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疆干部講述新疆故事

援疆路上感動常在

方兆瑞

2015年08月31日14: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新疆是個神奇美麗的地方,援疆是份光榮和神聖的事業。因為援疆,我們援疆干部人才總能被人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因為援疆,我們得到了平時難以期盼的榮譽﹔因為援疆,我們進一步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正是因為援疆,我們有機會接觸了一些人和事,讓我們在付出的同時,也收獲了滿滿的感動和愛。如果說援疆人是值得歌頌和贊美的話,那麼扎根新疆的人更加值得我們大聲歌唱。

結交了一位“帶頭”大哥

他是我到受援單位認識的第一人,他也確確實實是受援學校的第一人,他就是阿克陶實驗中學的校長——歐陽霆。 2014年2月底,我們江西省第八批援疆教師二組11人抵達受援地——阿克陶縣,對於這些從未涉足新疆這塊土地的老師們來說,可謂是兩眼一抹黑、舉目無親。這時,一位身材高大、慈眉善目的中年男子來到我們的住處,給我們帶來了親人般的問候和關懷,把我們領進受援學校,帶我們參觀,熟悉環境﹔對於我們的工作安排,他更是考慮再三,既要讓我們盡快適應這裡的教學,又要最大程度地發揮我們的傳幫帶作用。為此,他從七年級特意調整一個班出來,組成“江西實驗班”,從援疆教師中挑選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生物等學科各一人,擔任實驗班的具體學科教師,並指派一名責任心強的援疆教師擔任班主任。

“你們不遠萬裡而來,人生地不熟,在這裡我就是你們的親人”這是他對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去年端午節那天,他請我們聚餐,吃粽子﹔中秋節到了,他自掏腰包給我們每個人買了一盒精美的月餅,還和我們一起賞月﹔古爾邦節來了,他又帶我們去少數民族老師家過節,感受濃濃的民族節日氛圍。生活上他是我們的好大哥,工作中他更是我們的好表率。

每天清晨,他總是早早地站在校門口,微笑著迎接各位老師和學生的到來,從寒冬到酷暑從不間斷。今年的5月11日,當地來了一場沙塵暴,大家戴上口罩、捂得嚴嚴實實的,紛紛躲進房子裡﹔他卻仍和往常一樣,與值周老師一道堅守在校門口,不多久,他的外套上已落了一層薄薄的土,當我上前勸他進辦公室,他卻笑著說:“沒事,天上正下著‘美容霜’呢。你們江西可沒有吧!這可是咱們這裡獨特的風景,方老師,你要跟我一起來好好享受一下”。古人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有這樣一位吃苦耐勞、樂觀執著的校長作榜樣,誰還好意思無緣無故遲到、早退。正是在他的嚴於律己下,這所擁有三百多名教師、三千多名學生的民漢合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得以嚴格有序地執行。正是在他的影響下,我們援疆教師也自覺地認真遵守學校的工作紀律,不享受任何特權。

這位流淌著兵團人血液的疆二代,把“無私奉獻,艱苦創業”的兵團精神帶到了地方,用他的人格魅力影響著身邊的人。這樣一位甘做表率的“帶頭”大哥,值得我們援疆人用力、用情、用心,去學習他、去親近他、去結交他。

找到了一個溫馨的“家”

有句話叫:“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離家時”。援疆人對家的思念和渴望是無比強烈的,是無法取代的。如果能把家安在新疆,那該多好!可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我這願望很快就實現了,我在這裡居然找到了一個“家”,一個能緩解我思親之痛的 “家”,一個讓我時刻感到溫馨和幸福的“家”。下面就介紹一下我的“家庭成員”吧!

