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騫參加法治評估工作會議
王國騫,男, 1978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法理學博士,政治學博士后。2006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政策局法規處處長,副研究員兼任機關青聯委員。學習期間,曾獲得第九屆“挑戰杯”飛利浦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擁有全國司法資格考試証書並兼任北京市法學會法理學會常務理事。
對於一名純粹社會科學專業背景的人到自然科學領域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挑戰,博士畢業后王國騫毅然迎接這份挑戰。由於編制有限,王國騫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唯一的一名專職法制工作者,默默在法治工作崗位上完成了法規規章的制定、立法后評估、法律文件與法律文書審核、行政復議案件處理、普法宣傳、科技法律研究和調研、法律咨詢等方面工作。許多政府部門的同行戲言,這在其他部門是一個司(局)所從事的工作。在業務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王國騫不斷加強政治思想學習,積極參與機關青聯活動,先后擔任機關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和“三嚴三實” 專題教育協調小組成員,表現突出,受到黨組的表彰。
甘做科學基金法治的鋪路石
科學基金制度是“舶來品”,科學基金立法工作也面臨著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2007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這是科學基金立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科學基金立法工作也迎來了春天。貫徹落實《條例》,構建部門規章體系的任務十分迫切,在這樣的契機下,王國騫起草了科學基金部門規章體系方案並被委務會議批准。為了實現這個36部規章構成的部門規章體系,委裡專門成立了立法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王國騫擔任立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以及立法工作小組成員。到2015年7月,歷時八年時間,科學基金部門規章體系中包括的部門規章立法工作基本完成。王國騫同志還起草了內部規章體系方案,內容包括65部內部規章構成的規章體系。對30余部內部規范性文件、近110余份法律合同、文書、國際協議進行了審核和修改。行政復議案件處理過程中,王國騫能夠認真了解相對人提出的復議請求,縝密研究案件中的法律問題,草擬經得住法律推敲的復議文書。普法方面,他積極推進科學基金網站普法專欄的建立,開辟專欄滿足科學基金項目管理對科學倫理法律法規的需求, 編輯出版科學基金法律法規匯編,促進科學共同體法律意識的提升。2009年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立法后評估工作小組成員,完成了對《條例》的評估工作,2014年組織科學基金資助與管理法治評估工作,進一步為科學基金法治工作夯實基礎。由於人員編制的限制,無論是立法計劃的起草、還是立法會議的籌備,會議記錄、甚至是會議通知的發送,王國騫都需要事必躬親,從宏觀到微觀,從大事到小事,鍛煉了能力、磨練了意志、錘煉了品格。
王國騫關於科學基金法治願景的論文
徜徉在科學與法律之間
一般而言,法律與自然科學之間似乎存在天然的“區隔”,但是從事科學基金法治工作之后,王國騫對此有了全新的認識。立法保障科學技術的發展,用法律的視角思考科技管理問題應當成為科學基金法治工作的基本理念。而深入的調研無疑是架起科學與法律溝通橋梁的關鍵。 讀博士期間,王國騫研究方向是法律社會學,而且還獲得了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的全國“挑戰杯”特等獎。這些都為其調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王國騫先后組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實施狀況、科學基金依托單位法律問題、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完善措施、科學基金法律顧問制度等20多次工作調研,還通過調研課題的方式支持了科學基金管理中的科研誠信建設、科學倫理問題、知識產權、成果使用等方面的30余項研究,形成了調研報告若干篇,作為執行主編出版了“科學基金法制研究”叢書9本,發表了40余篇調研論文。此外,還參加了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組織的“百村調研”活動,擔任調研組長,撰寫的調研報告編入報告集,並受邀在“青年智庫”系列研討會上做主題發言。
王國騫在青年智庫論壇做主題發言
留給理想一些時間
“法治夢”也是“中國夢”的重要部分,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讓我們離夢想又近了一步。為了貫徹四中全會精神,基金委專門召開黨組擴大會議研究部署法治工作,王國騫負責組織和起草了關於法治工作的工作報告。報告對制約科學基金法治建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明確提出“法治基金”的工作目標,研究制定“科學基金法治工作路線圖”,統籌科學基金立法、執法、普法等各項工作,形成立法、執法、普法、評估、智庫“五位一體”的未來科學基金法治工作總體規劃。王國騫在深入學習黨組擴大會議精神的基礎上,在《中國科學基金》發表了“論科學基金法治體系的實現”一文,系統思考和深入落實“法治基金”的目標。“不久的將來,法治基金的理想就能夠實現,科學基金事業必將迎來更加蓬勃的生機,我為自己能夠作為科學基金法治工作的一枚鋪路石而感到幸福和自豪。”王國騫笑著說。
相關專題 |
· 法治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