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讓青春奉獻在基層——撫順市積極探索做好大學生村官工作紀實

於頌

2015年08月26日16: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城裡的孩子到咱鄉下來能干點啥?能吃得了苦嗎?我們不要行不行?”

“大學生村官也挺好的,還真能待得住,能吃些苦,不用村裡出錢給工資,還能干活。”

“兩年時間可真快,真是舍不得讓他們走啊,要不是怕虧了這些娃,真想讓他們一直留在咱村裡。一定得再給我們派個大學生村官啊!離了他們,村裡的活兒沒法干了。”

從對大學生村官的排斥、拒絕到想方設法爭搶,有大學生村官的村(社區)成了其他村(社區)羨慕的對象,沒有大學生村官的村(社區)干部甚至多次找到縣區、鄉鎮(街道)領導,搶著要大學生村官,如今大學生村官在撫順可真成了“香餑餑”。

2008年,遼寧省啟動了選聘大學生村官的工作。8年來,撫順市先后接收了7批共253名大學生村官。全市大學生村官共發展創業項目10個方面40余項,完成調查報告130篇,撰寫《村官日記》240余萬字,提出合理化建議200余條,開展科普講座400余場,培訓農民1.8萬余人次,涌現出了一大批在基層發光發熱的優秀大學生村官。

為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村官的管理和服務,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大學生村官,撫順市委組織部把做好大學生村官工作作為輸送培養農村和城市基層建設帶頭人的“強基工程”,培養造就有基層工作經驗、對人民群眾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質領導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結合地區實際,創新大學生村官工作方法,探索建立大學生村官管理服務長效機制,努力打造大學生村官品牌。

崗前培訓接地氣,讓“水土不服”變“入鄉隨俗”

“剛到村裡時,恰逢村裡山林要對外承包,村書記准備讓我擬訂合同,但是村主任對我的能力不太信任,不讓我參與。”“村裡的孫某和鄭某因為部分土地歸屬問題發生了矛盾,雙方都說對方多佔了自己家的地,爭執不下,甚至大打出手。”這些都是大學生村官剛步入基層就面臨的問題。大學生村官走出“象牙塔”就邁進了基層之門,雖然他們有知識、見識廣、思路新,但是面對基層各種復雜的問題,往往會出現學無所用、“水土不服”的問題。為幫助大學生村官迅速度過“過渡期”,盡快融入基層工作,撫順市委組織部針對大學生村官的特點精心設計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計劃。

重點圍繞理想信念、黨史國情、革命傳統、模范人物和政策方針“五大板塊”,組織大學生村官學習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村官工作政策,學習“當代雷鋒”郭明義、“草鞋書記”楊善洲、“人民村官”沈浩和“好支書”張金柱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學習全國十佳大學生村官服務基層的先進經驗,組織收看《大國崛起》《信仰》等理論文獻紀錄片,參觀慶祝建黨90周年圖片展,邀請老紅軍、老黨員作報告,開展“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增強村官跟黨走的自覺性,把到基層任職作為豐富人生閱歷的難得機遇,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意志、提升境界的重要課堂,滿懷激情投身黨的事業,投身基層工作。

通過“七訓”確保大學生村官“知五情”,即通過全市干部教育主體培訓、縣鄉專題培訓、村兩委成員集中培訓、鄉村兩級“導師帶徒一對一”培訓、新任村官崗前培訓、實用技能培訓、在線學習平台和遠程教育站點網絡培訓,使他們知市情、知縣情、知鄉情、知村情、知民情。

創新開展“實戰案例”培訓。2010年,撫順市委組織部推出了通過“實戰案例”培訓大學生村官,提高其在村工作能力的新型培養模式。由往屆大學生村官將自己在工作期間遇到的最棘手問題作為“實戰案例”,以“面對面”的形式,對新任村官進行提問,后者要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和現有經驗進行案例模擬回答,再由提問者對回答者作出點評,並介紹自己的成功實戰經驗。這種新型培養模式不僅克服了傳統培訓模式單一、刻板的缺點,以生動活潑的形式由往屆村官對新任村官進行言傳身教,引導新任村官迅速找准角色定位,更是突破性地從實踐角度出發來檢驗理論,再用提煉總結后的理論指導實踐,有效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2013年年初,撫順市委組織部出版了《大學生村官在村工作實戰案例》一書,收錄了100余名大學生村官在基層獻策獻力的真實故事,摘選了一名大學生村官的《工作日記》,共分為“農村建設篇”“農業生產篇”“農民生活篇”和“心路歷程篇”,案例部分按照“案例背景”“主要做法”和“啟示”三大板塊的模式,鮮明清晰地為大學生村官理順在基層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為今后進一步開展新老村官“實戰面對面”活動提煉了理論精華。通過“實戰案例”培訓,新村官經歷了一次實踐洗禮,信心滿滿地推開基層之門。

搭好舞台,讓大學生村官甩開膀子干出名堂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在基層工作,老百姓不看你怎麼說,隻有做出了名堂,真正為他們謀了福利,他們才會接受你。”參加全市青干班的大學生村官劉洋如是說。

