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互聯網+社區黨建”:服務群眾零距離

2016年05月13日14: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自從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兩會”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后,“互聯網+”儼然已成為時下最為熱門的名詞之一。它與金融、科技、醫療等多個領域鏈接出N種搭配,為助力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無限可能。如今,社區黨建也搭上了“互聯網+”這一載體,利用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走出了新常態下服務社區、服務黨員的一條新路。那麼,社區黨建到底和互聯網怎麼“+”呢,就讓我們到社區一線去一探究竟吧。

“掌上東新”:小平台 作用大

在河東區東新街道遠翠東裡社區居委會門口,醒目地張貼著東新街開通數字信息管理平台的二維碼宣傳海報,不時有路過的行人拿出手機對著二維碼“掃一掃”。對於前來辦事的居民,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也會向他們詳細介紹這一平台的使用方法。數字平台開通三個多月來,將近90%的居民關注了該微信號,並有不少居民從中受益。這種“互聯網+”的小屏模式,不僅令工作人員感到方便、實用,也越來越受到社區黨員和群眾的歡迎。這不,記者剛一到社區,居委會主任楊玲就滔滔不絕地向我們介紹起這一平台的好處來。

東新街數字信息管理平台綜合了社區行政管理、社區社會事務和社區綜合便民服務等多項內容,是聯通社區居民、地方政府和居民需求的公共服務系統。從功能設計上,它分為兩個子平台,一個是對外宣傳的公眾平台,另一個是對內的管理平台。管理平台隻對社區工作人員開放,裡面設有“網格管理”“物業管理”“我要辦事”“新聞通知”等內容。在這裡,社區居民、黨員、志願者等信息,一清二楚、一目了然。為了保証信息的准確,工作人員利用下班時間挨家挨戶進行走訪,對社區居民進行了全面排查,詳細掌握每一位居民的基本情況。同時,對所征集到的信息進行甄別、梳理,建立分類細化、實用性強的社區居民信息數據庫。

楊玲介紹說:“數字平台有效地提升了社區科學化管理水平,不僅使工作人員從以前那些無效的重復工作中脫離出來,居民對我們的服務也更滿意了。”社區環境衛生是居民最為關心的一件事。以前因為服務不到位,居民和物業公司沒少吵架。現在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數字平台解決。今年1月18日,居委會物業主任例行巡查時發現16號樓3門垃圾箱的垃圾沒有清理干淨,還存在外溢現象,物業主任用手機拍下照片后通過數字信息平台第一時間將問題上傳到東新街道城管科,再由城管科將上報事件發到物業公司認領。從發現上傳到認領再到最后的清理,全過程隻用了不到30分鐘。如果規定時間內物業公司沒有做出處理,那麼城管科就可以找第三方進行處理,同時據此對物業公司進行處罰。同樣,居民發現物業問題也可以在數字平台上傳,避免了“扯皮、踢皮球”等現象的發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公眾平台還設有“黨建信息”“我要辦事”等欄目。在“我要辦事”這一項,社區工作者將所有辦事流程及辦事需要的材料和手續都發布在上面,使社區居民對自己所要辦理的事情一目了然,實現了社區居民足不出戶即可了解社區動態,辦理常規事項。小區裡一位居民是外地在校大學生,入黨時需要對父母進行政審。由於他的父母是下崗失業人員,檔案在勞動服務保障中心,所以必須到所在街道進行政審。通過數字信息管理平台裡“我要辦事”中介紹的辦理流程和所需要攜帶的相關証明材料,他們提前准備好所需要的証件材料而后與居委會電話聯系好時間,再到居委會一次辦理成功,不僅少跑了冤枉路、節約了辦事時間,也讓居民對居委會的辦事效率和工作態度更加滿意。除此之外,數字平台還及時發布勞動服務保障、再就業等信息,春節前就有不少再就業人員通過這一平台找到了工作。

楊玲介紹說,現在社區裡有200多名黨員,大部分年齡都超過60歲,能正常參加黨組織活動的不過幾十人。有的由於年齡太大、腿腳不便,無法參加活動﹔有的因為到兒女家養老,不住在這個社區,回來參加活動不方便。現在,通過東新街數字信息管理平台,就可以隨時隨地了解社區黨組織的各類信息,不僅提高了黨員的學習興趣,還增強了黨員教育內容的豐富性、生動性、多樣性。社區裡的老黨員欣喜地說:“過去我們這些歲數大、腿腳不便的黨員很少到街道、社區上黨課,參加組織活動,時間長了,心裡頭總感覺缺點兒啥。如今,教室搬到了網上,我們也可以在家裡參加組織活動,感覺就像和大家在一起一樣。互聯網讓我和黨組織零距離,永遠在一起。”(記者 張春芳)

新“智慧社區”構建“三線聯系”新模式

河西區挂甲寺街道前程裡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舊社區。2015年,河西區實施“強基固本”工程,把社區辦公服務設施提升改造作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突破口。前程裡社區作為試點單位堅持一手抓服務功能提升,一手抓“互聯網+黨建”探索實踐,結合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新開發“智慧社區”信息管理系統,統籌社區治理、居民服務、社工和黨員管理三大功能,實現了“一個平台管服務”,構建起黨員與黨員、黨員與群眾、黨員群眾與黨組織的“三線聯系”工作模式,進一步提升了黨員、群眾的參與率,為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做了有益嘗試。

