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先鋒足印·核心價值觀踐行者)

陳黎華:讓陽光洒進高牆

記者 鐘自煒

2015年10月13日09: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陳黎華在隊前講評。
  資料照片

  利落的短發、小麥色的健康膚色,面容清秀、洋溢笑容,初見陳黎華,開朗是她給人最深的印象。然而,熟悉陳黎華工作的人明白,這份樂觀何其珍貴。作為福建省女子監獄的女獄警,她所在的分監區裡有司法鑒定的精神病犯,也有對未來失去信心的重刑犯,這些令常人談之色變、避而不及的“雷池”,卻是她細心耕耘守護的一方“麥田”。

  “女服刑人員性格敏感、脆弱、易情緒化,她們大多還缺少親朋的幫助和感情支持,教育改造難度很大。”陳黎華說。如何在高牆鐵窗下洒進溫暖陽光,不僅需要膽識和機警,更需細心和耐心。

  陳黎華工作之細膩,從一個信封即可窺見。

  2010年7月的一天,結束日常工作,陳黎華沒有急著回家,而是到郵局買來信封,將厚厚一封信包好寄出。辦公室有公用的信封,監獄內也有自己的郵政投遞點,為何她要如此大費周章?

  原來,服刑人員練某入獄后自暴自棄、經常惹事,成為陳黎華談心的重點對象。“也不知女兒的成績怎麼樣了……”一次談話中,練某這句無意間的感慨,被陳黎華牢記在心。找到突破口,陳黎華立刻提筆給練某女兒寫了封信,“特意下班后到郵局投遞,就是怕印有監獄字樣的信封會刺激孩子。”

  半個月后,孩子回信了,一封給母親,一封給陳黎華。陳黎華打開信件,孩子開篇就親切稱她為“陳阿姨”。女孩說因為母親,自己在家抬不起頭,“但是,你們都不放棄,我更不能放棄我媽。”看到女兒的來信,練某失聲痛哭,原來經常惹事的她自此安心改造,終於減刑出獄。

  做通罪犯的思想工作,除了細致,不計得失的堅持同樣必不可少。

  2011年4月,抱著再次吃“閉門羹”的打算,陳黎華第三次登門拜訪張大爺。敲開房門,前兩次二話不說、直接將陳黎華轟走的老人,這次竟淚流滿面在她面前跪下:“我是快入土的人了,丟不起這個臉,求你別再來了!”

  原來,老人的女兒張某是個賣淫女,因嫖資糾紛引起沖突而入獄。媽媽因女兒被捕被人恥笑上吊自殺,作為爸爸的張大爺也公開與她斷絕關系。入獄后,失去親情寄托的張某傷心絕望,多次企圖吞針和割腕自殺。

  “她犯錯是因為年輕和法制意識淡薄,希望你能原諒,用親情配合我們一起挽救她,用寬容照亮她回家的路。”扶起痛哭流涕的老人,陳黎華做起了思想工作,張大爺終被她的誠心打動。

  一個多月后,老人來信了。信中寫道:“我以后會來看你,你什麼時候改好了我就什麼時候原諒你。”2年后,張某因表現積極獲得了減刑,一對父女重歸於好。

  “罪犯也是人,隻要有愛心、耐心、恆心,再頑固的罪犯也能改造好。”陳黎華始終堅持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為教育改造罪犯盡心竭力。

  為了幫助罪犯重拾親情,她給女犯親屬寫過200多封信﹔為了拉近心理距離,她自學好幾種方言,方便與罪犯談心﹔她熟記每個罪犯的基本情況、犯罪事實、家庭情況,總結的“感恩教育法”等20多種方法成為福建女子監獄的工作“寶典”……十幾年來,陳黎華教育改造600多名女犯和50多名頑固危險犯,讓200多名女犯走向新生,並成功處置150多起監管安全隱患,沒發生一起獄內案件。她辦理的600多件減刑假釋案件,無一差錯、無一申訴、無一上訪。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13日 17 版)

(責編:喬業瓊、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