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仕建
2016年04月12日09: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村官胡萬春(資料圖片)
清明后的秦巴山,綠意盎然,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碑壩鎮西江村的蔡家河溝溪流淙潺,9個多月了,走過蔡家河溝拱涵的村民,都情不自禁地停下腳步。他們都懷念著一個人——胡萬春。
從西江河邊到漢江之濱,胡萬春的名字溫暖著巴山人民。
面對山洪,他挺身而出
2015年6月28日清晨,南鄭縣普降大雨,碑壩鎮更是暴雨如注,山洪、泥石流瞬間暴發。西江村文書兼青龍組組長胡萬春家老房后牆山坡垮塌,土坯房經不起雨水浸泡,房屋安全受到威脅,胡萬春急忙拿起鋤頭挖排水溝。
“胡文書,你趕緊來幫個忙,我家快要被山洪沖垮了。”9點多,排水溝還沒有挖完,他接到村民張富榮的告急電話。張老漢家房后就是青龍堰堰渠,老兩口子女在外打工,眼見家裡涌進30厘米深的洪水,情急之下撥通了胡萬春的電話。胡萬春戴上安全帽,頂著瓢潑大雨,匆忙沖向張富榮家的方向。經過蔡家河坎時,他發現拱涵口被一棵沖倒的大樹堵著洞口,洪水奪路奔流,嚴重威脅到村裡10多畝煙葉、農田和唯一的通村公路安全。
“趕緊過來搭把手,洪水太大,一定要把拱涵整通,不然大家辛辛苦苦修的路就完了。”胡萬春立即打電話叫來村民朱以鵬、李長紅。李長紅、朱以鵬趕到后先用力推了推樹干,樹干卡得太緊推不動。胡萬春用手抹去臉上的泥水說,“你們快去搬石頭做成擋牆,把路上的水引進河道。”胡萬春見山洪越來越大,通村路眼看就要沖毀,張富榮的求救電話不斷打來,情急之下,胡萬春跨步沖上前,用肩膀使勁扛動樹干。樹干突然鬆動,拱涵口洪水噴泄,強大的吸力將胡萬春裹入涵洞,沖進落差70多米的山谷河道。朱以鵬、李長紅趕緊沿山谷河道直追到西江河口,卻始終沒見胡萬春的蹤影。
胡萬春失蹤后,當地各級黨委、政府第一時間組織力量全力搜救。當地干部群眾300多人連續半個月對四五十公裡河道反復搜尋,隻找到了胡萬春的褲子、安全帽等物品。“這樣的好干部我們真舍不得他走啊!”失蹤一兩個月,還有不少村民沿河道自發搜尋。
天生一副熱心腸,一心為民辦實事
村文書的工作挺辛苦,胡萬春卻干得有滋有味、毫無怨言。他先后3次高票當選村黨支部委員、村委會委員,同時兼任村文書9年。他常說:“能為鄉親們跑腿服務,大家滿意我就知足了。”
2014年開春,本村78歲的汪忠李老人給胡萬春打電話請求幫助辦理養老補助開戶存折,正在搶栽煙苗的胡萬春放下手頭的農活,步行3公裡山路趕到老人家採集信息,當天到鎮上辦完手續,將存折送到老人手上,而自己地裡未栽的煙苗已蔫死。
2014年9月,迅猛的洪水夾雜著泥石流吞沒了村民徐天剛半山腰的房屋。屋裡2000多斤烤煙和2000多斤糧食被埋進了厚厚的淤泥裡。得知情況后,胡萬春立即組織村民第一時間趕來救災。他第一個帶頭沖進泥堆裡,用鐵鍬鏟,用雙手刨,連續干了4個多小時,把搶出來的煙葉和糧食用塑料布包好,轉移到安全的地方。緊接著又協調地基,聯系貸款,組織村民幫蓋房子。“大半年裡為了這座新房子,他操的心比自己家事還多。” 徐天剛說。
2013年秋天的一個早上,上坡打核桃的胡萬春,發現60多歲的單身五保老人張維成在床上痛得打滾。胡萬春趕緊回家騎來摩托車,把渾身無力的老人綁在背上直奔碑壩中心衛生院。“老漢得了前列腺炎,不及時救治,膀胱脹破有生命危險。”碑壩中心衛生院院長朱以濤對記者說。以后幾天裡,每天早上胡萬春准時將老人送到醫院治療,下午又將老人接回家休息,直到痊愈。
這樣的事每年他要遇到數十起,不光要跑腿,有時還要墊錢。村上要修洋河灣到青龍寺約1.6公裡的水泥路,急需1萬元的經費才能破土動工,胡萬春第一個站出來表態願意墊資1萬元。村民朱以鵬夫婦去漢中檢查身體,父親突然去世,他找來20多個村民幫助料理后事。村民陳開富農田被電站引水渠沖毀,他一趟又一趟去找電站老板協調,爭取賠償金4000元……
鑽研烤煙技術,帶領村民致富
西江村山大溝深,土地貧瘠,村民致富無門路,生活貧困。1996年,擔任村民組長的胡萬春經鎮黨委推薦,在縣委黨校學習,取得了中專文憑,是山區少有的文化人。1999年,同樣在貧困中煎熬的胡萬春響應縣上號召,在村裡率先種起4畝烤煙,一季下來竟有3000多元的純收入。通過幾年的鑽研摸索,胡萬春掌握了烤煙種植、烘烤技術,成為鄉裡遠近聞名的烤煙專家,也是脫貧致富的第一批能人。
過上好日子的胡萬春惦記著其他貧困村民,主動上門傳授烤煙種植技術,提供資金幫助,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村上13個烘烤房都是胡萬春一手建設,臨近的幾個村也經常請他進行技術指導。村民遇到煙葉防病、烘焙等難題,他都毫不保留給予傳授指導,從不收取任何費用。
村民楊濤2014年種植烤煙20畝,在烘烤過程中缺乏技術,價值1萬多元的第一爐烤煙全部報廢。地裡的煙葉急需採摘烘烤,錯過季節投入的3萬多元就會打水漂,楊濤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萬般無奈時,楊濤忐忑地撥通了胡萬春的電話。隨后的兩天兩夜,胡萬春手把手給楊濤傳授烘烤技術。當楊濤賣掉烤煙,領到6萬多元現金時,感激之情溢於言表,“胡文書,太感謝你了!沒有你的幫忙,我不知道要奮斗多少年才能爬起來。”
如今,西江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烤煙產業村。2015年人均純收入達到9400多元,胡萬春直接幫扶的7戶村民種植烤煙160多畝,戶均年收入12萬余元。
《人民日報》(2016年4月12日9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