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黑龍江省七台河市地震局劉上京事跡

2015年09月16日15: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劉上京,黑龍江省七台河市地震局副局長。他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法治工作者,眾多防震減災戰線默默奉獻的一員,始終懷著“利在當代,功在千秋”赤誠之心和對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的忠誠踐行,履崗盡職,兢兢業業。從事防震減災事業十五年來,始終工作在法制工作一線,對普法守法、依法行政有著深深的感悟。

加強法律法規學習。2001年,進入七台河市地震局從事法治工作,為了更快進入工作狀態,適應防震減災工作的需要,他從什麼是地震等基本名詞學起,對地震基礎知識、監測環境保護、地震安全性評價、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知識充分的吃透領會,力爭達到理解清楚、認識到位、把握准確,對不懂的業務虛心向身邊同事學習,向省局、其他地市局同行請教,還通過成人高考進入吉林大學學習地球物理專業知識。通過學習鑽研,贏得了“業務通”的美譽,連續八年獲得黑龍江省防震減災工作先進個人,為做好防震減災工作打下扎實的法律、業務知識基礎。

完善地方法規規章。2012年,《黑龍江省防震減災條例》的修訂后,主持起草了《七台河市關於貫徹<黑龍江省防震減災條例>的實施意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其他地市的防震減災條例,查閱《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准》和鐵路、水利、電力、化工等建設規范,結合七台河市的實際情況,分析了防震減災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在總結防震減災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吸取四川汶川抗震救災的成功做法,進一步強化地震災害防御體系建設,提高防震減災專業隊伍的服務水平、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水平、政府統一領導防震減災工作的能力、民眾應對地震災害的能力,減少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

加強抗震設防管理。舉辦了貫徹實施《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培訓班,邀請中國地震局工力所專家講解了中國地震參數區劃圖的使用、地震安全性評價、建筑抗震基礎知識、地震動參數復核、建筑物抗震性能鑒定、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等,全市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建設(開發)等單位共計100多人參加了培訓。進入地震局之前,在設計院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筑設計工作,具有高級職稱,對抗震設防有著扎實的專業知識。舉辦6期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及“三網一員”培訓班,結合地震、建設工程知識,用農民的語言講解地震基本常識、應急避險、自救互救和農村建房抗震知識,培訓防震減災助理員、農民觀測員、村主任和農村建筑工匠600多人次,發放《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指導手冊》、工程圖集5000多份,創建省級農村民居示范村1個、市級11個。通過示范推廣先進經驗,有力推動了農村民居工程的開展,改造農村民居31317戶187.9萬平方米。

舉辦農村民居工程培訓班

加強執法檢查。2002年地震局成立之初,對某電廠進行抗震設防執法檢查,發現沒有地震安全性評價,已開工建設。當即告知該項目屬於生命線工程,應當依法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未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開工建設是違法行為。對施工現場拍攝了照片、查閱了工程相關文件,送達了《地震安全性評價通知書》、《責令整改通知書》等法律文書,並多次上門普法宣傳,建設單位意識到違法后果的嚴重性,表示立即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該項目是《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后,黑龍江省第一個安評項目,開創了七台河市乃至全省抗震設防管理新局面。近幾年,通過普法宣傳、執法檢查,積極協調40多項建設工程依法進行了地震安全性評價,提高了人民醫院等65項人員密集場所抗震設防等級,使建設工程達到了抗震設防要求,並得到了建設單位好評。

深入施工現場執法檢查

加強觀測環境保護。2011年5月,附近居民反映地震台南側約1000米處要新建一個採石場,他立即趕到現場,發現已開始場地平整、架設電線杆,採石放炮、石塊破碎將干擾地震監測。及時與建設單位進行了溝通、調查取証,根據《防震減災法》、《地震監測管理條例》規定,採石場距離地震台不得少於3000米,要求建設單位充分考慮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要立即停工。將我市地震台站觀測位置、數量等分布情況、保護范圍函告國土資源局,該局以影響地震監測為由,沒有審批採石場,及時制止了非法採石活動。事后,聯合國土資源局、規劃局下發了《關於七台河地震台觀測環境保護范圍的通知》,有力促進了地震觀測環境保護。

向採石場耐心講解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法律法規

檢查影響地震觀測環境

加強地震普法宣傳。利用“5.12”防災減災日、“7.28”唐山大地震紀念日等時機,舉辦科普知識講座15場,設立防震減災咨詢站,發放宣傳資料1萬多份,制作宣傳板30多塊,向手機用戶發送防震減災短信3萬條。深入開展防震減災法律法規進機關活動,多次到建設、規劃、國土和設計院、監理公司送《防震減災法》、《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300多冊等,耐心講解,使抗震設防變成建設部門自覺的行動。2010年元旦,印制了1000本防震減災知識手冊,市委、人大、政府、政協等市級領導人手一冊,並分發到區縣領導和防震抗震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便於領導在日常工作中學習防震減災法律法規,提高了各級領導干部防震減災意識。啟動防震減災知識進社區活動,創建國家級地震安全示范社區2個、省級3個,“5.12”全國防災減災日期間,為欣源社區、桃東社區免費提供了宣傳資料,舉辦防震減災法律講座、圖片展覽10余次,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利用“科技下鄉”開展地震知識宣傳,在長興、小五站等鄉鎮開展了大規模的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宣傳冊和展板對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及農村抗震設防知識、地震監測管理條例進行了宣傳,印發宣傳資料2萬份,制作宣傳展板15面,挂圖10幅。組織實施防震減災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創建科普示范校12所,每學期組織全市90多所中小學校近9萬名師生開展1次防震減災知識教育和緊急避險疏散演練活動,指導中小學校開展防震減災一堂課、主題班(隊)會、科普講座、手抄報、圖片展覽等活動宣傳防震減災知識,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為增強廣大中小學生防震、避震、減災意識,激勵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2011年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以“人類與地震”為主題的征文比賽活動,共收到優秀征文1200多篇。

深入七台河市中級法官開展科普講座

九中科普講座

深入勃利縣小五站開展科普宣傳

在開展各項工作中,他能夠做到堅持原則,認真負責,努力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防震減災政策、法規,在工作作風方面做到講時間、講效率、克服推諉、扯皮現象,以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高興不高興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能夠遵紀守法,勤政廉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深知作為一名普通的防震減災基層法治干部,學法、普法、執法工作的道路可謂是任重道遠,但他決心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和人生,堅定地走好這條道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高巍、秦華)
相關專題
· 法治人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