建立信息化的社區治理平台

開辟信息傳遞“高速路”

“智慧社區”適應“互聯網+”的特點,依托電腦、手機、視頻監控、LED顯示屏等載體對社區進行精細化治理,具有數字化網格管理、環境24小時動態監控、社區圖像視頻實時回傳等功能。目前,“智慧社區”數字化網格管理採用航拍三維圖像,以400戶為標准將前程裡社區劃分為7個二級網格,建立了涵蓋6200余名居民、5萬余條信息的數據庫,形成了相互貫通、便捷高效的信息傳遞網。有了“智慧社區”后,社區重度殘疾人、高齡空巢老人、重點幫扶人、黨員聯系戶、生活困難家庭5類重點服務對象,可通過不同顏色和圖形標識顯示,方便提醒網格員對這些居民進行個性化服務。“智慧社區”通過LED顯示屏、電腦、手機“三位一體”對社區環境進行監控,網格員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實時看到社區內的監控圖像,出現問題第一時間處理、解決。遇到失盜、失火等突發事件,還可以通過手機即時拍照、攝像,及時回傳到設在社區辦事大廳的LED顯示屏,為相關部門解決突發情況提供第一手資料。

探索集成化的居民服務載體

實現事項辦理“一點通”

“智慧社區”APP設置通知公告、社區動態、智慧政務等8個板塊,將政府各部門惠民信息整合到一張為民服務網中,居民群眾足不出戶,通過手機或互聯網輕輕一點,就可了解就業、養老、文化等服務信息和辦事流程,查詢社區周邊的餐飲、家政等服務項目,社區提供的數字終端可方便居民辦理煤、水、電、氣等繳費服務。為防止老人走失、家中緊急情況等,前程裡社區還為80歲以上空巢老人、獨居老人、重度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配備了“智能腕表”,除具有緊急呼叫、GPS定位功能外,還記錄有使用者基本信息,可以綁定子女手機,如一旦出現磕碰、緊急發病等特殊情況,可根據綁定的家屬、社工手機號碼依次呼叫,在第一時間為老人提供救助服務。社區還推出為老代購、配餐送餐、法律援助、心理疏導、每日問候、愛心課堂、義務理發、書目推介、以物易物、愛心洗衣等十大特色服務活動,把服務內容、熱線電話發布到“智慧社區”,讓社區居民真正享受到“家”一般貼心的服務。

研發智能化的社工和黨員管理軟件打造痕跡管理“掌中寶”

社區為網格員配備安裝“智慧社區”APP的智能手機,每台手機都與社區辦公大廳數字化網格管理系統相連接,每台手機每隔5秒自動上傳定位信息,自動記錄社工的工作痕跡。社工還可以通過手機了解自己每天要完成的工作任務,並查看任務進展情況,新布置的任務默認顯示為黑色,接近完成時限的任務顯示為黃色,未按時完成的任務顯示為紅色,每名社工還可依據管理權限對社區的信息隨時進行補充和完善。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手機完成對服務對象的評議。比如,社區規定要對每名80歲以上空巢老人進行“每日問候”,社工入戶“掃碼打卡”,服務完成后老人通過手機對網格員給予“星級評價”。通過系統后台,可以看到每個社工每天工作的走訪路徑、完成情況和居民評議,為社工年底考核提供量化的客觀依據。“智慧社區”APP還為在職黨員、流動黨員開辟了“最新活動”“微課堂”“微心願”等欄目,定期傳達上級精神,“一張圖讀懂‘三嚴三實’”“河西區黨建項目展示評選”等圖文資料,在線累計閱讀量達到2.6萬人次,確保讓黨員學習不掉線、時時受教育。截至目前,前程裡社區通過“智慧社區”在線發布活動65次,參與黨員、青年志願者累計達1926人次,認領崗位236個,服務時長共計914小時。

完善制度化的督辦考核體系

形成作風轉變“新常態”

“智慧社區”有一套嚴格的督查考核辦法,對居民反映問題及時收集、交辦、督辦,以及對辦理情況進行全過程跟蹤反饋、評價、考核,對黨員參與活動時長、表現等進行全程記錄。群眾可以借助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形式直接反映問題,問題一旦作為工作任務提交,系統就立即啟動一環扣一環的辦理程序,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責任人和辦理時限,辦理超時自動以黃、紅顏色加以警示。群眾還可跟蹤所反映的問題辦得怎麼樣,在事項辦結后作出滿意度評價。平台年終自動生成考核數據,為考核評價社區工作效率、工作作風提供依據。在黨員管理與服務上,“智慧社區”與微信聯通,平台可以實現自動記錄服務次數與時長,每月自動生成“志願服務之星”,也可以“亮黃燈”提醒不積極的黨員。“智慧社區”運行一年來,社區干部群眾普遍反映,現在開展工作更加方便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使“讓群眾好辦事、為群眾辦好事”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實處。

(河西區委組織部 供稿)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