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為讓“林都”展新顏——中共伊春市委構建“五型”黨建格局工作側記

□ 張效坤 楊 忠 蘇慧明 本刊記者/任紅禧

2016年02月05日16: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60多年來,被譽為“中國林都”的伊春為國家貢獻了多少優質木材?2.7億立方米!

對於這個數字,林區人做了這樣的形容——這些木材可以裝滿480萬節火車車廂,所有車廂沿赤道連起來,能繞地球1.8圈﹔若把這些樹木一棵一棵首尾相連,可以從地球到月球六個半來回!

然而,隨著森林蓄積量的大幅下降,資源危機日漸顯露。在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大背景下,2011年,伊春全面停止“森林主伐”﹔2013年年底,全面停止“商業性採伐”。從此,伊春告別了“一木獨大”的時代,“靠山吃山”的百萬林區人踏上了艱難的經濟轉型之路。

為了激發和匯聚促進轉型的強大力量,2015年年初,伊春市委著手構建“五型黨建”格局——以創建“創業型班子、擔當型干部、服務型組織、雙帶型黨員、開放型黨建”為主攻方向,以黨建的轉型升級來推動經濟的轉型跨越。

“創業型班子”:謀事有思路,干事有激情

關鍵少數是干事創業的“牛鼻子”,關鍵時期更要抓住“關鍵少數”。

當下,林區正處於動力轉換、結構調整、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期,考驗著各級領導班子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伊春市委對“創業型”班子的要求很明確:出好點子、選好路子,不盲干、不蠻干。

過去,烏馬河區被稱作“小老窮”區。由於施業區面積在全市最小,在採伐為主業的年代,烏馬河的採伐量也最少,財政收入捉襟見肘。2012年,烏馬河區的財政收入僅為2699萬元﹔停止“主伐”之后,過去的劣勢反而變成了優勢。在調結構的過程中,烏馬河區輕裝上陣,迅速進入創業轉型狀態,2013年的財政收入一躍達到5231萬元,比上年幾乎翻了一番。

烏馬河區之所以能夠抓住機遇、走在前面,離不開領導班子的創業意識和干事精神。

“烏馬河人面前沒困難,困難面前有烏馬河人。”這是伊春市委書記高環對烏馬河創業精神的高度評價,“正是因為烏馬河區委、區政府想事干事,讓干部群眾看到了作為、得到了實惠,才使全區上下力量高度凝聚、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步調高度一致、干勁不斷高漲。”

為了促進全區職工創業,烏馬河區委出台19條優惠政策,與各林場(所)簽訂了《創業承諾書》,建立區領導包保責任制﹔鼓勵各林場(所)成立股份制實體公司,號召干部帶薪留職創業﹔把有無創業示范型項目作為檢驗各林場(所)“一把手”是否稱職的第一標准,在全區形成了鮮明的用人導向。

今天的烏馬河,大小項目源源不斷,與領導班子的身體力行密不可分,與烏馬河全民創業圖新的氛圍密不可分。

目前,烏馬河全區職工創業戶數已達8134戶,創業人員佔職工家庭總人口的83%,4467戶職工創業有方,3467戶職工走上了致富道路。

在創業大潮下,伊春市正朝著“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區一特色”的創業致富目標邁進,涌現出市級“創業型班子”6個,縣(市)區(局)級“創業型班子”21個﹔創建由黨組織領辦的創業基地161個,涌現出黨員創業能手293名,吸收109名創業能手入黨,建立黨員創業服務隊677支,組織黨員服務創業15 260人次。

“擔當型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面對前所未有的經濟轉型壓力,伊春市委號召廣大干部困難面前勇於擔當,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擔當型干部”成為當地選人用人的“風向標”。

2015年剛開春,鐵力林業局黑河營林所副所長解玉生便著手籌劃大棚栽植的致富門路。面對高寒山地建大棚可能出現的風險,有干部提出:“單位就那麼點兒錢,可不能輕易亂花。”

為了打消這種顧慮,解玉生自己掏出6萬元錢墊付了建大棚的費用,又動員6戶職工試種甜瓜,並表態:“掙了錢,把本錢還給我就行﹔要是賠了,算我的個人損失!”解玉生的眼光和魄力最終得到了証明——當年甜瓜大豐收,職工們不僅還了他的本錢,每戶還淨賺1萬多元。

