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嚴書翰: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

2015年10月26日09: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最新理論成果,它主要在三個層面上發展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深刻揭示。從一定意義上說,探索和把握規律就是把實踐經驗理論化。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提出“要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這個重要命題,也就是說要總結和把握中國革命規律。黨的十八大向全黨提出了探索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對探索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新發展,集中體現在他對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的論述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規律的揭示。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同志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精神研討班的講話上把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的發展劃分為六個時間段: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並實踐社會主義、蘇聯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決策並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同志對這六個時間段從史論結合上作了深入全面的論述,從而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裡來、往哪裡去的問題。

習近平同志強調,我之所以要從世界社會主義思想源頭講起,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講起,就是要說明,我們黨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是怎樣經過反復比較和總結,歷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樣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習近平同志在這次講話中明確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發展的六個時間段中的一個完整階段,並且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証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習近平同志的講話無疑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

此外,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體系還形成了對“三大規律”即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這也是在規律范疇內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

二是提出並破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重大課題。這是歷史發展和偉大事業賦予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使命,因而也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引人注目的亮點。

縱觀社會主義發展歷史可以看出,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的全新社會,是一個在實踐中沒有解決好的重大課題。我們這麼說,並不是苛求前人,僅僅是指解決這個課題的艱巨性和極端重要性。馬克思恩格斯有許多關於未來社會的科學預測,但是他們沒有經歷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更沒有遇到后來社會主義國家所面臨的大范圍、全局性、長時間的矛盾和問題。列寧雖然經歷了幾年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他生前也已經看到了社會主義實踐中產生的問題超出了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預計,而且在初步探索蘇維埃國家治理方面也創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但是由於列寧過早去世,沒有來得及深入探索和持續實踐。后來,蘇聯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但也犯下了嚴重錯誤。今天,我們回過頭來分析和總結蘇聯失敗的教訓,可以清楚地看出,由於沒有解決好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問題,並且在這個問題上犯了的嚴重錯誤,這是導致蘇聯國亡政息的重要原因。

我們黨在全國執政后,也遇到了如何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個問題。在沒有現成經驗的情況下,我們一度照搬了蘇聯模式,但很快發現蘇聯治理社會模式不適合我國國情,我們較快地作出了調整,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取得了重要成果。20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發表的兩部光輝著作《論十大關系》和《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集中體現了我們黨這一時期在這方面的探索成果。但是總體來看,改革開放前,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上還沒找到一種完全符合我國實際的治理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開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國家治理問題。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我們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總的看,前半程即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我們己經走過﹔后半程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的任務,己經歷史地落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肩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經驗和汲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無疑是我們黨在治國理政方面的重大創新。過去我們提出過很多現代化,比如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第一次提出來的。實現了這個目標就能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善的制度體系。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對於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提出的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意義,要給予充分估計。因為這是對“什麼是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回答,無疑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提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之處還在於,它是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密不可分的。這兩句話構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第一句話“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講中國特色制度模式選擇的根本方向,第二句“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講中國特色制度模式的內涵和形成路徑。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不能隻講其中一句,而不講另一句。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如果偏離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偏離了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就南轅北轍了。中國是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不改。

