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晨,剛剛下過一場小雨,街頭微涼,霓虹閃爍中的夜景亦幻亦真,整個城市都在沉睡。尤小文走到洗手間,用清水洗去臉龐的疲憊,努力讓自己進入最佳狀態。他已逾四十歲的年紀,身材卻保持得很好,他從來不吸煙,對自己的自律一直為同事們欽佩。他是公安部經偵局的處長,也是“獵狐緝捕隊”的隊長。
“獵狐行動”是全國公安機關緝捕境外在逃經濟犯罪嫌疑人的專項行動,在這些外逃的“狐狸”中,不乏功成名就的老板和經濟巨貪,捕獵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尤小文作為隊長,可謂重任再肩。他洗漱完畢,輕聲慢步地從書櫃旁提起早已准備好的旅行箱,不忍叫醒熟睡的妻子,隻留下一張字條在床頭,便匆匆離家而去。
就在昨天,“獵狐”行動辦接到了烏干達警方的通知,重大外逃犯罪嫌疑人於靜(化名)的落腳點被警方發現,此案事關重大,尤小文決定親自帶隊前往。他在工作中一直告誡緝捕隊的成員們,快速反應是第一要務。境外抓捕就是一場戰斗,輸贏成敗往往在一念之間,一旦錯過良機就會丟失主動權,甚至前功盡棄。他不但要求下屬這樣,自己也身體力行,口頭語便是“主動下場”,力求務實、不說空話。
於靜案件曾震驚全國,將她抓獲的意義已經不在於案件本身。尤小文在將於靜的個人資料和社會關系情況爛熟於心后,要求當地警方立即做兩步工作。一是梳理其轉到境外的資金情況,二是全面梳理其在境外的家庭和社會關系。他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以錢找人”、“以關系找人”。這是尤小文的工作習慣,以最便捷的方式解決最復雜的問題。
於是當地警方立即開展行動,但於靜轉移資金的方式大都是通過地下錢庄和現金,無法查得有價值的線索。而在全面梳理其社會關系時,發現了一條重要的線索。於靜的表弟於強(化名),於數年前出境到烏干達經商。警方又通過航空信息進行了調查,發現迪拜國際機場,正有轉至烏干達的的航班。
對!這正印証了尤小文的判斷。於靜很有可能以迪拜為跳板,轉逃至烏干達。她認為自己是在華麗轉身,實際上再狡猾的狐狸,也總有露出尾巴的那一天。尤小文隻要一出馬,疾行、奔馳、爭分奪秒這些形容詞,便會與他結伴同行。他不是個盲目的工作狂,而是在單位時間中追求最大效率的自律者。境外緝捕不同於國內工作,要分秒必爭,有時一次錯失,后果無法補救。國外媒體常常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如今發展的突飛猛進,那就是“中國速度”,現在這個詞語不僅要用在形容中國的經濟發展上,還要用在獵狐緝捕隊的工作作風中。
20個小時稍縱即逝,尤小文走下飛機的時候,已是異國風貌。坎帕拉,烏干達的首都,橫跨赤道四季如春,它位於維多利亞湖的北岸,城區建筑宏偉,街道寬闊,在當地的語言中,有著“羚羊山”的意思。尤小文來不及看沿途風景,以最快速度與烏干達警方銜接。烏干達警方派出了最得力的緝捕力量,全力配合我方開展工作。
尤小文深知,如今在境外執行緝捕工作之所以能得到良好的配合,實際上是自己背后祖國的日益強大,祖國越強大,中國警察在國際執法中受到的配合就越順暢,緝捕工作就越發給力!在這場獵人與狐狸的激烈角逐中,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前功盡棄。他在全力開展境外工作的同時,還緊盯著國內的工作進度。在他的越洋部署下,於靜在外逃前的蛛絲馬跡不斷被曝光發現。在出逃前,於靜曾用一個聯系電話多次與烏干達坎帕拉的當地號碼進行聯系,通過電話的區號分析,緝捕組初步判斷,這個號碼很有可能就是於靜表弟於強的電話。
在尤小文的要求下,烏干達警方在一天之內,便鎖定了於強的居住地址。但由於他與此案沒有直接關系,為避免打草驚蛇,緝捕組不便直接與他進行接觸。於是,警方在於強周圍,編織了一張大網,讓烏干達警方對其的行蹤進行了秘密監控。這時,大海撈針變成了有的放矢,緝捕組的同志們都知道,大家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下午四點,尤小文和戰友們已經工作了整整兩天。在這兩天中,他們隻在酒店吃過一次早飯,睡過三個小時的覺,旅行箱都沒有打開過。對捕獲獵物的期待,已經沖散了積壓在他們身上的疲乏。這時,他接到了烏干達警方的通知,狡猾的“狐狸”露出尾巴了!
