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長友
反腐敗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保証,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正能量。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堅定不移地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及時清除經濟發展中的“病毒”,營造風清氣正、公平規范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必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極大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反腐敗能激發市場競爭活力,促進經濟步入良性循環發展軌道。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反腐倡廉斗爭的不斷深入,一連串“老虎”、“蒼蠅”相繼落網,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為之一新。原來寄生於“三公買單”、 “權力尋租”、“暗箱操作”的一些行業和群體,無疑是美夢驚醒、好日子到頭,自然而然荒謬地喊出了“反腐敗影響經濟發展”的論調。毋庸置疑,對於任何干擾、阻礙、破壞經濟發展的行為、現象,都必須堅決掃清和排除。全國上下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腐敗嚴重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破壞經濟秩序,增加發展成本,加重企業負擔,造成經濟異樣增長或停滯不前。因此,隻有反腐敗保持經濟健康發展,才能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才能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地處勝利油田腹地的山東省東營市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干部牢固樹立埋頭苦干、開拓創新的意識,把心思用到經濟發展、增進人民幸福指數上來,使大家不貪一時之功,不搞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不謀一己之私,切實使各級黨員干部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模范遵守國家法律,不斷創造良好的工作紀律,樹立高素質形象,以發展理念轉變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建設。事實証明,反腐敗促使企業選擇最佳發展途徑,逐步邁入到良性循環發展軌道上來,使市場機制、創新驅動進一步凸現,從而促進經濟發展真正提升,實現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
反腐敗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使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水乳交融,黨的中心工作得到最廣泛、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歷史是一面鏡子,隻有堅定不移的堅決懲治腐敗、有效的預防腐敗,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才能凝聚黨心、民心,維護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才能確保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有力引擎,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徑,有助於推動經濟轉型、釋放社會活力。而反腐敗則是創業創新的重要前提,是創業創新的重要保障。創業創新舞台環境的快速搭建、良好發展和日益完善,離開堅強的“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作為根基,舞台頃刻間就會坍塌,對創業創新遺禍無窮。山東省東營市積極探索教育崇廉、制度保廉、監督促廉、懲處警示的懲防體系新框架,懲防並舉、注重預防,從而逐步減少腐敗現象滋生的土壤和條件。萬眾創業創新促使政府必須轉變職能、更新理念,讓群眾唱主角,山東省東營市把大眾請到經濟發展的中心舞台,不再像過去一樣將目光僅僅盯在幾個大企業、大項目上,而是在破除不合理的行政審批門檻、完善創業投資機制、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等方面狠下功夫,出台十三項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網絡創業,促進科研人員創新創業,鼓勵農村勞動者創業,積極給一切有才能、肯拼搏、勇於創新的人才搭建公平競爭平台和上升通道,形成政府部門與創業創新者之間的良性互動,使經濟發展愈發充滿動力與活力。東營市的經濟發展與全國發展大勢一樣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這正是“緩中趨穩”經濟增長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並不是宏觀經濟基本面惡化的反映,全市經濟發展出現了基本面穩定向好、經濟結構持續推進、經濟增長動力正在形成的良好態勢。
全面構筑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現經濟發展新跨越。習近平總書記說:“為政清廉才能取信於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如果我們黨不是一以貫之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堅決反對腐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改革穩定大局也不可能得到鞏固”。這是習總書記准確把握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再一次重申的重大論斷,對於引起全黨警醒、提高全體黨員和各級黨組織的管黨治黨意識、動員全黨力量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具有重大意義。各級黨員干部時時處處以《准則》和《條例》為鏡,進一步把黨章黨規黨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堅持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納入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體系,狠抓責任主體,細抓責任分解,常抓責任檢查,力抓責任追究,形成上下協調、左右協調、社會協作的反腐整體合力。堅持抓重點、破難點,大力加強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村等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全面推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開展作風效能明察暗訪,加大督查力度,切實解決不作為、亂作為、為官不為等問題,推動干部爭相干事、有作為。堅持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商業賄賂、企業重組破產改制、公共服務業侵害消費者權益等專項治理,各級紀檢機關要注重把教育的說服力、制度的約束力、監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動力、懲治的震懾力相結合,進一步完善決策機制,加強決策的論証、聽証,不斷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讓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到充分發揮。各地要緊密結合實際,運用法律、民主、審計等多種渠道,防止權力濫用錯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上下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良好氛圍。查辦案件是黨章賦予紀檢機關的重要職能,必須拓寬案源渠道,加強辦案行為、辦案安全、辦案監督等制度體系建設,提高辦案效率和質量,注重整合法院、監察、審計等部門力量,形成大案要案聯合查辦機制,不斷擴大反腐敗成果,從而使反腐敗為實現經濟發展新跨越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証,為加快經濟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作者系中共山東省東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相關專題 |
· 市局干部談黨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