撫順市委組織部一直在引導大學生村官在兩年的任職期內不虛度、有作為,真正在為基層做實事、為百姓辦好事方面狠下功夫。

通過開展“四百”活動引導大學生村官“情系民”,堅持開展“說百姓話、進百家門、問百家事、解百家難”活動,讓大學生村官和群眾打成一片,共同勞動,共同娛樂,共同發展,他們晒黑了皮膚,手磨出了老繭,被群眾親切地稱呼為“兒子”“閨女”。新撫區千金鄉的大學生村官王美珠進村不到一年時間就幾乎走遍了每戶村民家,為了給有困難的村民多做些事兒,她每走訪一戶低保戶、邊緣戶,就將他們的情況寫進《村官日記》中,家裡有孩子需要輔導的她就主動上門輔導,家裡缺少勞動力的,到農忙時候她就去幫著種地收割,家裡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她經常上門幫著打掃衛生,還積極為這些貧困戶向上級爭取扶持資金。在千金鄉丁家村,提起大學生村官王美珠,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

“師傅”領進門,扶上馬再送一程

通過幫帶、引領、傳授大學生村官工作方法,組織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負責人與大學生村官“結對子”傳幫帶,幫助大學生村官熟練掌握農村工作、創業政策、法律法規、社會管理、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實務。

大學生村官初入基層就有了三個“師傅”,各縣(區)的“師傅”負責思想上引領,把好思想關﹔各鄉鎮(街道)的“師傅”負責幫助他們學好與工作有關的各項政策法規,把好知識關﹔各村(社區)的“師傅”負責手把手教村官基層工作方法,如何與基層群眾打成一片,處理好各種復雜問題,把好能力關。去年,全市開展基層組織陣地建設,市委組織部積極引導全市大學生村官依托村(社區)級活動場所主陣地,充分發揮知識水平高、適應能力強、掌握信息技術快等優勢,竭力為基層組織陣地建設當好“工程質量監督員”“施工單位協調員”“惠民實事辦理員”,真正把基層組織陣地建設成為群眾滿意的“精品工程”。

通過創業扶持鼓勵村官想事干事,從項目論証到實施全程給予個性化扶持,市農委結合新農村建設給予資金技術支持﹔市科技局結合科技特派行動開展科技服務﹔各縣(區)開展“村官創業春雨行動”,建立“村官創業指導團”召開創業座談會,設立“大學生創業項目基金”提供全額貼息貸款擔保。2010年3月,新賓滿族自治縣大四平鎮馬架子村大學生村官劉洪秀提出通過種植冷棚香菇帶民致富的想法。撫順市委組織部協調市農委、農林辦、市人民銀行、縣委組織部、縣人民銀行、縣農發局等相關部門一同來到劉洪秀所在村實地考察,在確定方案可行后,市人民銀行協調新賓滿族自治縣農村信用社,為他提供了3萬元的貼息創業貸款﹔市農林辦和縣農發局為他資助了兩套700平方米的大棚鋼筋骨架,並為他介紹了兩名種植冷棚香菇的技術顧問。當年,劉洪秀種植的兩棚香菇產菇8000余公斤,淨利潤達2.5萬元,在馬架子村引起了強烈的反響。2011年有36戶村民和他一起發展冷棚香菇,形成了擁有120個大棚的集中、連片香菇種植區。

“三把標尺”,考量新農村領跑人

“不去上班可不行,市委組織部經常到村裡暗訪,事先我們都不知道,在我們市,村官干好干壞可真不一樣。干得好,有什麼好事兒組織總會第一時間想到,干得不好是會被訓勉甚至解聘的。”老大學生村官在大學生村官QQ交流群裡這樣跟新大學生村官傳授心得。

做好大學生村官管理工作,是穩定村官隊伍、促進村官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撫順市委組織部嚴於管理,以協調機制、制度建設、考核監督“三把標尺”考量大學生村官的作為,確保他們在任職期間有進步、有業績、有貢獻。

在協調機制上,建立了市委組織部牽頭抓總,市委宣傳部、市人社局、財政局、農委、科協和團市委等單位共同參與的村官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實行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動的工作協調機制。每到新一屆村官到任前,市委組織部都組織召開村官工作聯席會議,與會單位一同研究大學生村官生活補貼、培訓教育、創業扶持、成長進步、樹立典型、對外宣傳等相關問題。

在制度建設上,市、縣(區)分別制定了《選聘生管理辦法》,明確了四級組織做好大學生村官工作職責,建立了村官信息庫和考核檔案,做到各級組織職責明確、任務明確、目標明確。市委組織部為大學生村官發放了《大學生村官工作日志》,將《撫順市大學生村官管理辦法》印在日志中,時刻提醒村官哪些事必須做,哪些事不能做,怎樣做才能在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等次。要求大學生村官將在村工作情況、思想狀況記錄到日志中,每個季度撰寫本季度工作總結和下季度工作計劃,並請村(社區)書記和鄉鎮(街道)分管領導分別寫下評語並簽字。市委組織部每半年檢查一次大學生村官工作日志,縣(區)委組織部將大學生村官工作日志作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的一項重要依據。

