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楊金海在第二屆“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研討會”上的致辭

2015年09月08日13: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第二屆“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研討會”上的致辭

楊金海(中共中央編譯局秘書長、研究員)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同志們,大家上午好!

今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開局之年。最近我們又在隆重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歡聚在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召開第二屆“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共同研討“時代發展與社會主義理論創新”這個會議主題,特別是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這裡,請允許我代表會議的主辦方之一中共中央編譯局,對會議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領導、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會議的東道主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以及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的同事們為會議的周到安排和所付出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去年我們幾家在這裡已經舉辦了第一屆“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研討會,今年是第二屆,我們期望把這個研討會打造成一個長期的高水平的具有國際視野的研討“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問題的重要學術平台,旨在促進我們各方的友好合作,通過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以世界眼光、戰略思維、歷史視野、未來意識為特點,深入研討“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的相關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這有助於我們從世界潮流發展的高度看待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特別是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同時有助於我們從中國發展的視角去思考世界發展的問題。

這次研討會的題目很好。圍繞這個題目,可以從時代發展和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的高度,特別是從國際比較和歷史比較的高度,深入研究社會主義創新問題,特別是深入研究“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以及推進人類的文明進步提供理論智慧。我想借這個機會,就“‘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國家治理現代化”這個問題談幾點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參考。

近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思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是對黨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科學總結,標志著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方略的基本形成,為推進我們黨和國家今后若干年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新發展,特別是對制度體系的創新發展,其中包含著一系列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是歷史的必然。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為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

首先,這是對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大家知道,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曾經提出了具有深遠意義的中國發展戰略思想。上世紀60年代初,毛澤東就曾提出過“兩步走”發展戰略,即實現“四個現代化”需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用10-20年時間建立起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我國工業水平大體接近於世界先進水平﹔第二步是再用20年左右時間,到20世紀末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即第一步,到80年代末,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世紀末,經濟總量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基本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經濟總量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00年,“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已經實現,人民生活水平基本達到小康。進入21世紀后,我們黨進一步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即第一步,到2010年,經濟總量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第二步,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普遍達到寬裕的小康水平,各項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今天,從新的“三步走”戰略來看,我們已經順利完成了第一步任務,現在正在走第二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是為完成這一歷史階段的任務而提出來的。

其二,這是解決我們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必由之路。大家知道,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綜合國力顯著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然而,我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十分突出。比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群眾生活困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突出,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一步明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是為解決這些時代課題而提出來的。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一個有機整體。

其中,“第一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到建黨一百周年時要實現的目標,這是十八大確定的“兩個一百年”目標之一,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目標的關鍵一步。隻有這個目標實現了,才有可能實現第二個目標,即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后三個全面”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第一個全面”的根本途徑和方法。這四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格局。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總特征是推進治理現代化。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一個總特征是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換句話說,抓“治理”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的“新”之所在。為什麼這樣說?比較一下前30多年不同階段的改革開放特點即可明白。上世紀80年代,我們改革開放的主要特點是抓“改革”,即開拓創新,破除舊的體制機制,嘗試建立新的體制機制﹔而且,主要是抓經濟改革,解決人民群眾的衣食溫飽問題,新的制度體系還處於早期發育階段。90年代,我們確立了具有長遠意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階段的顯著特征是抓“發展”。但就總體而言,這一階段的改革發展仍然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就是抓國有企業改制、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等,新的制度體系仍然處於發育形成階段。進入新世紀后的頭10年,我們確立了具有長遠意義的科學發展觀,這一階段的顯著特征是追求各個方面的和諧“穩定”,不僅抓經濟發展,也抓社會建設、生態建設等。但就總體而言,這一階段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還處於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科學規范的社會治理體系,加之30多年發展積累的矛盾和問題越來越多,形成了黃金發展期與矛盾凸顯期並存的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面臨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治理整頓,既要承續前幾十年的成果和經驗,深入推進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保持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較高速度,同時又要消化和解決長期積累的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矛盾問題,包括經濟轉型問題、發展差距問題、消極腐敗問題、黨風社會風氣不純問題等,使得改革、發展、穩定、治理等各項工作目標更加明確,方向更加正確,制度更加規范,打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升級版。

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需要在推進治理現代化方面下功夫。

“四個全面”的每一個方面要落實到位,都需要有具體的抓手,這就涉及到具體的體制機制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兩個方法的工作,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二是全面依法治國。這兩個方面又不可分割,相輔相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是要從總體上協調各個方面的改革發展,力求使得各個方面改革發展相互配合,全面推進,打造改革開放的升級版,並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全面依法治國的任務是要使得這些改革發展的制度性成果定型化,包括將我國的基本制度以及相關的戰略、政策、措施和運行體制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這樣就能夠保証改革到位,並逐步克服以往“人治”問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在我國,實現治理現代化還有一項十分關鍵的工作,就是黨的建設。所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最后一個全面就是“全面從嚴治黨”。實現治理現代化,最后還要從人們的思想觀念上解決問題。所以,在抓依法治國的同時,還要加強以德治國,對全社會成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等。總之,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法治國家,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深入研究、精心設計、認真實施。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加強對中外現行國家治理體系的比較研究。

要在國際比較中總結我們的制度優勢和發展經驗,增強制度自信。通過國際比較可以發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至少有四大優勢,即穩定、高效、和諧、和平。我們的改革發展至少有四大特點或經驗,即堅持新社會主義觀、實行增量改革、主張中庸和諧、堅持黨的堅強領導。推進我國的制度創新要繼續發揮這些優勢和經驗,不能自卑自棄,崇洋媚外。當然,我們要積極借鑒國外的好經驗,包括發達國家在完善政府治理、鼓勵社會組織參與治理等方面的經驗。在這些問題上,我們還應當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原則﹔應當把西方國家治理體系的資本主義性質與其中所蘊涵的人類政治文明成果區分開來,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包容的精神,積極吸收人類政治文明的成果。但一定要結合中國實際,靈活運用這些經驗,不能照抄照搬。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治理思想和實踐經驗的研究借鑒。

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蘊涵著豐富的社會治理經驗。我們今天的治理體系,既包括對傳統治理體系的超越,又包括對其中優秀成果的繼承。認真總結我國古代治理中的民主性精華,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比如,我國秦代實行的郡縣制,已經具有了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特質,現代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實行類似的制度。又比如科舉制,是中國古代培養和選拔社會治理人才的重要制度,為選拔精英人才進入國家治理體系、實現精英治國的政治理想提供了制度保証。現代西方的公務員考試制度汲取了這一成功經驗,均採取類似辦法。又比如協商制度,是中國古代從國家層面到家族層面所普遍採用的治理方法,其核心精神就是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盡可能照顧到各方面利益,保持社會關系的和諧。實踐証明,這種協商制度包含豐富的民主精神,是形成社會共識的重要途徑。此外,中國古代的議事制度、內閣制度、監察制度等都有不少合理之處。隻有深入研究中國古代治理理念和實踐,才能深刻理解當代中國治理體系形成演變的歷史文化基因,也才能更好地借鑒古代優秀的治理成果,同時,剔除傳統治理文化中的糟粕,與時俱進地推進我國治理現代化。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這個話題,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這次研討會一定能夠取得這方面的豐碩思想成果,並增進我們之間的友誼。最后,預祝大會圓滿成功!祝願大家在上海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謝謝大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高巍、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