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湛江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姚信敏(於凱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圍繞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構想,以實施失聯黨員回歸工程為突破口,全力解決黨員管理遺留的歷史問題,使我市黨員隊伍建設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下面我就失聯黨員回歸的問題,談談我們的實踐和探索。
一、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公有制企業的“關、停、並、轉”,催生了一大批失去黨組織管理、游離於黨組織之外的失聯黨員。這些失聯黨員,去向不明、工作不定、黨費不交、思想不穩,成了黨員隊伍中被遺忘的群體。他們有的因找不到工作而自卑,有的因找不到組織而生怨。他們的埋怨,他們的牢騷,他們所釋放出的“負能量”,足以讓基層組織“地動山搖”。尤其在當前,黨的基層組織面臨著宗教、邪教組織、非法民間組織的挑戰。如果各級黨組織不採取有效措施讓失聯黨員歸隊,無異於把失聯黨員推向反面。因此,讓失聯黨員“歸家”,重新喚起他們對黨的感情,堅定他們對黨的信念,對於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有著重要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政令式”推動,確保回歸工程高位運行。2013年,我市把失聯黨員回歸工程作為市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創新的“書記項目”,由市委書記劉小華親自抓,並入選廣東省書記項目庫的項目,由廣東省委組織部備案。2014年,我市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把處置不合格黨員與失聯黨員管理結合起來,對堅持不交黨費、不過組織生活、不參加黨的活動、不發揮黨員作用的失聯黨員,依規作“不合格”處置。2015年,我市又把失聯黨員管理工作列為“基層治理年”的十項內容之一,同時列入縣、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地毯式”排查,摸清失聯黨員基本去向。我市在報紙、網絡等媒體上發布《致全市失聯黨員公開信》,發起“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的“雙找”活動。同時各級黨組織開展“進企業查黨員名冊,進社區查黨員去向,進派出所查黨員戶籍信息”的“三進三查”活動。通過排查,共找回失聯黨員16475名,並摸清他們的年齡結構、分布去向、就業情況和聯系方式。
(三)“戶籍化”管理,建立失聯黨員信息檔案。在排查摸底的基礎上,對失聯黨員的年齡、職業、學歷、就業狀況、居住地、聯系方式等情況,進行詳細登記造冊。根據失聯黨員群體結構,分門別類建立健全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管理台賬,全面掌握失聯黨員的信息。針對失聯黨員流動性強、聯系難的特點,探索建立信息化管理數據庫,建立電子信息檔案,實行戶籍化管理,及時更新數據庫,實行實時動態管理,做到聯系一個、掌握一個,管理一個,確保每個失聯黨員不離隊、不掉隊。
(四)“集群式”歸隊,布局失聯黨員管理關系。我市針對失聯黨員的實際情況,在廣泛征求相關單位和個人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為失聯黨員分門別類“安家”。對已退休或在家待業的失聯黨員,將其組織關系納入到所在社區(小區、樓宇)黨組織,實行“地緣”管理﹔對再就業的失聯黨員,將其組織關系轉入所在的工業園、商業街區、個體協會黨組織,實行“業緣”管理﹔對興趣愛好相同或相近的失聯黨員,為其建立新的黨組織,實行“趣緣”管理﹔對外出務工經商的失聯黨員,為其建立商會黨組織,實行“商緣”管理。
(五)“人性化”相待,點燃失聯黨員激情。把失聯黨員教育培訓納入黨員教育培訓整體規劃,每年分別由市、縣、鎮三級分期分批分類進行針對性培訓。建立黨內關愛制度,定期了解情況、定期訪談、定期慰問,以鎮街為單位建立黨員服務中心,為黨員提供政策咨詢和就業信息。採取財政撥付、黨費支持、相關部門資助等方式開展黨內關愛,使失聯黨員體會到黨組織的溫暖。嚴格組織管理,對黨員轉接關系、參加組織生活、交納黨費等進行規范,嚴防失聯黨員的再次出現。
三、主要成效
(一)催生了優質服務載體——使失聯黨員有“家”可歸。各級黨組織對所轄黨員建立了信息庫,並實行動態管理,確保失聯黨員與黨組織不再失去聯系。為讓失聯黨員過上正常的“生活”,赤坎區專門設立樓宇黨支部,讓漂泊海外的失聯黨員有“家”可歸。吳川市在珠三角地區等城市成立10多個商會黨組織,接納在當地務工經商的失聯黨員開展活動,使他們有“家”可靠。雷州市成立改制企業退休干部黨支部,讓43名失聯黨員重新回到黨組織這個“關愛之家”、“溫暖之家”、“活力之家”、“奉獻之家”。
(二)弘揚了黨的正能量,使失聯黨員自尊得到升華。我市經過3年的排查、教育和整頓,失聯黨員暗自加入宗教、邪教組織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失聯黨員隱瞞個人的政治身份而混同於一般老百姓,不守紀律、不守規矩,時時處處隨意發牢騷、講怪話的不良現象日漸消失﹔失聯黨員游離於組織之外而不過組織生活、不參加黨的活動、不交納黨費的行為不復存在。相反,入黨自豪,作為黨員光榮成為一種時尚,黨員亮身份、做表率蔚然成風。農村黨員家庭門口亮出“共產黨員之家”的牌子,工人黨員佩戴共產黨員徽章,生產車間設立“黨員示范崗”,黨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霞山區一位年過九旬的失聯老黨員,聽孫子為他讀完《致失聯黨員的公開信》后,熱淚盈眶,當即委托其孫子幫忙辦理回歸黨組織有關手續,並主動補交黨費。
(三)搭建了發揮作用的平台——使失聯黨員的作用得到發揮。各級黨組織通過搭建“小區綜合互助平台”、“自主創業平台”、“老黨員活動平台”等載體,為失聯黨員發揮作用創造條件。他們或成為黨的政策的宣講員,或成為服務社會的志願者,或成為協調勞資關系、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分子,或成為慷慨解囊支持家鄉建設的鄉賢。吳川市歸隊黨員同外出務工經商黨員一道為家鄉捐資12億元建設新農村和興辦公益事業。
(四)獲得了社會的廣泛好評——使失聯黨員的形象得到重塑。我市失聯黨員回歸工程受到多家中央和省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人民日報內參》刊發《廣東湛江創新方法助“失聯黨員”歸隊》一文,詳細介紹我市的具體做法,並給予充分肯定﹔《中國組織人事報》頭版頭條報道我市主要做法,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共產黨員網、人民網、中國基層黨建網、光明網、中直黨建網等國家級網站,紛紛登載我市的經驗做法,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南方日報》、廣東省委辦公廳《每日匯報》、《廣東改革工作簡報》等省內報紙刊物作了詳細介紹和推廣。媒體的點贊、社會的關注,使失聯黨員多年來的心靈創傷和愧疚日漸撫平。一名在非洲務工的失聯黨員歸隊后,深有感慨地說:“在非洲的這些年,我感覺就像一個失去家的孩子,充滿無奈和彷徨,雖然很想和黨組織聯系,但由於條件限制我隻好把這份思念深深埋在心裡。這次歸隊,讓我這個浪子,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家’,我不再感到無助和孤單,我會以黨員的標准重塑人生。”
相關專題 |
· 第三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