在考核監督上,堅持“管理看制度、考察看基層、認可看群眾、評價看業績”原則,實行“全方位立體考核”,採取組織考核與群眾評議相結合、日常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科學評價每名村官的現實表現,並及時提出督導意見。建立了大學生村官“百分制”考核工作機制,大學生村官工作滿一年后,由鄉鎮(街道)黨委組織大學生村官進行述職,並由所在村(社區)的群眾代表、黨員代表、村(社區)干部、鄉鎮(街道)分管領導、鄉鎮(街道)黨委主要負責人5個群體,按照履職情況、創業富民、述職述廉評議、群眾評價和組織評價5個方面進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市委組織部在縣(區)考核的基礎上,由部領導帶隊深入大學生村官所在村(社區),通過與村(居)民代表、村(社區)“兩委”班子、鄉鎮(街道)負責同志交流,聽取大學生村官匯報,查看《村官日記》等方式,詳細了解他們發揮作用和思想變化情況,通過這些第一手情況調整和指導基層的大學生村官工作。2008年以來,撫順市委組織部對218名大學生村官進行了年度、聘期考核,其中113名大學生村官獲得優秀等次,105名大學生村官獲得稱職等次,無一人有不良反映。

暢通“出口”,留得住也流得動

“沒有兩年的村官經歷,沒有各級組織的培養,讓我當這個副鎮長還真就當不好。”清原滿族自治縣南山城鎮副鎮長馮晨如是說。她是撫順市2010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被評為遼寧省首批“十佳大學生村官”,任職期滿后,通過選舉成為南山城鎮的副鎮長。

隻有解除大學生村官的“后顧之憂”,才能確保大學生村官留得住、干得好。為了大學生村官能夠扎根基層、安心干事創業,撫順市為大學生村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更為他們期滿后的出路掃平了障礙。

撫順市建立了崗位安排考察機制,由市、縣(區)組織部門組成考察組,按照“班子團結、發展良好、交通便利、確保安全”原則,對任職村(社區)進行實地考察。考察過程中不隻看硬件環境,還要對村(社區)班子進行“面試”。建立了工資待遇預支機制,將大學生村官補貼資金列入市財政年度預算,在上級資金到位前,提前預支,保証按時足額發放﹔建立了生活條件落實機制,將需要住宿的大學生村官安排在鄉鎮政府,食宿享受鄉鎮干部待遇﹔建立了工作條件督導機制,為每名村官配備了辦公桌椅和專用電腦,保証大學生村官順利開展工作﹔建立了親情聯系疏導機制,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組織各指定一名負責同志與大學生村官建立“親情聯系”,24小時開通熱線電話,解決思想困惑,鼓舞干勁兒,保証大學生村官身在基層、心系基層、扎根基層。清原滿族自治縣人才辦主任施曉英就是大學生村官中最有名氣的“知心姐姐”,清原的大學生村官們無論在工作中碰了壁還是在生活中碰到坎兒,都會找她訴訴苦,讓她幫忙出出主意。

為暢通大學生村官出口,2009年,遼寧省出台了《遼寧省選聘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管理辦法》,提出“4+1”流動渠道。“4”就是通過選舉繼續留任村干部,定向考錄公務員,定向選拔選調生,招聘到縣、鄉事業單位,“1”則是鼓勵和支持大學生村官繼續學習深造和自主創業。撫順市認真落實省裡關於村官流動的相關政策,在定向考錄公務員中,力爭多拿出好的、適合村官轉崗的崗位,為五屆轉崗大學生村官爭取了23個市直崗位、47個縣區崗位,並在鄉鎮換屆選舉中,積極推薦大學生村官參與選舉,優先選拔。在2012年撫順市鄉鎮換屆選舉中,有6名大學生村官進入鄉鎮政府班子任職。已轉崗的五屆大學生村官中,已有5人成為鄉鎮、街道班子成員。

8年來,撫順的每名村官都能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有的自費編印《農村生產生活100問》發給村民,有的免費開辦留守兒童補習班,有的成立殘疾人協會、資助失學兒童,有的積極為村裡出謀劃策、助推產業發展﹔大學生村官劉洪秀帶領農民建成3個香菇種植基地,每年幫助全村增收100多萬元,他還作為我省唯一的大學生村官代表參加了團中央組織的中日青年友好訪問交流活動﹔大學生村官馮晨為村民辦起了《老百姓報》,受到村民的熱烈歡迎,還光榮地成為全省首屆“十佳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王曉晗為村民辦圖書室、開展科普服務受到村民歡迎,並當選為撫順縣最年輕的縣政協委員。全市大學生村官中21人被評為“市優秀科普志願者”,大學生村官白麗娟、解琳、邸紅、劉洋、趙琳婉先后被評為市“三八紅旗手”。撫順市大學生村官事跡先后被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欄目、中國網絡電視台、《中國組織人事報》《遼寧日報》等中央和省級媒體報道。 

遼寧《共產黨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