一個家要有家長,他是權威、是主心骨、是德高望重的﹔可我們這個家卻是“小鬼當家”。李倩,一個二十多歲的大姑娘,一位疆三代,人雖說年輕,可為人處世卻十分干練,不僅是語文組的組長,而且兼任學校團委書記﹔有時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了,她還要去客串校園解說員一職。記得去年我們剛來受援學校,是她親自到校門口把我這個大叔領到語文組這個“家”,安排好桌椅、書本、課表,把我照顧的無微不至。她的熱情和能干讓我感動和佩服,與她一見如故,結為忘年之交。

“家有一老是個寶”,成新芳老師就是我們語文組的寶,四十剛出頭的年紀,卻儼然以元老身份自居,沒辦法,誰叫人家教齡長。這所民漢合校,十年前還沒有合並時,她就已在這教書多年,就連我們的“小家長”李倩也曾是她的學生。成老師是個開朗活潑、愛熱鬧的人,對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不把我當外人看待,隻要我倆在一起,總能聽到歡聲笑語一片。我最愛向她打聽前幾批援疆教師的趣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從他們的逸事中我有所借鑒、有所啟發:援疆工作做得如何?要聽聽你走后別人的議論,這可以說是最真實、最客觀的評價。成老師的教學水平也像她的教齡一樣是元老級別的,年年帶畢業班。學校對於這樣一位“校寶級”人物,怎可輕易放過?所以在上個學期成老師離“家”出走了,任學校教研室主任去了。

再來說說我們“家”中的一位女俠——龍文君,我們昵呼她“小龍”,“小龍”與江湖中的“小龍女”性格迥異,這位四川版本的龍妹妹性格豪爽、待人真誠、做起事來非常認真。她是九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管理學生特別有方法,既嚴厲苛刻又疼愛有加。前一秒鐘,她大發雷霆、大聲呵責,如俠女附體﹔后一秒鐘,她輕言細語、關懷備至,母愛的光芒讓學生如沐春風。真可謂愛之深恨之切,一個愛生如子的老師,怎能不可愛、不可敬?她與我們援疆教師淵源頗深,她的丈夫就是克拉瑪依的一位支教老師,她用實際行動支持了支教工作,也成為了受援單位和支援單位的一段愛情佳話。

這就是我可親、可愛、可敬的“家人們”,她們真誠、善良、熱情,正是有了這些“家人”的陪伴,援疆路上的我,再也不會感到孤獨和寂寞。

擁有了一群自己的“孩子”

來援疆前,12歲的兒子淚眼漣漣問我:“爸爸,你為什麼要去援疆?你可以不去嗎?”看著孩子的淚臉,我哽咽無語,希望他長大后能理解:並不是爸爸不愛他,而是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群孩子更需要我。

一來到受援學校,我就被安排擔任“江西實驗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是許多老師不願做、不敢做的事,因為太辛苦、太勞累、太操心了﹔但“欲達高峰,必忍其痛﹔欲予動容,必入其中”。要愛學生和讓學生愛上你,那你就必須去做班主任。我很慶幸自己擔任了這一職位,讓我擁有了一群自己的“孩子”。

轉變最快的孩子——阿布都馬那提,一個柯爾克孜族男孩。剛開始接觸時發現他就像一匹野馬一樣不守規矩,上課遲到、下課打鬧、還愛給你惹事,常常與別的班級孩子發生沖突。一個學期下來,去德育處“挂了幾個號”,再發展下去就要退學了。我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多次找他交談,指出他愛沖動的缺點,並根據他擅長球類運動的特點,讓他牽頭組織班上男孩與別的班級開展籃球賽、足球賽,通過活動分散了他們的精力、鍛煉了他們的組織能力。現在他就像一匹馴良的千裡馬一樣,不僅守規矩、懂禮貌了,還成了我不可或缺的小幫手,盡心盡責地幫助我管理班級。

最粘人的孩子——阿布都乃比·肉孜,一個維吾爾族男孩。他剛來我班時不愛學習、不愛勞動、還時常逃課,經過我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幫助,他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缺課了、勞動積極肯干了、作業認真完成、學習勁頭也上來了。更讓我欣慰的是對我的感情也特別深厚。以前在路上,見到我就跑﹔現在隻要在路上看到我,他都會主動過來陪我一起走,跟我很親近。我問他為什麼要這樣?他說:“擔心老師一個人走路寂寞,想陪您多說說話”。

在前不久學校進行的教師教學情況問卷調查中,有學生寫道:“我們的老師課堂上風趣幽默,具體生動,重點突出﹔課后像父親一樣關心每位同學,對我們一視同仁,從不歧視。我真心希望老師能一直教我們。”看到這樣的評價我倍感欣慰,在播撒愛的種子后,自己收獲了一份份沉甸甸的愛。(作者系江西省援疆干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