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打造國際化社區要處理好的三個關系

杭州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副主任 張永誼

2016年04月27日10: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座國際化的城市,要有國際化的社區人居環境。良好的環境,既體現在文化的包容上,也體現在環境的宜居上。做好國際化社區建設工作既是拓展城市功能定位,吸引海外人士創業就業、觀光旅游的需要,也是提升杭州城市管理與服務的重要途徑。

城市國際化,特別是國際化社區的形成,一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城市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他們聚居於城市社區,形成風格各異的國際化社區﹔二是隨著國家科技經濟影響力的加大、開放程度的加深,國際化的企業、高端的產業吸引一大批國際化的人才來創業就業,逐步形成國外人士與原住居民安居樂業、本土文化和國外文化相互交融的新型國際化功能的社區。隨著G20峰會、亞運會在杭州舉辦的契機,特別是杭州經濟、社會、旅游事業的發展,必將給杭州帶來“國際影響力”,需要我們思考打造宜居的國際化社區問題。

我認為打造國際化社區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硬件與軟件的關系。國際化社區的建設不是要把社區的硬件簡單地“仿制”國外建筑,也不是讓社區居民都去學英文,更多的還是要看整個城市的文化包容氛圍,國際友人能不能更好地融入到我們的城市中來,長期居住是否適宜,短期旅游是否愜意。國際化社區建設的定位不能局限於建筑標准或者人口結構,內涵上要更加豐富,要通過接軌國際的基層治理理念和方式變革,讓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能夠在杭州這座城市融洽相處、融合發展。

推動城市國際化,我們需要在交通樞紐、道路系統、主要景區、公共設施及重點單位等設立多語種圖文標識,還需要全方位提升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質、文明禮儀。建設國際化社區,我們需要不斷完善社區醫療、教育、生活等與國際接軌的配套設施,還需要加強海外人士與社區居民的深層互動,讓國際化建設成為居民自願參與、主動推進的工作,通過匯聚各方力量,不斷疊加正能量,放大杭州城市國際化的增益效應。

舶來與本土的關系。城市國際化是需要融入“舶來文化”元素的,國際化社區成員的多元化決定了其價值需求的多元化,多種文化的融合性是國際化社區的本質要求。這就需要我們積極開展各類中外文化交流活動,提升杭州國際化社區融合度,增強社會文化開放性,推動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既要體現“洋為中用”的“舶來文化”元素,又能展示杭州傳統文化特點,在國際化社區中,居民在發揚自己傳統文明優勢的同時,去學習、借鑒其他文明。

針對國際化社區居民需求多樣化的特點,我們既要借助開放的國際交流大環境,使廣大市民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感受異國風情,體驗國外文化,學習借鑒好的風土民情﹔同時,我們又要通過組織國際化社區的交流活動,構建居民交流、共商機制,加速文化認同,通過活動增進居民間交流、互動,打破本地人與外國人之間的隔閡,讓居民能感受到杭州的友好與包容。

當下與長遠的關系。國際化社區是一個大概念,應該有不同的層次、不同的類型,它可能是一個居住群體,也可能是一個商業群體、旅游團隊,並不是簡單的行政社區概念。“國際化社區”不專門為外國人服務,其核心是以和諧開放的國際化視野,讓社區居民真正體會到國際化氛圍,讓具有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人能夠和諧共處。因此,國際化社區的打造、形成、成熟,需要時間,需要條件,人為地、短期地打造很難完成,我們需要關注當下,更要著眼長遠。

借助國際性的大型活動,借助國際化的產業機構,借助優越的旅游資源,有充分開放、包容的思想心態,在交通便捷、信息通達的時代,杭州城市國際化、社區國際化還是大有希望的。先是以開放的姿態歡迎世界各國友人,以包容的心態吸納世界多元文化,增強杭州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這也是國際化社區打造的基礎。從長計議,國際化社區並不是專門為外國人服務的社區,也不一定是高大上的社區,更不是隻用英語交流的社區,隨著杭州國際影響力的增強,自然而然地會迎來更多的國際友人。我們要做的就是未雨綢繆,加大制度創新力度,通過完善公眾參與機制不斷推進城市國際化建設的新格局。

總之,推進城市國際化,建設具有鮮明國際特征又兼容多元文化的開放社區,既能讓杭州的國際化元素加速匯聚和綻放,又能讓廣大市民享受美好的國際化生活,讓我們共同為之努力。   

《杭州》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