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親人在身邊,燕振昌深夜溘然長逝,陪伴他的是昏黃的台燈和一本還沒有寫完的工作日記。在他身后的書櫃裡,另外93本工作日記整齊排列,記錄著燕振昌44年基層工作的點點滴滴。
44年前,高中畢業的燕振昌接任水磨河村村支書,40多年間他幾次放棄進城當國家干部的機會,留在了水磨河,堅定地相信“農村也能干出大名堂”。在燕振昌的帶領下,昔日貧困的水磨河村蛻變成長葛市第一個億元村,燕振昌用實際工作詮釋著基層干部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
致富三級跳,讓村民過上安生日子
“水磨河,水磨河,磨來磨去災禍多,十年種地九年荒,男女老幼掉苦窩。”
老人們回憶,以前的水磨河村窮得揭不開鍋,人均耕地不到7分田。1971年,剛剛接任村支書的燕振昌在日記裡記下了自己的願望:一定要讓村民過上有房住、走好路、能讀書、有玩處的安生日子。
“他腦袋活泛兒想法多,想過修路,想過建房,可哪樣沒錢能行?一窮二白再靈光的腦瓜子也犯難。”時任水磨河村村主任張漢卿說。被貧窮逼到死角的燕振昌下定決心:“辦集體企業,給大隊多產點東西、多積點錢。”
辦廠離不開人才,為了聚集人才燕振昌把大隊裡所有“有本事、有手藝”的能工巧匠集中起來,張羅起了農機配件廠。又陸續建起了面粉廠、冰糕廠、機瓦廠……到1981年,村裡十幾家集體企業每年給村裡上繳利潤超過30萬元。
在村民們還沒從溫飽無憂的幸福中緩過勁兒來,燕振昌又開始琢磨起了“股份制企業”。在燕振昌的帶領下,水磨河村以土地、廠房入股,吸引村民社會入資,辦起了村造紙廠,成為河南省第一批股份制企業。幾年間,水磨河村吸收股金800多萬元,辦起了50多家企業,成為長葛市第一個工農業總產值超億元的村子。
現在的水磨河,投資百萬元以上企業超過50家,2014年水磨河村年產值超過4億元,人均收入近2萬元。“吃住水磨河,好像在長葛。出門能掙錢,一月兩三千。”40年后水磨河又有了新民謠,80多歲的村民張中斗感慨:“沒有燕振昌哪有這安生的好日子。”
94本日記,百姓事用筆頭刻在心上
2014年12月12日凌晨,突發心梗的燕振昌倒在了辦公桌上,桌面上攤開的工作日記寫到第四條便永遠地停止。44年的村支書工作中,燕振昌每天都會記錄下前一天的工作和當天的安排,留下了94本工作日記。“百姓再小的事都不能忘,記在筆頭下,更要刻在心頭上。”燕振昌說。
水磨河村從來不缺水,村西的幸福湖澆灌著水磨河村90%的農田,但2008年底幸福湖卻驟然干涸,湖水驟然干涸,近4萬人的吃水和灌溉出了大問題,以前一扁擔就能提出一桶水,現在打到300米也見不到水影,4000多畝庄稼連續4年顆粒無收。燕振昌焦慮地在日記中寫道:“村民發現,幸福湖突然干了……”
燕振昌多方考証,發現幸福湖水干涸源於附近煤礦透水事故。雖然愁眉擰成了個疙瘩,但燕振昌向村民承諾:“無論多難,我保証給子孫后代留一方清水。”經過幾個月協調,2013年終於建成礦井排水引入幸福湖的水利工程,並配套建設了2.56萬畝的田間灌溉工程,干涸了6年的幸福湖重新碧波蕩漾。
每天清晨村兩委班子會前,燕振昌都會繞著村子轉一圈,“燕書記常說,村民找到村裡都是作難的事,村干部一定要記在心頭,千難萬難不能讓群眾為難。”水磨河村委干部韓慧君說。
“五不沾邊”,不佔便宜淨吃虧
水磨河村有黨員170名,每次開黨員會在家的黨員全部都會參會,甚至連90多歲的老黨員趙春生,也會讓家人用輪椅推來開會。“燕書記以身作則給黨員干部帶了個好頭,全村沒有一個人不支持他工作的。”村委委員燕鬆軍說。
燕振昌年輕時就是杆“老煙槍”,可在30年前他突然把煙給戒了。原來在建設新村時,不少村民為先建自家房給燕振昌送煙,為了秉公辦事又不傷害村民間感情,燕振昌開始戒煙。日記中燕振昌寫道:“就這一根煙,不僅壞了規矩,也給村民原本就不富裕的日子增加負擔,這煙以后不能再抽了。”
在任的44年,燕振昌給自己定下“五個不沾邊”規矩:錢不沾邊、物不沾邊、獎金不沾邊、紅白喜事酒場不沾邊、煙不沾邊。
“跟他結親,不佔便宜淨吃虧。”燕振昌妻子張改真說。上世紀90年代,張改真的一個親戚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找到燕振昌想“通融通融”,但卻被第一批處罰。和燕振昌生活了一輩子,張改真也越來越理解丈夫:“當干部哪有不吃虧不挨罵的,吃虧的是自己人,罵他的是自家親戚,總比百姓背后戳你脊梁強。”
燕振昌下葬的那天,村裡2000多人自發為他送行,按照他定下的規矩,葬禮沒有請“響器班兒”,但哭聲卻響徹全村。“我以前總抱怨他一輩子窩在農村沒出息,可看到那麼多村民送他最后一程,才明白他說要干的大名堂是個啥。老百姓從心底裡念你一句好,這比啥都強。”張改真說。
相關專題 |
· 中國組織人事報基層黨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