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鈴——”一陣急促的鈴聲劃破春的寧靜。
“是保監局歐陽處長嗎?冒昧打擾您了,我是河池金城江區人民法院交通巡回法庭庭長劉斌,我們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希望得到保監局的支持”——電話的這一頭,廣西保監局法制處處長歐陽麗莉下意識地把身體向前靠了靠,讓耳朵緊緊貼著電話聽筒......原來,一輛搭載外省農民工的甘肅牌照的大客車在河池境內不幸發生交通事故,20余名農民工不同程度受傷,部分傷員傷勢嚴重。
“現在的問題在於車是挂靠的,運輸公司不願掏錢,車主個人又付不起,隻能考慮保險了,但是承保公司不是廣西的公司,沒法就賠償事宜進行協商”。
劉庭長接著說“因為賠償落實不下來,這批傷員和他們的家屬已在河池當地醫院滯留了一個多月,整個骨科連同過道都住滿了人,其他病人根本住不進去,拖欠醫院的費用已超過100萬。最近,他們兩次到政府請願,要求政府主持公道,政府找到法院,希望我們盡快處理好”。
“劉庭長,我明白了,您別著急,有保險就好辦,我負責聯系保險公司﹔您負責按照一站式調處工作機制主持調解,幫助受傷農民工拿到他們應得的賠款盡早回家”。
一個星期后
“鈴——”一陣清脆的鈴聲唱響春的旋律
“歐陽處長,我是河池法院劉斌,給您報告好消息,調解工作進展順利,保險公司已支付了第一筆賠款一共是85萬,除重傷員還在治療外,其他人員都已離開醫院返鄉了,真是太感謝您了!”
在一站式調處中心值班人員成功調處案件,肇事方將賠償款當場交到受害
“太好了,不過別謝我,要謝就謝一站式調處讓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放下電話,廣西保監局法制處處長歐陽麗莉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日歷又翻回到了一年半前、她剛剛擔任法制處長的那段日子......
一站式調處中心成功調解案件后,當事人為交警、保險公司送來錦旗
人民的疾苦就是法律人的疾苦
因交通事故引發的人身損害賠償問題歷來是“燙手山芋”不好處理,最易激化矛盾形成糾紛。為此,2011年廣西運用法治思維與法律手段,協調交警、法院、司法、保險及檢察機關探索打造“聯合調解”、“調解優先”的一站式調處工作格局。盡管建立了工作格局,但各部門的思想認識並未統一,保險也在其中。2012年的下半年,一道令人糾結的難題就擺在了剛剛履新的廣西保監局法制處處長歐陽麗莉面前——對於交通事故一站式調處機制建設,保險業該何去何從?參與吧,行業裡有人擔心從 “我賠我說了算”過渡到“我賠別人說了算”,保險業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很可能出現“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局面,這不傻嗎﹔不參與吧,調解工作圍繞的核心是“賠款”,某種程度看保險公司就是這筆款項的“出納”,如果出納不參與,那麼一站式調處的鏈條就會在最后一個環節掉鏈子......何去何從,保險業必須做出抉擇。
此刻,習總書記那渾厚、堅定、充滿感召力的聲音在歐陽麗莉的心中回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總書記的誓言給了歐陽麗莉啟發,她想作為法律人,人民的幸福就是我們的幸福,而人民的疾苦就是我們的疾苦,法律人的人生價值就在於為民解憂。一個普通老百姓,如果不幸遇到了交通事故,無論他是其中的哪一方,都希望走最少的路、花最少的錢、用最短的時間、以最便捷的方式解決糾紛。一站式調處正是通過“調解超市”的方式打造糾紛解決的綠色通道,保險在這一機制中的作用無可替代,保險業應當勇於擔當。歐陽麗莉很鄭重地將這些想法向廣西保監局黨委做了匯報,得到了黨委的極大肯定和支持,黨委書記朱衍生同志說“保險就應當為老百姓謀福利,你們大膽去做,有問題、有壓力由我來扛”。
曾經的法律門外漢感動眾多政法干部:做這些工作都是沖你來的
很快,歐陽麗莉就發現在一站式調處機制建設這個鏈條上,各部門間並沒有很好地實現聯動,一頭熱一頭冷的現象很突出。必須讓這個鏈條上的每個部門都真正動起來、主動動起來——這個學保險出身、從未與政法部門有過交集、眼睛會笑的“法律門外漢”暗下了決心,從此開始了她充滿酸甜苦辣的“法治外交”:在法院,她碰到了“軟釘子”,初次見面的老法官以過來人的姿態說“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話裡話外提醒她連主辦部門都解決不了的事你們保險監管部門能有啥能耐,不是給自己找累嗎﹔她想找牽頭部門,牽頭部門說你還是去找交警部門吧﹔找到了交警部門,得到的答復是“我們和各部門都是平行的,我們協調難度很大”﹔於是她又想方設法找到了牽頭部門,一番關於“你們做這事有什麼利嗎”、“如果沒有利,你們為什麼要做”的質疑讓與歐陽麗莉一道來的年青同事差點耐不住性子憤然離去,但歐陽麗莉依然很平靜地說“不論您是否相信,這個世界上的確有這樣一批法律人,他們有點傻有點天真,他們就是想為老百姓做些實實在在的事,這是他們的追求,也是他們的價值所在”......
