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讓利己主義者在黨內沒有空間

毛強

2016年05月13日13:53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讓利己主義者在黨內沒有空間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著力解決一些黨員宗旨觀念淡薄的問題,尤其是利己主義嚴重的問題。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既是黨的根本宗旨,也是衡量黨員干部能否忠誠地代表人民利益的根本標尺。但以自我利益最大化為指導思想的利己主義者官員,往往追求極端利己,在炮制虛假政績、規劃個人升遷、追求待遇享受等方面挖空心思,對個人的榮辱得失斤斤計較﹔在對待攸關民眾切身利益的事情卻是回避退縮、瀆職塞責,更有甚者拿基層民眾的基本權益瞎折騰。
  “兩面人”、官商勾結、為官不為、形形色色的“潛規則”等利用職務便利謀取私利的現象之所以屢禁不絕,升職前溫良恭儉讓、升職后驕橫跋扈奢的現象之所以屢見不鮮,根源就在於有些官員奉行極端利己主義“准則”。正是由於極端利己主義“准則”作祟,一些地方的發展機遇遭到延誤,一些民眾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更為嚴重的是,極端利己主義大大侵蝕了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投機淘汰忠誠,空談作秀淘汰實干,關系淘汰能力,腐敗淘汰清廉,平庸淘汰優秀,凡此種種“官場逆淘汰”現象也就在所難免。
  奉行利己主義的官員不一定是貪腐分子,但貪腐分子一定是利己主義者。官員奉行利己主義的主要根源在於價值觀、權力觀的扭曲。一方面,一些官員在與其他群體相比較時,受到先富起來的高收入者的沖擊,使他們對自身角色地位現狀的認同感大為降低,感到失落甚至吃虧,從而尋找自我補償的“機會”。另一方面,一些官員因為仕途不順出現消極抵觸心理,從心灰意冷走向墮落腐敗,產生“政治失意金錢補”的扭曲心理。還有一些官員將父母本性異化,萌生利用公權力為子女謀發展、謀利益的造福后代心理,結果產生家族式腐敗。
  一些利己主義者在黨內橫行,不僅會侵蝕黨存在的價值,更是對群眾利益的踐踏。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告誡黨員干部,“當官發財兩條道,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這應該是每個黨員干部首先謹記的為官准則。無論是精致的、偽利他的抑或是其他類型的利己主義者,都要讓其在黨內沒有存在的空間。
  不論職位高低,黨員干部隻有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和義務,沒有當“官老爺”的權利。利己主義者官員對自我角色定位的顛倒,使他們不僅做不到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反而奉行“無利不起早”“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等行為准則。要真正踐行共產黨員的宗旨意識,就必須與利己主義者官員徹底隔絕。
  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黨員干部必須樹立正確權力觀,在行使權力時必須遵循為民所用、為民所監、為民造福的基本要求。背離基本要求運行的權力,即為權力的濫用,更不用說為謀求私利的公權私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所強調的:“共產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中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范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
  追求政績、創造政績,是每個有事業心的人為之努力奮斗的目標。但黨員干部追求的政績必須是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是按客觀規律辦事,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唯有徹底摒棄了那些重表面文章、形象工程、短期行為、數字游戲等等的錯誤政績觀,才有資格談“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好的環境造就好的風尚,保障權力陽光運行的制度環境是根治極端利己主義症的不二選擇。通過教育引導、監督檢查、紀律約束等,讓真正為群眾謀福祉的干部得到重用。黨的上級領導干部,還應當具備見微知著的洞察力,不僅要擔負自己首提干部的責任,也要對所在單位的官僚主義、“潛規則”擔責。對以權謀私的利己主義者官員要及時問責追責,堅決打消其僥幸心理,頑冥不化者應清除出黨員干部隊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秦華、閆妍)
相關專題
· 兩學一做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