在三峽工程開縣庫區四期移民工作中榮獲“個人三等功”﹔2014年2月,被市公務員局評為“重慶市人民好公仆”。

“你這個人呀,心裡隻有工作,一點都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在追悼會現場,妻子王平鳳嗓子都哭啞了。

“他呀,早出晚歸是家常便飯,經常他回來,我已睡著了,早上我醒來,他又走了,我們同在一個屋檐下,有時好幾天都說不上一句話……”王平鳳嘶聲裂肺的哭訴,讓所有人為之動容。

“他這個人干起工作來,很拼!有一年他剛做了大手術,腰上挂著引流管,走路腰都伸不直,但還是堅持上班。”漢豐街道辦事處原主任王清富回憶說,在最忙碌的那段日子裡,他們經常通宵達旦地加班,熊朝春一樣跟著熬,趕都趕不回去。

王清富說的這事,當地一些居民至今記得。

那是2005年4月16日中午,漢豐鎮大林村,時任副鎮長熊朝春和村干部正在研究工作。

說話間,熊朝春忽然臉色慘白,渾身顫抖。

“熊鎮長,你怎麼啦?”

“冷,冷得很!”熊朝春緊了緊衣服。

“你好像在‘打擺子’哦?”村支書王安樹急忙找來一件厚外套,給他披上。

“過一會兒就好了,你們繼續說!”

附近村民趕忙拿來兩支葡萄糖,兌在溫開水中,讓熊朝春喝下去。

十多分鐘后,緩過神來的熊朝春摸了摸腦門,又和大伙一起說開了:“丈量面積一定要細心,按規矩來,不能出絲毫紕漏……”

接下來幾天,熊朝春經常無緣無故發冷,但他根本顧不上去醫院,索性從家裡拿來棉絮,放在辦公室備用,冷得實在受不了了,就披在身上對付一陣子。

2005年4月30日,熊朝春被家人強行拉著去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他被診斷出患有肝內膽管結石,醫生實施了部分肝切除術。

10天后,熊朝春佝僂著身子,挂著引流管出現在辦公室。

“你還是多休息幾天嘛。”時任漢豐鎮黨委書記李寧川對熊朝春說。

“沒事,移民這一塊工作,我情況最熟。”熊朝春顯得很平靜。

熊朝春擔心別人看見他的引流管,總是小心翼翼地把引流管藏在衣兜裡。

這支引流管伴了他整整4個月。

這次手術后,熊朝春的身體一直沒能恢復,但繁忙的工作,讓他常常忘了自己是個病人。

2007年8月,移民搬遷到了節骨眼上。熊朝春連續高燒半個月后,被妻弟強行送去重慶新橋醫院。

這次入院,醫生給他做了膽腸吻合術。

手術后,醫生再三交代他,一定要多休息。可出院第二天,他又出現在辦公室。

這些年來,熊朝春拖著病體,一直忙碌在第一線。“熊書記這個人,遇到難事,總是自己上,從來不得‘梭邊邊’!”漢豐街道鳳凰社區黨委書記任登文說。

2015年9月,熊朝春經常感覺肝區隱隱作疼。

“你不要老命啦!必須去好好檢查!”一向性情溫和的妻子,這一次終於發了火。當年10月11日,王平鳳強行帶熊朝春去重慶新橋醫院檢查。

“肝臟腺癌晚期。”看到這一診斷結果,王平鳳懵了。

這次,王平鳳沒有再責備丈夫,而是選擇了沉默。

2015年10月30日,不知真相的熊朝春執意出院,回到了工作崗位。

2015年11月19日,熊朝春又累倒了。“我去住幾天院就回來!”熊朝春和同事們擺了擺手,走了。

同事們沒有想到,這一擺手,竟成永別……

“等我退休了,就讓你退休,家務活我全包,說話算數!”

