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浙江常山:運用“智慧黨建”創新服務群眾工作機制

2016年01月27日18: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常山縣積極探索“智慧黨建”,創新工作機制,擴大服務群眾覆蓋面,逐步建立完善集“系統、網站、地圖、手機”四位一體的工作平台,開辟“網上群眾路線”新通道,大大提高了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把陣地建設到網絡上,黨建資訊“一庫盡收”。一是搶佔輿論制高點。將擁有180個站點的遠程教育網、日均點擊量超過500次的常山黨建網、覆蓋全縣8.8萬家庭的黨建電視欄目“柚都先鋒”、45個部門和鄉鎮(街道)共同加盟的常山黨建宣傳雲平台等資源整合起來,筑牢宣傳陣地。二是推出官方公眾號。30多家縣級機關,22個“金釘子”基層黨組織創建村利用各自微信公眾號,及時推送微黨課、志願服務、用工信息、惠民政策、先進典型等信息,使微信平台成為正能量的傳遞平台。組織部門“柚都先鋒”上線近兩個月來,已推出12期,閱讀量20365人次,轉發966次。三是建立民情微信群。引導180個行政村開通“民情微信群”, 善集群英,廣納諸葛,由大學生村官“拉線織網”村兩委班子成員、本村黨員、村民、在外鄉賢,及時發布村庄規劃、項目建設、養老保險、合作醫療、計劃生育、勞務保障、惠農補貼等政策,並相應提供代辦服務。去年下半年以來,通過微信群共收集辦理群眾事項150件。

二、把管理拓展到網絡上,組織動態“一目了然”。一是黨員發展實時監控。搭建“發展黨員信息系統平台”,圍繞全程公示晒公開、全程票決亮民主、全程網批嚴規范,將發展黨員程序細化為10個階段25個環節,並重點錄入入黨積極分子推優情況,發展對象的確定、政審、集中培訓情況和預備黨員的預審、轉正等關鍵信息,點擊鼠標即能實時監控,確保程序規范。二是黨員信息實時管理。構建全縣黨員電子信息庫,將19379名黨員信息逐步入庫,黨員姓名、年齡、入黨時間、人員去向、工作地點、志願服務、工作(創業)實績、獎懲情況等9項重要內容按照黨組織歸屬做到實時網上查詢,確保有效管理。三是村干部在崗實時考勤。建立村干部值班坐班“智能點名”考勤制度,在22個村先行配備人臉識別考勤機,由鄉鎮黨委對村干部在崗情況進行每月隨機抽查,並建立點名考勤台賬。縣委組織部對鄉鎮點名和村干部在崗情況進行隨機抽查和年度考核,考核結果與村干部績效工資、評先選優挂鉤。“智能點名”工作自今年5月中旬開展以來,已有6名村干部被約談提醒。

三、把活動延伸到網絡上,民情數據“一線牽連”。一是繪制“導航圖”服務黨員群眾。文峰社區試點推出“智慧文峰”民情導航圖,採取實體黨支部虛擬映射的方式,將8個社區黨支部映射在網絡上,詳細標示支部書記照片、地址、聯系方式,黨員服務點、社區“親情居家”服務點以及社區工作人員片區劃分、困難群眾“心願樹”、黨員積分等要素,推行支部生活在網上組織、黨員學習培訓在網上“自選”、黨員交流在網上互動。“智慧文峰”網站自2015年3月開通以來,訪問量達1.2萬人次,累計在線注冊黨員達868人,流動黨員通過社區“網上黨校”參與學習累計達1800多課時,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微心願”334條。二是搭建“干群通”規范制度執行。輝埠鎮開發“干群通” 手機AAP系統,設立“走親連心、基層管理、駐村服務、督查交辦”等模塊,將項目監管、三務公開、支部活動、黨員管理等工作納入信息化平台,鎮村干部執行基層黨建制度是否規范,可通過手機實時查閱,以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形式,直觀反映工作成效。鎮主要領導對辦理情況可進行全過程跟蹤反饋、評價、考核,推動干部轉作風提效能,牢固崗位在村、陣地在村的意識。三是主推“民情通”深化“三民工程”。球川鎮試點掌上“民情通”系統,在服務群眾上更精准,發揮“三民工程”網站與手機客戶端同步更新功能,駐村聯片干部在手機上可以隨時調閱轄區村“民事溝通、民事服務、民情檔案”數據,也可以根據走訪入戶情況,實時更新提交“民情、戶情、事情”信息。在推動工作上更務實,利用手機GPS定位功能,對鎮干部實行重點任務定向交辦、工作到點定位考勤、工作進度實時反饋,解決了如何掌握“干部下村去了沒有、干了什麼”的問題,有力推動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項目征遷等工作的落實。如6月防汛搶險期間,鎮干部通過“民情通”第一時間上傳防汛檢查、危房排查、受災統計等文字、圖片信息40余條,為鎮黨委、政府迅速採取措施處置災情發揮了重要作用。

(常山縣黨建宣傳雲平台供稿——佔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高巍、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