第二句話指出了中國特色制度模式的內涵和這個制度模式形成的必經路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領域在內的一整套的制度和制度體系安排﹔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能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習近平同志還指出,中國特色制度模式中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是我們堅持獨立自主選擇自己的道路,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成功發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成功制度體系。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國治理體系就沒有弊端、不需要改革了,治理能力也不需要提高了。但是,怎麼改,怎麼完善,怎麼提高治理能力,我們隻能從中國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我們要吸收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三是提升以人為本理念和民生建設在治國理政中的戰略地位。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自己理論過程中多次指出,他們的理論是科學性、階級性和人民性的統一。也就是說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理念和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因此,這個價值理念和政治立場始終貫穿於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整個過程中。毛澤東曾經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來加以概括,鄧小平以“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黨的方針政策正確與否的標准,江澤民同志認為 “三個代表”最終要落到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來,胡錦濤同志指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可以說,任何國家和政黨的治國理政的主張或方案中都包含有民生思想和措施,所不同的是它的真實性或落實狀況。我們常常看到西方一些政黨在競選時也是高舉“民生”旗幟的,並且作出種種慷慨的許諾。至於能否兌現,這些國家的老百姓最有體會。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鮮明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民生理念。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同志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后在同中外記者見面講話中,就鮮明表達了新一屆中共中央以人為本的民生理念。他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全國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關。隨著這個目標實現的期限越來越近,人們對它的期盼也越來越強烈。習近平同志在總結黨的十六大以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話語,把再過幾年我國就要實現的全面小康具體化,從而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期盼。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的全面小康﹔是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全面小康﹔是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支撐的全面小康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了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社會主義價值理念和政治立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居於引領位置的戰略目標,就是把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期盼放在首位。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措施,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強調的是人民主體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保護人民、造福人民。全面從嚴治黨,是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強黨的建設的指針,其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要下大氣力解決黨內存在的問題,讓人民群眾滿意。總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鮮明地表達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以人為本的民生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生產安全以及精准扶貧等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改革發展,做出一系列具體部署,並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把這些加強民生建設的舉措落到實處。習近平同志關於治國理政的論述中還包含大量的具體的加強民生建設的舉措。《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共有18章,其中有3章即第五、第七和第八章是專門論述加強民生建設的思路和舉措的。

綜上所述,我們從中至少可以得出兩點重要結論。

一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內含具有長遠意義的指導方針。應該看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觀照的時間節點主要是我們黨第一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因此,“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無疑是現階段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和總抓手。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包含的這些重要思想是具有長遠指導意義的。如,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發展仍然是黨治國理政的第一要務,改革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的源泉,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証等等,這些重要思想仍然對2020年之后的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起指導作用。

此外,從我們奮斗目標的銜接性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基礎、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緊密銜接發展階段。我們今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就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意味著世界上有五分之一人口在解決溫飽后過上了中等偏上的生活,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一座重要裡程碑,是人類社會的偉大壯舉,標志著我們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

正是從上述意義上,我們說“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適應了時代和實踐發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其中包含今后我們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具有長遠意義的指導方針。

二是強調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我們這個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立黨的,歷來重視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學習理論。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政黨,把學習型擺在第一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就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學習尤其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作了多次重要講話。總體而言,我們的黨員干部隊伍尤其是領導干部學習理論的氛圍和態度是好的,但還應該強調在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基礎上學習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強調這個問題,首先是由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決定的。因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在解決我國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中產生和形成的,它又會對進一步解決我國建設和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起指導作用。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城鄉差距拉大和居民收入分配不公情況仍然突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問題仍然存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形勢仍然嚴峻復雜。解決這些問題,取得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勝利,無疑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特別是迫切需要我們重點學習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之所以強調要重點學習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也是針對我們黨員干部隊伍存在的實際情況提出來的。一些黨員干部認為,在當前改革發展的形勢下,學習首先是學專業知識,甚至片面理解“缺什麼補什麼”。於是出現了有些黨員干部對學習理論不感興趣,而推崇西方大學的“案例教學”等等。鄧小平曾經針對一些領導干部對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感興趣或認為不重要的狀況,講過一段語重心長的話。他說,或者會有同志問:現在我們是在建設,最需要學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有什麼實際意義?同志們,這是一種誤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要求人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也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習近平同志也指出,領導干部首先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也是領導干部必須普遍掌握的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鄧小平和習近平同志這裡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既指經典馬克思主義,又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當然,今天我們講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毛澤東有句名言: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當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啟新的征程,全面從嚴治黨進入關鍵階段。我們現在仍處於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與矛盾凸顯期即各種矛盾交織疊加和新常態下各種挑戰並存的階段。因此,必須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尤其是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解決這些現實問題。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領導干部加強學習,根本目的是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高巍、王珂園)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