在32年的基層工作經歷中,熊朝春走遍了千家萬戶。為了讓每個問題落到實處,他養成了記筆記的習慣。至今,他已經記滿了73個筆記本。

2015年11月19日,熊朝春的筆記本從這一天起變成一片空白。

“好想看看丈夫在本子上寫給家人的話。”熊朝春去世后,王平鳳翻開筆記本,試圖尋找一些往昔的回憶。

那是2014年臘月十四,王平鳳50歲生日。

“我今天一定早點回來給你過生。”這天早晨,熊朝春笑著告別妻子,留下這句承諾。

傍晚6點,見丈夫還不回來,王平鳳撥通了他的電話。

“不好意思哈,手頭有急事。”熊朝春說完這句,便挂斷了電話。

望著一桌飯菜,王平鳳愣住了。

直到深夜12點,見熊朝春還沒回來,王平鳳失望了。

第二天,王平鳳才曉得,熊朝春是次日凌晨2點才回家的,僅僅吃了碗方便面。

王平鳳翻遍了丈夫所有的筆記本,卻沒有找到對她生日一星半點的記錄,甚至沒有一句對家人的話。

這次,王平鳳又失望了。

也許,王平鳳早就習慣了失望。

這些年來,王平鳳由最初的生氣、抱怨、無奈,最后變成了理解和心痛——他的家人們,大多經歷了同樣的心路歷程。

“我們家出身貧寒,我老伴死得早,我有三個子女,兩個女兒都在農村,隻有朝春最有出息。朝春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從農村娃兒走到今天的,非常不容易。”熊朝春的父親熊祿聖說,“兒子總是很忙,每次來看我,都是來去匆匆,很多次飯都做好了,一個電話,又被催走了。”

“我曾經請哥哥幫我找一份收入高點的工作。結果,哥哥沒同意,勸我各人想辦法。”熊朝春的幺妹熊朝英說,開始她並不理解哥哥。后來,哥哥一心為民的心讓她逐漸改變了想法——越是親人,越不能搞特權。

“在我的記憶裡,爸爸太忙了,他管我的時候太少太少。”兒子熊奇紅著眼睛說,在重慶讀大學那幾年,父親沒去學校看一眼,“我回開縣工作這3年,老爸和我們一家人好好在一起的時間屈指可數,他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說好找個假期,一家人出去耍一回的,現在……”

“等我退休了,就讓你退休,家務活我全包,說話算數!”王平鳳永遠忘不了丈夫的這句溫情承諾。

可誰知,這句“說話算數”,再也算不了數了。

“老百姓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

2004年9月4日,開縣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災。

“老城的房屋陳舊,被水浸泡久了,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必須立刻組織群眾轉移!”熊朝春安排完搶險工作,第一個趕到大林村——災情最嚴重的區域。

熊朝春頂著雨、佝著背,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戶疏散村民。

“大林村還有幾個老年人不肯走!”一位村干部說。

“必須把人救走。”熊朝春在齊腰的洪水中,向那幾戶人家趕去。

群眾疏散完畢,時針已指向次日凌晨3點。

這時,熊朝春被洪水堵在一處半淹的房頂上,他是從露出水面的窗戶,一步一步爬到房頂上的!

“當時太危險了!”王安樹回憶說,由於老城的房子都很陳舊,被水浸泡久了,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我現在還記得熊書記當時隻穿著一條短褲,手臂上到處是血口子,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脫險。”

數年來,哪裡工作最苦最累,熊朝春就會出現在哪裡。

“熊叔叔,您為什麼走得這麼早?我還沒來得及報答您……”5月11日,開縣殯儀館,熊朝春的遺體前,開縣中學高二學生黃詩琴哭泣著。

“熊叔叔怕耽誤我學習,一直不肯讓我去醫院看他,等我去看他的時候,他話都說不出來了,我沒能和熊叔叔說上最后一句話……”她抽泣著。

透過淚珠,黃詩琴回想起初見熊朝春的場景。

那是四年前,黃詩琴讀初一的時候。熊朝春了解到她因家庭貧困將面臨輟學,承諾資助她完成學業。此后每一年,熊朝春都會給她交學費,買學習用具,購置衣物。

每逢寒暑假,黃詩琴都會在城裡的“新家”住上幾天。

而今,熊朝春雖然去世了,但他對黃詩琴的承諾還在繼續。

彌留之際,他將資助黃詩琴的任務托付給了妻子王平鳳。

或許是從小出生在農村的緣故,熊朝春素來對群眾非常體貼,他生前常說:“老百姓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

“要不是熊書記的幫助,我現在連房子都沒得住。”駟馬社區移民杜芝偉聽說熊書記走了,當即痛哭起來。

原來,因為家庭變故等原因,杜芝偉生活非常困難。熊朝春在一次走訪中了解到情況后,立即東奔西走,對杜芝偉進行幫扶。

“我家的電視機是熊書記送的,這個廉租房,也是熊書記一手一腳置辦起來的!”杜芝偉哭著說,她每次遇到困難,都會給熊書記打電話,他總是想盡辦法幫助她。“我們非親非故,他對我們這麼好!去年,熊書記住院回來,我還專門去他家看望,沒想到,這是最后一次見我的恩人啊!”

重慶《當代黨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