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趙耀宏:延安時期共產黨人嚴以修身的品格

2016年05月26日09:17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延安時期共產黨人嚴以修身的品格

  在全黨上下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總結汲取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嚴以修身的經驗,無疑對傳承紅色基因、做合格共產黨員有著重要現實意義。嚴以修身作為共產黨人的行為准則,是做合格共產黨員的基礎和前提。延安時期共產黨人以嚴以修身的品格與風范,塑造了令人稱道的“隻見公仆不見官”形象,使我們黨最終用“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也為今天共產黨人嚴以修身、做合格共產黨員留下了寶貴財富。

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嚴以修身的根本
  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和修身之要。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把自己的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落實到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斗爭的偉大實踐中,忠實代表中華民族和最廣大人民利益,從而使得天下人心歸延安。“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肉還有心,隻要還有一口氣,爬也爬到延安城”,這段文字生動地表現了理想信念巨大的向心力。我們黨創辦的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之所以能成為民族解放和社會解放的一面旗幟,就在於其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要求學員隨時做好三個犧牲的准備,即犧牲升官、犧牲發財、犧牲生命。正是在延安這個培養人、改造人、鍛煉人、提高人的革命大熔爐裡,我們黨造就了一大批政治信念堅定、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為中國革命勝利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基石。

重視學習是嚴以修身的基本途徑
  以學修身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在延安時期我們黨把學習作為黨員干部增強政治素養,提升工作能力,克服本領恐慌的重要舉措,在全黨發起學習運動,大興學習之風。當年陳雲領導的學習小組就堅持了五年之久。曾在陝北公學總校高級部二隊學習的陳辛火回憶:沒有課堂,就在窯洞前的坪地上、在樹蔭下的空地上上課。在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飛機轟炸延安的第二天,也照常到一個山坡上堅持上課。沒有桌子、凳子,就席地而坐,膝蓋就是活動的“桌子”。紙張困難,就用淡藍色的馬蘭草造的紙寫字,有時還用樺樹皮寫詩。每月發的一點有限的津貼差不多全用來買了書。隻要新華書店到了新書,很快就被搶購一空。那時夜間照明條件很差,但是大家為革命如飢似渴地學習,常常圍著豆粒大的燈光讀到深夜。抗大學員的學習風氣也非常濃厚,救國救民的執著追求,使學員們迸發出無以遏制的學習熱情,就連參加勞動或行軍打仗都堅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學習。“認字就在背包上、寫字寫在大路上”,就是抗大學習風氣的生動寫照。正是重視學習使共產黨人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能力與本領不斷增強,開創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和中國革命由勝利走向勝利的新局面。

勇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嚴以修身的法寶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共產黨人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完善自我、淨化靈魂的重要武器。深刻反省自己的缺點,把黨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有效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一個共產黨人是否具有堅強黨性之所系。延安整風運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其原因就在於全黨上下從領袖到普通黨員和干部都能夠認真地而不是敷衍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當年由於在審干中發生搶救運動的失誤,毛澤東曾先后三次作自我批評。博古等人過去曾經犯過錯誤,從1941年9月政治局會議開始多次作自我批評,嚴格剖析犯錯誤的深刻原因。周恩來1941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學習中,親自講述從建黨到抗日戰爭時期的黨史,每當講到黨的歷史上的一些重大錯誤時,總是把自己擺進去,當眾作嚴格的自我批評。在黨的七大上就有8位同志作了自我批評。當年全黨上下以對黨和人民負責的態度,開展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給許多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據許多老同志回憶,由於大家“事無不可對黨言”,勇於揭露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改造自己的思想意識,所以不但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也入了黨,而且使大家相知更深,同志之間的關系也更加親密無間。正是通過廣泛深入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使黨員干部思想得以升華、錯誤得以糾正、心靈得到淨化、黨性得到錘煉,使黨呈現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艱難困苦是嚴以修身的最好課堂
  以什麼樣的態度和行為對待困難、挫折和問題,對於一個共產黨員來說是其修身的重要課題,也是檢驗一個共產黨人是否是真正的共產黨人的試金石。在延安時期,共產黨人面對異常的艱難困苦,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斗志,以頑強拼搏、奮發有為的精氣神,挺起民族的脊梁,書寫出輝煌燦爛的歷史篇章。1936年,美國著名記者斯諾在陝北採訪中共領導人時看到:毛澤東住著簡陋的窯洞,周恩來睡著土炕,彭德懷穿著用繳獲的降落傘改制的背心,身為蘇維埃政府財政部部長的林伯渠耳朵上帶著用麻繩系著一條腿的眼鏡,他發現了共產黨人身上具有的巨大力量,將其稱之為“東方魔力”“興國之光”。據延安時期的老同志回憶,毛澤東一件棉衣從1936年穿到1942年。朱德功高不自居,望高不自顯,位高不自私,和戰士們在一起除年紀大點,再沒有什麼區別。周恩來在抗戰期間因其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副部長,每月有幾百元的薪金,但他每月隻留5元津貼,其余都交了黨費。劉少奇撰寫《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得到稿費兩千元,他胃不好,工作人員提出用這些錢買些大米吃,但他決不搞特殊化,堅持吃小米,而將兩千元交了黨費。任弼時由於兩次鐵窗經歷身體遭到嚴重損害,但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一怕麻煩人,二怕工作少,三怕花錢多”,努力為黨和人民工作。359旅作為大生產運動中涌現出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典范,以“在深山密林安家,向荒山野嶺要糧”的英雄氣概,短短的三年時間就把南泥灣變成陝北的好江南。由於戰士們起早摸黑地勞動,使得359旅不得不制定“不得早到、不得晚退”的勞動紀律。共產黨人正是以獨立自主、頑強不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意志品格,經受住困難與挫折的考驗,在人們心中豎起一座座豐碑。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嚴以修身的出發點和歸宿
  共產黨人嚴以修身的根本目的全在於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觀、道德觀,科學回答了共產黨人的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價值等根本性問題。在延安時期,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不顧年紀高邁,經常深入群眾,深入基層,了解民情,解決困難。“為人民服務,為世界工作”是其張貼在床頭的座右銘。“人人爭識林老頭,親切有如家人父。燈前細談幾件事,米面油鹽棉花布。”就是對林伯渠為民情懷的生動寫照。1944年9月5日因炭窯崩塌而光榮犧牲的中央警衛團戰士張思德,黨叫干啥就干啥,干一行愛一行,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走到哪裡就把好事做到哪裡,他心裡時刻裝著群眾,一次當組織讓他去買豬,得知錯趕了老百姓的豬后,他可以不顧勞累走幾十裡路把豬送還老鄉﹔1943年春在修建八路軍大禮堂時,當一根大梁要掉下來會砸著下面干活的同志時,他可以奮不顧身沖上去,用肩膀扛住大梁,避免一場事故發生﹔1944年他在燒木炭時,當炭窯要倒塌的危急時刻,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友,塑造了一個共產黨人完全徹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形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秦華、閆妍)
相關專題
· 兩學一做網
· 專家輔導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