動腦想辦法、真心辦實事的謝玉生得到廣大職工的認可。過去,營林所找職工干活,一些職工動不動就“喊價”。現在,所裡有點兒啥事兒,謝玉生喊一嗓子,呼呼啦啦就上來一大幫人。

2015年9月,經過民主推薦和組織考核,謝玉生被提拔為黑河營林所所長。

在伊春市農村,敢於擔當的干部典型也不斷涌現。

2015年10月17日,36歲的張強平生頭一次坐到法院的原告席上。作為原告身份的張強,既是伊春市委宣傳部宣傳科科長,又是友好區曙光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至於他要打的這場官司,還得從一個月前他到村履新說起。

2015年9月初,張強到曙光村上任時,這個軟弱渙散村的村部大院隻剩下一扇孤零零的大鐵門,四周的磚牆全都倒了。看到“第一書記”來了,村干部們歡迎的目光裡既有期盼,也有問號。

安頓好住處,張強就開始挨家挨戶走訪。才走到第三家,他就遇到了兜頭冷水:“我看哪,你這個‘第一書記’也就是來鍍鍍金的。”張強能聽出這話的弦外之音——群眾不敢對他抱多大希望。

張強通過走訪了解到:村集體總共才50畝土地,卻有一半被一個外村人承包了。村黨支部書記跑了3年都沒要回租金,難怪村民有怨氣。

張強不信邪,向法院提起訴訟。對方在當地也算“小有名氣”,托中間人找到張強:“又不是你個人的事兒,睜隻眼閉隻眼算了,我不會虧待你。”但張強不為所動,他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給全村上千期盼又抱有疑問的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

官司最終勝訴。當他打贏官司回到村裡時,全村路上的拖拉機都靠到路邊給他讓道。短短三個月,在張強的帶領下,村裡修了路,裝上了路燈,改造了危房,村部的院牆也重新建了起來。

顯然,張強扶起的不僅僅是一堵院牆。

“雙帶型黨員”:帶頭正風肅紀,帶頭創業致富

“雙帶型黨員”就是鼓勵廣大黨員帶頭正風肅紀、帶領群眾創業致富,努力成為推動全市經濟轉型、改革發展的時代先鋒。

徐永江是鐵力市年豐鄉愛國村黨支部書記,同時也是山泉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為了帶動村民致富,合作社先后購買了63台(套)農機設備。按政策,價值500萬元的農機設備,合作社隻需支付200萬元,剩下的由政府埋單。農機進庫沒幾天,就有人打上了中間差價的主意,找上門來談價:“300萬元轉賣給我們,你能賺100萬元。”

徐永江冷笑著說:“這錢我要是掙了,離‘進去’也就不遠了。”

對方馬上給他吃“定心丸”:“放心,不止一家這麼干。”

“誰願意賣,你找誰去。我這裡,一個螺絲疙瘩也別想買走!”徐永江說,上機械就是想給老百姓辦點兒實事,把機械賣了,拿啥種地啊?

為了提高村民入社的積極性,徐永江每垧流轉土地多給村民1000塊錢承包費,機械補貼、其他國家補貼也全補給村民,合作社分文不取。2015年秋,賣完糧一算賬,168戶社員分紅380余萬元,平均每垧地比單干多掙2500多塊錢。

千方百計帶領群眾致富的帶頭人還有嘉蔭縣紅光鄉遼原村黨支部書記王景全。早在2006年,在他的帶領下,全村就靠養殖地擺木耳脫貧致富,80%的村民住進了樓房。

然而,王景全並不就此滿足。為了獲取最新的致富信息,53歲的他玩起了微信,手機裡的十多個微信群全是關於“菌類交流”的。2014年8月,聽群裡說吊袋木耳的效益遠高於地擺木耳,他動了心。得知牡丹江有一位理論和實踐經驗都很豐富的農民專家,他連夜趕去,拜這位比他小三歲的農民專家為師。

學藝歸來,他沒有立即動員黨員、村民上吊袋木耳,而是自己先干了起來——他要給黨員、群眾打個樣兒。2015年6月,他花了3萬元建起的大棚收獲了2000斤木耳,每斤賣價50元。看到如此可觀的經濟效益,黨員、村民紛紛跟著行動起來。

據伊春市委組織部統計和認定,像徐永江和王景全這樣的“雙帶型黨員”,全市還有70余名。

“服務型組織”:群眾無小事,服務無止境

在推動“服務型組織”提檔升級的過程中,很多基層黨組織都有一個深刻的體會:群眾無小事,服務無止境。

林區全面停採后,“以創業促就業”成為發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創業是有門檻的,尤其對下崗職工、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來說,創業之初大多舉步維艱。為了幫助創業者跨過這道門檻,翠巒區打造了小微企業園區,凡是進駐企業均可免費使用廠房15年。