歐陽麗莉(左一)深入基層一線調研一站式調處機制建設,與交警、法院等多部門溝通交流
一年后,這些曾經“教導過她”、曾經“質疑過她”的政法人,無一例外地成為了她最堅定的“同盟”,在推動一站式調處的道路上她不再孤獨:老法官說“歐陽,盡管你不是學法律的,但你骨子裡有追求公平與正義的法治精神,你的真誠打動了我”﹔那位說話不留情面的政法干部說:“歐陽,說實在話,我們現在推出這麼多工作舉措都是沖你去的,與你這樣的法律人共事心裡很舒服”。
保險+法治=理賠更輕鬆+生活更美好
保險,可以讓生活更美好﹔法治,可以不可以讓保險更美好?——這是作為法律人的歐陽麗莉時常思考的問題。有一次,她問一個開出租的小伙“在交警大隊設立一站式調處中心處理交通事故的方式,的哥的姐們覺得好不好”,小伙回答到“很方便,當然好!要是理賠能再簡單點就更好了”。一個“要是”,不僅道出了的哥的姐們的心願,也道出了人民群眾對保險業的期盼。法治,能做些什麼?歐陽麗莉首先想到的是能否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則簡化車險索賠單証,降低索賠門檻,在法律框架下建立全行業統一的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標准——這個想法頗有“自我革命”的味道,推行起來頗有難度。但沒想到的是,不僅廣西保監局黨委很支持,全行業的認識也出乎意料的統一:三個月后,凝結著行業智慧與法治精神的《廣西保險行業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調處理賠統一標准(試行)》出台了,新標准統一了醫療費、誤工費等15項賠償項目的計算標准及單証要求,做到了“賠償標准有據可依、索賠單証能簡則簡”,曾經讓老百姓感慨的“理賠難”問題得到了實實在在的解決。此標准一出,新聞媒體很快便嗅到了它的價值,人民日報海外版、國內版以《廣西車禍理賠告別“馬拉鬆”》為題相繼進行了報道。接下來,歐陽麗莉將關注點轉向了車險訴訟,怎樣減少法律的模糊地帶進而減少爭議讓老百姓不打官司就能拿到賠款成為她要攻克的又一個難點。她的想法又一次得到了法院系統的支持,經過反復調研與論証,2014年9月,廣西高院按照依法公正、以人為本的原則,對訴訟爭議集中的12類問題提出了指導意見,明確了在一定條件下鄉下人能夠按城裡人標准獲賠、一定條件下達到退休年齡的城鄉人員能夠獲賠誤工費等。高院指導意見出台后,她和她的同事們很快便將其融入到保險行業的理賠標准中去,她說“我們向法院的標准靠,就是向老百姓的願望靠﹔隻有標准接軌了,老百姓才不用費時費力地打官司”。
歐陽麗莉在玉林召開的保險業參與一站式調處機制建設督導會做發言
歐陽麗莉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她說蹺蹺板的兩頭分別坐著“調解”和“訴訟”,一頭上去了另一頭就會下來。果不其然,在她和她的法治伙伴們的奔走努力下,廣西交通事故一站式調處工作呈現出新氣象:2014年,全區已設立一站式調處中心111個,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因交通事故處理引發的信訪案件逐年下降,全年信訪案件110件,佔同期公安機關處理交通事故量(16.13萬件)的0.07%;2014年保險訴訟案件總量五年來首次出現下降(-5.8%),億元保費訴訟案件量較2011年下降了三成。
歐陽麗莉(右三)帶領保險公司駐點人員進入南寧一交警大隊調處中心輪值值班
最令歐陽麗莉欣慰的是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調解使交通事故糾紛處理進入“快又省模式”,僅廣西賀州市八步區一站式調處中心一年即可為當事人節省訴訟費用近百萬元。
然而,歐陽麗莉前行的腳步並沒有停下,她和她的法治團隊正在向下一個目標挺進,他們堅信“法治,可以讓保險更美好﹔保險,可以讓生活更美好”......
相關專題 |
· 法治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