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空巢村”裡那顆赤誠的心

李連鴻 王歡 張錕  任紅禧

2016年05月09日16: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物小傳:

崔虎林,牡丹江市西安區海南朝鮮族鄉中興村黨支部書記,2016年2月被評為全省農村“百名好支書”標兵。

“大了不說,至少在牡丹江地區,我要把我們村建成最美麗的鄉村。”2016年春節剛過,崔虎林面對電視台記者的鏡頭,用略顯生硬的普通話放出“大話”。

他說這番“大話”是有底氣的。從牡丹江市區沿“牡海”城際公路驅車十多分鐘,一片別致的村落便映入眼帘——清一色的歇山式屋頂,白牆灰瓦,一派濃郁的朝鮮族民俗風情。

然而,就在這個有著80多年歷史的朝鮮族聚居的村子,往前數三年,不少民居還破舊不堪,“外邊下大雨,屋裡下小雨”,毫無“美麗”“風情”可言。

三年之間,山鄉巨變,崔虎林可是個大功臣。

他,是能人

能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用崔虎林的話說,“完全是趕鴨子上架”。

村民幾乎都是朝鮮族,大多遠赴韓國打工。1300多人的村子,僅剩下不到200人留守,其中九成是老人,成了典型的“空巢村”。

2006年是村民們遠赴韓國務工最熱的年頭,連村支書、村主任都去了,“兩委”班子裡隻剩下時任治保主任的崔虎林一個人。出去一年能掙上十幾萬元人民幣,誰能不動心!

崔虎林也准備去,可沒等他的護照辦下來,鄉黨委領導便找到了他:“村裡總得有個管事兒的人吧?”

當時,崔虎林的妻子、女兒已經先一步到了韓國,正翹首盼他盡快前往。況且,村支書一個月才補貼幾個錢兒啊?崔虎林答應“先代理一陣子”,沒想到,開了這個頭,便一發不可收。

2007年,崔虎林正式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后,正趕上牡丹江市出台修路的優惠政策——每修一公裡路隻需村裡拿4萬塊錢,剩下的由政府埋單。

崔虎林深知機會難得,但也愁得慌——村集體賬面上隻有100多塊錢!顯然,要修公路,必須先找“錢路”。

琢磨再三,他實在找不到現實可行的來錢道了,隻能在清欠上動腦筋——村民們欠著村集體給各家墊付的43萬元水電費。他決定,一邊收賬,一邊修路。

“上任才幾天哪,就干這得罪人的事兒。”有人替崔虎林擔心。

崔虎林性格溫和,但性格溫和不等於不硬實。他讓黨員干部挨家挨戶通知催款,還把催款電話打到了韓國:不還錢就法院見。

他最終收回了全部欠款。

崔虎林干個體是把好手,給全村當起家來也不含糊,有主意,有遠見。他認為,村子要發展,離不開企業,離不開項目。

2009年夏,金禾米業總經理張禮國四處尋求合作建廠。要建廠,就要佔地,所以很多村子要麼直接拒絕,要麼猶豫不決﹔有的雖答應合作,可具體事宜卻一年都談不下來。

當張禮國第一次見到崔虎林時,他正在院子裡裡光著膀子劈柴。一番簡單介紹之后,崔虎林雙手拄著斧頭把隻聽不說。張禮國心想:“得,又沒戲。”沒承想,崔虎林閉目想了幾分鐘之后,很干脆利索地答應了合作。更讓張禮國想不到的是,從決定合作到正式建廠,僅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

事實証明了崔虎林的眼光——金禾米業的入駐,不僅提供了就業機會,還為村子帶來了優質品種和產品訂單。幾年時間,中興村陸續引進6家企業,依托企業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此外,崔虎林還南下京廣、遠赴韓國,去招引那些從中興村走出去的“能人”回村投資。2012年,崔虎林到北京找到已頗有成就的崔吉鬆,對他說:“現在村裡環境可好了,回咱村裡投資吧。”

最終,這位老鄉回村投資1000多萬元,打造了一座佔地10 000平方米的韓國民俗風情園。如今,這座位於村口的壯觀院落已成為中興村“最打眼”的名片。

他,是鐵漢

風情園的建成極大改觀了村子面貌,但與之“違和”的是村裡雜亂無章的民居。為了統一風格,崔虎林四處找項目、籌資金,給這些房子“穿衣戴帽”,打造成韓式民居。

崔虎林到牡丹江找工程隊談價格,對方經過測算提出:每平方米造價需要200元。崔虎林把價格壓到每平方米147元。對方不干了:“真整不了,誰干都得賠。”

為這事兒,村“兩委”開了好幾次會。最后崔虎林決定:村裡自己採購、自己找人干。

2014年4月,民居改建工程正式啟動。3個月后改建完成,一算賬,每平方米花了148元。提起此事,崔虎林樂了:“看來,人家施工隊真沒忽悠咱,確實干不下來。”但比起施工隊提出的價格,精打細算的崔虎林還是為村裡省了六七十萬元。

也正是那段時間,崔虎林越發感覺體力不支,日漸消瘦。2014年6月,崔虎林再也撐不住了,到醫院一檢查,發現已是直腸癌中晚期。

妻子得知消息后,立即從韓國回來,陪著崔虎林到北京看病。做完手術,麻藥勁兒剛過,崔虎林便吵吵著要給村裡打電話——那是民居改建工程最吃緊的時候,他放心不下。此后,他每天都要往村裡打幾遍電話,“遙控指揮”。

妻子看著心疼,埋怨他:“你不要命了?”