2015年8月,大學生康瑞創辦了以生產功能性飲品為主的生物科技公司。盡管市場前景十分可觀,但廠房和資金的短板卻讓他一度止步不前。得知情況后,翠巒小微企業園區為其提供了3000平方米的廠房。看到廠房周邊溝壑不平、草木叢生,園區黨工委又組織20多名黨員,利用下班后的時間薅草鋪路,讓廠區環境舊貌變新顏。

“服務也是生產力。”對此,鐵力市公路客運站黨總支一班人有著深切的體會。作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的鐵力,游客眾多,客運站的客流量相對較大。為了給城市形象加分,鐵力市公路客運站黨支部追求的是“如家”的標准,要求工作人員視旅客為親人。

2015年5月下旬的一天,乘客張立偉在購票時不慎將手包落在售票窗口,情急之下向正在“黨員先鋒崗”值班的黨員才天福和劉志國求助。才天福、劉志國通過監控錄像發現,手包被一名乘坐“鐵力—伊春”班車的乘客拿走,當時發車已近20分鐘。二人立即驅車追趕近百裡地,取回手包,物歸原主。

細微之處見精神。客運站黨支部書記、站長張玉雷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大廳和洗手間的衛生。他要求,全站衛生不留死角,大廳整潔明亮,洗手間地淨氣爽。很多旅客都不勝感慨:“走了這麼多地方,沒見過這麼干淨的客運站。”許多游客都把鐵力市客運站當作一個景點留影。

在加強“服務型組織”建設的過程中,不同行業可謂百花齊放。據伊春市委組織部統計,“服務型組織”的覆蓋率已達85%,群眾滿意度提高到95%。

“開放型黨建”:敞開思想,放開思路

“開放型黨建”,關鍵在於“透明”:對群眾開大門、大開門,虛心聽取意見、認真改進工作。

2015年11月19日上午,伊春市委召開“向人民報告、請人民監督”公開述職報告會,十多個行政單位和部門的“一把手”現場接受市民代表的提問,回應群眾關切的問題。

此次問政完全開放透明,伊春電視台、“中國·伊春”政府門戶網站和伊春廣電網同步直播。除了兩部供場外市民“問政”的熱線電話外,還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征集廣大市民的意見和建議。在三個半小時的直播中,共接進熱線電話17個,收到網上留言340多條。

“伊春區南郡道口車流量大,嚴重堵車,怎麼解決?”這是現場和場外市民提出的一個共性問題,直指交警部門。

新上任的伊春市交警支隊支隊長鄭玉林當場表態:“立馬改!”隨后,鄭玉林現場公布了自己的手機號,“歡迎廣大司機朋友有問題隨時打電話。”當晚車流量高峰時,南郡道口便出現了交警維持秩序的身影。

“不是想難為哪個部門、指責某個領導,更不是為了發泄不滿情緒,而是要通過對話溝通和解決實際問題來理性引導群眾。”伊春市紀委糾風辦主任黃冬俠認為,開放式“問政”的目的就是要直面問題,消除誤解。

對這樣一種開放式的干群溝通方式,群眾認可度極高。網絡直播過程開通了“彈幕”功能,網友反饋可出現在屏幕上。由於點贊太多,工作人員因擔心網絡崩潰,不得不一度關閉“彈幕”。

此外,“開放型黨建”還體現在創新黨建傳播載體層面。為適應新媒體蓬勃發展的大勢,伊春市委組織部先后打造了伊春先鋒網、伊春黨建APP、伊春基層黨組織工作平台、伊春二維碼黨課、伊春黨建微信公眾平台等開放型黨建“五大平台”。這些新型媒介正在為服務黨建工作形成合力。目前,全市已有1.4萬名黨員下載安裝了伊春黨建APP客戶端,形成上下聯動的微信群886個,上“二維碼黨課”976節。

“必須改變基層黨建工作中存在的粗放、盲目、零打碎敲狀態,要讓每個黨組織的工作都有明確指向。”伊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馮偉泉表示,構建“五型黨建”格局,就是要讓基層黨員干部知道,在轉型攻堅階段,基層黨建究竟應該抓什麼、怎麼抓。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秦華、趙娟)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