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援疆干部講述新疆故事

牽住你的手——新疆教育工作者的追夢之路

邵長城

2015年09月21日09: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瘦高個頭,戴副眼鏡,文質彬彬﹔說話清脆,吐字清楚,思路清晰﹔盡管已62歲,但耳不聾,眼不花,身體硬朗,精神矍鑠。這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14師224團中學校長王英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就是他,從兵團二中黨總支書記崗位退休后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條件艱苦的224團中學,繼續從事教育工作,聘請合同一簽就是三年﹔就是他,在教育戰線一干就是42年,無怨無悔、痴心不改﹔就是他,先后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兵團關心下一代‘十佳 ’優秀校領導”等十多項榮譽……

他的夢想平凡而朴實:緊緊牽住教育事業的手,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裡徜徉,為國家和人民培養有用之才!

走近王英,感受王英,體會王英,才知道什麼是平凡中的不平凡。

踐行諾言

“一個人選擇一個職業,實際上就選擇了一個奮斗方向,選擇了人生發展的價值。”這是王英對事業的無悔追求。

2006年9月8日, 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視察了224團中學,親切看望了學校全體教職員工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兵、師黨委對此高度重視,提出要把團中學辦成一流水平、一流質量、一流管理的學校,確定了兵團二中對口支援224團中學的計劃。同年11月17日, 舉行了兵團二中對口支援224團中學挂牌儀式。

時任兵團二中黨總支書記的王英親自將第一批4名支教老師送到224團中學,並向學校贈送了 5000 元慰問金和一批圖書。在此后的7年間,他始終情系224團的教育事業,先后將4批支教老師送到了這所沙漠深處的中學。

曾經有位將軍問王英:“那裡的條件那麼艱苦,您會去嗎?” 王英斬釘截鐵的回答道“我一定會去,而且在那裡的時間一定會比你們長!”他的承諾感動著一個又一個支教老師,鼓勵他們愉快地奔赴新的教學崗位。

沉甸甸的承諾,對王英來說是何等的神聖。這個承諾是他與支教老師的約定,與224團中學的約定。

“既然承諾了就要踐行諾言。退休前我有責任在身,不能兌現,但退休后我一定兌現承諾。”王英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2013年金秋時節,王英從兵團二中黨總支書記崗位退休。為了那個神聖的承諾,他放棄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婉拒了多所名校的邀約,獨自來到224團中學。8月23日,他與224黨委書記、政委郭耀峰簽訂了聘期三年的校長任用合同。自此,他在這裡開始了退休后的人生之旅。

他的選擇令人費解,有人問他:“你從事教育大半輩子,每天像陀螺一樣辛苦忙碌,好不容易退下來了,不好好頤養天年,還折騰什麼?”

王英的回答令人敬佩不已:“我的選擇是兵團精神的召喚,作為兵團人、作為教育工作者,我願意把余生獻給兵團的教育事業。”

自到224團報到的那天起,他就在心底種下了一個夢想:一定要把224團中學辦成和田地區乃至全疆名校。

率先垂范

白天在學校聽課、開會、執勤,晚上回到宿舍熬夜制定學校發展規劃。王英始終如一,每天都為實現心中的夢想而忙碌著。

短短一年,王英親自參與制定了《224團中學“十三五”發展規劃》、《224團中學中層以上領導干部考核辦法暫行規定》、《224團中學教師考核制度》、《224團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優秀青年教師評選辦法》等12項涉及學校管理和發展、教育教學、師資隊伍職業發展的規章制度,並完成了《224團中學學校制度匯編》,進一步規范了辦學行為,使學校實現了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良好局面。

王英在學校管理上有一套獨特的經驗。針對224團中學學校年輕、班子更年輕特點,他以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為先導,組織領導干部加強學習和培訓,不斷提高班子成員的素質和組織管理能力。對領導班子的管理模式是“統一步調、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突出“議事講原則,辦事講程序”的工作作風﹔在教學管理上嘗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探究式學習模式”﹔在德育工作管理上他能夠處於高屋建瓴的勢態,強調要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符合兒童身心特點的實效性﹔在學校管理上,他能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高中部副校長樊鵬深有感觸地說:“王校長在要求我們讀書學習的同時,自己更是率先垂范,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讀各類名著、專業書籍等共計100多本,撰寫讀書筆記將近20本,各類讀書卡片不計其數。難怪他的管理理念新穎,思路和想法超前,令我們很欽佩。”

王英不僅在工作中全力以赴、做好表率。執勤站崗,他也總是一刻不放鬆到處巡視查看,認真查找學校存在的安全隱患,且立行立改。通過一件事,就要建立起一個處理此類問題的長效機制,這成了他的工作特點。在生活上亦是如此,他親自帶頭示范。雖然有抽煙的習慣,但他在學校、在公共場合從不抽煙,並始終堅持自己動手洗衣、做飯,他說自己要為學校的老師做好表率。

平日的點點滴滴,時時刻刻影響著學校裡的年輕教師。

時不我待

王英的辦公桌上擺著一本台歷,每頁上的蠅頭小字都記得工工整整,一些臨時性的工作已安排到一周之后。在別人驚訝他的“惜時如金”時,他總說:“我在簽訂《兵團十四師224團完全中學校長聘任合同》時,已明確聘期三年。三年,相對於224團中學的發展歷程似乎很漫長,而相對於我的時間、具體工作,又極其短暫。”