他卻跟沒事兒人一樣,笑著說:“我老崔命硬著呢。”

在北京待了20天,崔虎林便回到村裡。每逢領導、鄉親詢問病情,他總是笑著說:“我這是小手術,就跟闌尾炎手術一樣,啥事兒沒有。”

村民們都說他:“真是個鐵打的人啊!”

2014年8月,做完手術不到一個月,為了拍下剛改建完的村子新貌,崔虎林特地爬上村后的小山。為了取全景,他爬上一塊大石頭。望著煥然一新的村景,崔虎林的成就感瞬間“爆棚”。然而,就在他從石頭上往下跳時,一不小心抻到了腹部。到醫院一檢查,發現腹內的手術刀口被抻開了。本該抓緊再做手術,可村子裡大事小情不斷,始終抽不出空來,一拖再拖,直到2016年4月,他才去了醫院。術后才五天,他說啥要回家。

每當有人擔心他的身體,他總是樂觀以對:“我這就是個小病。都說癌症嚇死人,我不怕那玩意兒!”

按村治保主任王繼勇的理解:“干事兒的人,閑不住。”

崔虎林的付出,最受益的還是村民。過去,村裡一棟100平方米的房子賣不上2萬塊錢,如今村子成了觀光旅游的風情村,一棟韓式民居能賣到20萬元。

他,是“信仰”

有人問崔虎林:“都沒多少人在村裡了,你還拼命給村裡掙那麼多錢干嗎?”

“村裡老人多,集體有了錢就可以辦養老中心,為他們治病、養老。”崔虎林心裡總是記挂村裡的老人。

在中興村,有一條人盡皆知的“潛規則”:每當年輕人外出務工之前,都會找到崔虎林,把家裡的老人托付給他。

如今,村裡7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90多位。每當有老人過生日,他就買來蛋糕為老人祝壽。有老人感慨:“比親兒子還得濟!”平時,崔虎林最常去的地方是村衛生所,向村醫詢問每個老人的身體狀況。他曾數次半夜背起突發腦梗的老人送往醫院。

2013年冬天的一個早晨,崔虎林到81歲的金大爺家探望,發現老人正在發高燒,他背起老人就往醫院送。到了醫院,崔虎林已是上氣不接下氣,可醫生反而將他數落一頓:“再晚一會兒就有生命危險了。你們這些當兒女的,平時是咋照顧老人的?”老崔只是笑笑,“嗯嗯”稱是。老人住院期間,崔虎林一守就是四天四夜。

平日裡,崔虎林每當要去牡丹江或者海林辦事時,總是先開車在村裡轉上幾圈兒,直到把在路邊等車的老人全拉上才出發。

提起崔虎林的病情,76歲的李竹葉大娘流淚了:“做了三次手術還這麼玩兒命干,哪裡去找這樣的人?我瞅著是真心疼啊!”

2014年年底,崔虎林做完手術沒多久,正趕上村黨支部換屆。他再度高票當選。

換屆前,很多人擔心崔虎林的身體吃不消,在是否繼續選他的問題上糾結。但考慮來考慮去,還是把票投給了他。

“他是我們中興村的靈魂人物,誰也代替不了他。哪怕他啥都不干,隻要他在那兒坐鎮,我們就指哪兒打哪兒。他就是我們的信仰!”新黨員張禮國這番“掏心窩子”的話,代表了全村人的共識。

“說不累那是假話。我也想這屆就不干了,歇一歇,好好養養身體。可是,黨員擁護、村民信任、上級支持,我就是拼了命也得努力干啊。”崔虎林說這話時,滿臉都是感恩情。

在一次聚會上,和崔虎林一樣剛剛獲得黑龍江省農村“百名好支書”標兵榮譽的海林市海林鎮蔬菜村黨委書記竇乃興感慨地說:“有些地方的村干部說:‘我一沒資源,二沒資產,怎麼發展?’這不行,那不行,就知道等、靠、要。我讓這樣的人去看看崔虎林,看看他有啥?要地沒地,要人沒人,可大家憑啥都服他?關鍵看你有沒有這顆為民的心、干事的心!”

是啊,崔虎林身上有什麼呢?一腔熱血,滿心赤誠,唯此而已。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