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商務部於方:國際規則領域的探索者

2015年09月16日08:2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於方是科班出身學法律的,做學生時的夢想是做律師,終極職業理想是做法官。沒想到畢業以后她既沒有做律師也沒有做法官,而是進入了當時的外經貿部條約法律司,也就是現在的商務部條法司。當時的公務員考試並不像現在這般火爆,她對於是否做公務員還有些猶豫,但進入條法司后發現,雖然是國家機關,這裡卻是一個法律人聚集的、法律氛圍極其濃郁的地方,隻不過這裡所討論的法律問題,大多不是國內法,而是國際規則,尤其是國際貿易規則。於方於是立刻進入了她理想的職業狀態,為了條約中的一個詞如何解釋與同事和領導爭論得面紅耳赤,對她負責審核的法律文件斤斤計較,不放過一個字。應該說,那個時候,她正是處於初生牛犢的狀態,是個法律“愣頭青”。在對外自我介紹時,她仍然得意揚揚地稱自己是律師--她有她的道理,她認為條法司,可不就是商務部的內部律師嗎?

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的愣頭青漸漸成熟了,用她自己的話說,是臉上都寫著資深二字。但是沒有變的還是那種法律人“方腦殼”的性格。她覺得,條法司就是替商務部和國家把門的,任何違反國際規則,違反國家法律的措施,都不能出這道門。在商務部條法司工作,每天接觸的是大量規章、文件的審核工作。她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經常說“不”的人。世貿組織的規則是文件審核中最經常使用的法律依據。她把厚厚的《烏拉圭回合談判文本》奉為聖經,經常翻閱,逐字研究。遇到她認為要發布的政府措施與協定不符時,她就板起臉來說“不行”,搞得前來溝通的部門很懊惱。時間長了她發現,每一項被她說“不”的措施背后,都有很多考慮:鼓勵新興產業、促進就業、保護農民利益等等。她陷入了苦惱,這道門把不好,她就沒有盡到職責,但門把好了,政策目標無法實現,這項工作的價值如何體現?在領導和前輩的點撥下,她漸漸明白,說“不行”是最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體現業務水平的,是說出怎麼才能“行”。如果隻知道“不行”不知道“行”,隻能說對世貿規則的研究還不夠深入。於方感覺自己漸漸明白了一些,開始更加全面地研究世貿規則,除了直接適用的條款,還研究與之相關的其他條款,以至例外條款等等。慢慢的,她在說“不行”之后,還能夠指出一條“行”的路徑。她感覺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了。有人說她成熟了,不那麼“方腦袋”了,但她覺得自己的腦袋還是有點“方”,隻不過現在的國際貿易規則,在她的腦袋裡不再是干巴巴的白紙黑字,而是具有了生命。

十幾年的工作,於方換過幾個崗位,但她最熱愛的,還是世貿爭端解決工作。她提起這項工作的時候,最常用的一個詞就是“過癮”。她沒想到在行政機關中還能夠有機會從事這樣訴訟性質的法律工作。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構,就像一個司法機關,以世貿規則為適用法律,對成員之間的貿易爭端做出裁決。能代表國家進行訴訟,一種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有一次,某商會代表我國禽肉產業來反應歐盟對我們出口禽肉的歧視性限制措施。禽肉產業的就業人員大約5萬人,大多數是農民,他們為了通過歐盟嚴格的質量檢測已經投入了數億元,歐盟限制措施的出台使他們的投資可能無法收回,企業面臨破產的危險。在此之前禽肉產業已經通過各種交涉途徑向對方政府反映情況,但對方並不予以考慮,還言之鑿鑿地主張自己的措施完全符合世貿規則。這時候,於方的執拗勁又上來了,她覺得任何國際規則的內核都應該是合理性,明顯歧視我們農民生產的禽肉,這樣的措施與多邊貿易規則的精神是不符的。她一頭扎進了各種法條、裁決先例中潛心研究,最終她的意見得到了絕大多數專家的支持。現在這個案子起訴了,數百家出口企業的權利即將得到伸張。

我訴歐盟緊固件反傾銷案是於方傾注了大量心血的又一個案子。那是應我國緊固件企業的要求,對歐盟反傾銷措施中的不公平做法發起的爭端案。這個案件獲得了重大體制性勝利,歐盟修改了其國內立法,也對其反傾銷措施進行了修改。但在措施修改后,仍保持了較高稅率。在為體制性勝利歡欣鼓舞的同時,於方認為歐盟對於反傾銷措施的修改只是換湯不換藥,涉案企業的利益沒有落到實處。她又開始把精力放在執行之訴上,准備把歐盟的執行措施進一步訴諸世貿組織。這是我國針對其他世貿成員執行世貿裁決的措施發起的第一起執行之訴,大家都沒有經驗。分析歐盟的執行措施、查閱案卷、對比原審專家組和上訴機構的裁決,於方不知加了多少班,與外國律師的越洋電話會經常進行到深夜。起訴方案終於確定了,針對歐盟執行措施的第一槍打響了,於方和她的團隊,正在滿懷信心地等待著世貿組織執行專家組的裁決結果。

世貿組織的規則利益,最終落在成員的產業和企業上。讓中國的產業和企業切實享受到規則利益,正是作為商務部負責世貿爭端解決官員的職責所在。於方暗暗覺得,她在這裡面也盡了一份微薄的力量,盡了自己應盡的職責,她的法律人夢想,終於覺得有一種踏踏實實落地的感覺。

作為一個從裡到外的法律人,她熱愛法律工作,從法律分析本身就可以獲得深深的樂趣。她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有機會從事世貿爭端解決這樣一項工作。在閱讀世貿裁決報告的過程中,她覺得這裡面是一種真正的法律分析,微妙的利益權衡,建立在嚴密的邏輯推理基礎上。在這個領域浸淫時間長了,她越來越發現,對規則的解釋實際上是雙刃劍,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政府,在關注個案正義的同時,還必須兼顧體制性利益,兼顧條約解釋對各成員未來貿易實踐的深遠影響。應該說,探求條約的原意,是爭端各方和世貿爭端解決機構共同的任務。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雙方捍衛自己的利益,寸步不讓。但這又是始於和平終於和平的爭端,在爭端雙方對峙激烈的聽証會上,她的思維會偶爾神游:這些一百年前本是會造成各國兵戎相見的爭端,如今卻可以消散在聽証會雙方唇槍舌劍的論戰中。想到這裡,她會瞬間被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深深感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高巍、秦華)
相關專題
· 法治人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