警車一個猛加油,如離弦之箭飛馳而去。推動逃亡者逃竄的原動力是畏罪與恐懼,而推動警察緝捕的原動力則是責任與理想。手握正義,才能勇者無敵。根據情報反饋,於靜出逃后居無定所,經常往返不同國家,在陌生的國度確定其行蹤的難度極大。尤小文認為僅靠烏干達警方的死盯死守,還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開始整合國內的工作力量,對於靜和於強的聯系進行了高級別的監控。功夫不負有心人,監控終於獲取近期的一條信息顯示,於靜正要求於強幫助其購買一張機票。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種種跡象表明,於靜已經啟動了繼續逃亡的准備。她定的這張機票,就是要從烏干達遠赴他國的航班。時不我待,每一分鐘的浪費都可能讓犯罪嫌疑人遠走高飛。
警車以140邁的速度,在飛機起飛前的一小時趕到了恩德培機場。尤小文和隊員們一躍而下,飛奔向機場內。經過緊急查詢,終於在S航空公司的旅客名單上,找到了那個“YU JING”的名字。就是她!潛逃已久的狡猾狐狸!
烏干達時間17:40,於靜和她的父母隨著人流來到恩德培機場的出境口。於靜在出示護照的時候,不料被機場的邊檢警察扣留。她大惑不解地質問烏干達的邊檢人員,氣憤中帶著惶恐。這時,尤小文從側門走進來,徑直走到她的面前。
“是於靜嗎?”尤小文面沉似水地問。
“你們是……”於靜張目結舌,渾身劇烈地顫抖起來。
“我們是中國警察,不用多說什麼了吧。”尤小文說。
“我……不知道你們是什麼意思……”於靜搖著頭抵賴。
“我想你此刻心裡最明白!”尤小文一針見血,不給她留任何情面。“我告訴你,國外不是避罪天堂,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角落能脫離法網,你就是再逃十年,最終也要回國贖罪。與其拖垮自己的青春,不如早早解決!”他堅定的語氣裡,是語重心長。
“恩……我明白……”於靜緩緩低下頭,癱軟地坐在身旁的椅子上。
成敗得失往往在一線之間。在這個決定於靜命運的短短一個小時中,尤小文完結了她的逃亡之旅,給了她從頭開始的機會。逃亡之路不是自由的旅途,而是暗無天日的黑洞,所有的逃亡者回首往昔,都有著驚人一致的感慨,這條路,令人恐懼、令人迷茫,無盡無頭……
在回程的路上,警車途徑了維多利亞湖。壯麗的夕陽如火,將湖面染成了橘紅色,遠處山巒起伏、廣袤開闊。在這樣的盛景前,一切成敗榮辱、私心雜念,仿佛都不算什麼了。尤小文望著窗外的景色出神,時間仿佛在一瞬間變得緩慢,整個世界安靜下來。他又何嘗不想瀟瀟洒洒、自由自在地生活,但干了警察就意味著責任與付出,就意味著要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奉獻給所熱愛的祖國和人民。獵狐緝捕組成員們的生活,都是由無數個任務組成的,他們沒有時間去感性,要時刻進行理性的判斷和抉擇,正如尤小文所說,我們不要眼高手低,說了就要做,要主動“下場”﹔我們不要好高騖遠,有目標了就要實施,一切始於足下。無論多麼艱辛,獵狐緝捕隊都不會認輸、不會放棄,就算再大的暴風驟雨,也擋不住他們前行的腳步和必勝的信心。
這就是尤小文,一個公安部經偵局普普通通的警察,在2014“獵狐行動”中,他以“拓寬渠道、情報導捕、快速反應、主動出擊、以我為主”的工作方式,帶領緝捕隊員們成功從境外“獵”回680名“狐狸”,創造了境外緝捕的“天文數字”。同時,他既是緝捕隊火線沖鋒的領頭人,也是鑽研預防打擊經濟犯罪的經濟學“博士”,他翻譯的《加拿大移民與難民保護法及條例》和《什麼是警察——美國的經驗》廣受好評。他是站在中國國際執法前段的警察代表,和許多平凡的中國警察一樣,將橫亙在面前的絆腳石作為上升的階梯,創造著偉大的歷史。正如“獵狐行動”的那句“名言”說的那樣,隻要有一隻狐狸在逃,獵狐的工作便不會停止!
相關專題 |
· 法治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