“因此,在我心中有三個時間表:從大的方面來講,我要實現聘期三年內的總目標——推進名校建設﹔從中的方面來講,聘期內每一年的目標都不一樣,既要突出重點,又要保証整體推進﹔從小的方面來講,具體工作在落實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預料外的情況,常常會插進許多臨時性的工作,我要協調、辦理。”他的每項工作安排,都顯得時不我待、分秒必爭。

他話語也總是那麼的急迫和密集:“也正因如此,每一項工作我都記錄在案,確保每一項都了如指掌,不能有絲毫懈怠和拖沓﹔時不我待,隻爭朝夕﹔必須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才無愧於這三年。”

到224團中學工作后,王英極少回家。愛人牽挂他,讓他回家時,他總說:“我這邊很忙,學校的每一件小事,對於我來說都是大事,等我忙完了再回去看你。”孫子想他了,他卻總說:“爺爺暫時回不了,這邊也有很多小朋友需要爺爺講故事……”愛人沒辦法,隻好帶著孫子到學校來看他,而他依舊沒時間陪她們,因為他又要去學校巡視去了,去看看他的“小孫子”們吃了沒有、睡了沒有……

王英的工作作風,感召全體師生不斷努力創造新的業績:學校高中土建項目及基礎設施建設按時完工,並圓滿完成高中第一屆學生招生工作,結束了十四師沒有高中的歷史﹔學校榮獲兵團級“文明單位”、“德育達標校”、 “德育示范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已通過師兵團驗收,等待國家驗收組檢查﹔學校首次申報的《數學教學與學科能力培養》課題已獲得兵團批准﹔已啟動“名師工程”,全校共結成“青藍幫扶”對子37個,覆蓋10個年級的絕大多數學科,充分發揮了現有的教師資源,有力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不僅如此,2014年224團中學中考取得歷史性新突破,在奪取和田地區中考狀元的同時,和田地區前五名佔據四名、前十名佔據七名。七門學科單科狀元均在該校產生,數學更是取得滿分150分。單科平均分遙遙領先和田地區其他學校,已基本實現中考和田一流。學校教師外出參加兵、師教研活動60余人次獲獎﹔參加兵團第十二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40余人此次獲獎,並榮獲“兵團科技教育創新十佳學校”﹔參加十四師首屆“班主任技能大賽”獲狀元獎……

時不我待,換來的是累累碩果。

關愛教師

身為一校之長,王英待人處事公正民主,寬厚仁和,而且非常關心教師,樂意為教師排憂解難。

情系教師,樂於助人,是對他的真實寫照。

政治教師李秀芹的體會很深:“王校長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引導,和我們聊天的時候非常關心大家的個人發展,經常幫助我們做一些個人發展的規劃,比如幾年要達到骨干教師,幾年要成為名師。他還經常跟我們交流一些工作方法,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跟我們交流處理的方法、解決的辦法。”

由於地處沙漠深處,自然環境惡劣,生活條件差,留人難。師資隊伍建設曾一度成為老大難。

魯娜娜是224團中學的一名老師,來到224團不足半年,干燥的氣候、肆虐的風沙讓這位姑娘萌生退意,她向學校提出了辭職申請。

王英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找到了魯娜娜,對她說:“孩子,你要辭職我不攔你,但你能為學校再上一堂課嗎?”

魯娜娜無法拒絕眼前這位老人誠摯的請求,答應再上最后一堂課。那節課上,王英像個學生一樣,認真地聽著,用心地記著筆記,回答著魯娜娜的提問。

課后,王英對魯娜娜動情地說:“孩子,你的課講得真好,希望你越來越好,希望你記住我們,記住224團的孩子們,我也會跟孩子們一樣,有一個完整的記憶,記得你在這裡的奉獻……”

一席話讓魯娜娜頃刻間淚如雨下,魯娜娜當即決定不走了,留在224團中學,給充滿求知欲望的孩子們繼續上課,而那一堂課,也被魯娜娜稱之為“校長的一課”。

“是王校長,是學校的孩子們,讓我選擇留在這裡,我要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全部傳授給孩子們。”魯娜娜說。

職稱的晉升關系到每位老師的切身利益,在王英的不懈努力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鼎力支持下,一年解決教師職稱職務晉級、工資晉檔27人,基本緩解了教師“評職稱難”的問題,使教師職稱和工資晉級更加規范。

教師趙亞珍說:“他一個名校的校長能從烏魯木齊到224團中學這個地方,能和我們同甘共苦,我覺得他本身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我們極大的精神支柱。有一句話說得好,好校長就是一所學校,我覺得這句話在王校長身上體現的特別明顯。”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獻身於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也是王英奮斗在教育戰線上的座右銘。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40多年風雨滄桑,本該安度晚年的他依然心性不變。他始終站在教育事業這塊精神高地上,執著地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那個甜美的夢,無怨無悔地忙碌著、奔波著。

牽住你的手,一直向前不回頭……

(作者系北京市援疆干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