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蘭蘭,她是一位六十七歲的農村婦女,家住陝西省寶雞市眉縣首善街道辦事處迎賓社區。就是這樣一位平凡普通的農村婦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著孝道的含義,成為孝老愛親的模范。
當年,她走南闖北學技術,請來了師傅,聘來了技工,學習了先進的技術,辦起了刺繡廠。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先后被市、縣婦聯評為“刺繡女狀元”。同時,她又熱心起公益事業,還長期的照顧身邊的孤寡老人,為敬老公益事業捐款、捐物、送糧,救助貧困老人。她還把周圍的老姐妹團結起來跳舞,健身,2006年成立起“天龍秧歌隊”,后來,由於隊員大多是夕陽老人,她征求大家意見將舞蹈隊更名為“夕陽紅秧歌隊”,2012年她的秧歌隊被首善鎮迎賓社區命名為“迎賓社區演藝隊”。2014她帶領的隊伍參加了寶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眉縣分會,她不僅能歌善舞,還很能寫,創作的快板“發展變化的新眉縣”,受到上級領導和群眾的一致稱贊和好評。由她作詞創作的表演唱“十繡眉縣”多次在不同場面演出,並獲了獎。如今,她帶領的鑼鼓隊、秧歌隊、腰鼓隊人數已經近200多人,年齡小的二十多歲,年齡大的近七十歲。
她德高望重,平易近人﹔既像和藹可親的大姐,又像溫和慈祥的母親。帶領著這群姐妹們,為開業的商鋪,開光的廟宇助興﹔為兒女的婚宴添彩﹔為老人的壽辰祝福﹔特別是她自願參加寶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眉縣分會以來,義務將“弟子規”排成表演唱、小品、三句半、快板,在傳統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機關中演出。她們用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人們把代代相傳的孝老愛親,鄰裡和睦,遵紀守法銘記心間。人們從她們的歌聲裡、表演中,培了善土、扎了孝根,增強了愛家、愛國的信心。如今“演藝隊”有大鼓4面、?子4對、鑼4個、腰鼓12付、彩旗20面,大鼓服15套、秧歌服50套、舞蹈服3種(每種10套)。游演所需的馬、船、傘、驢都出自於她的巧手。她自己更是出資2萬多元購置道具供大家使用。2006年至今她義務為大家演出300多場,僅2014就演出55場。自編各種小劇目30多個。
如今她是寶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游演團的團長,眉縣曲藝家協會成員,眉縣舞蹈家協會理事等。
她總結出,一個和睦的家庭一定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隻要愛心無涯,孝心永駐,就能使每個家庭和諧美滿,使社會的穩定發展有更加堅實的保障。
相關專題 |
· 基層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