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入駐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任仕達(中國) 客戶活動現場。
5年前,如果一家外資企業到上海設立公司,組建公司團隊時可能要東奔西走到各個區尋找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而如今,上海的企業隻要去位於閘北區的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就可以享受到人力資源管理產業鏈上的各個細節服務項目:從高端人才獵頭到普通員工招聘、從全體員工培訓到人才測評、從人才派遣到人事外包……都可以在產業園內一站完成。
2010年6月,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獲人社部批復籌建,成為全國第一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經過5年的發展,如今,產業園已集聚了130多家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據統計,2014年,園區全年營業收入總額約200億元,稅收達6.66億元。產業集聚帶來“雁陣效應”,大批國際、國內著名人力資源企業的入駐,不但創新了行業發展模式,使產業園成為上海新的經濟增長點,也使上海成為全國的重點人力資源服務樞紐平台。
園區平台怎麼建——
公共服務先行 三級模式管理
成立於1960年的任仕達集團是全球500強企業,在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設有4400多家分支機構。2006年5月,任仕達便進入中國,並選擇上海作為總部開拓市場。任仕達(中國)總經理王桂生說,之所以選擇在上海發展,是因為這裡國際化的氛圍和比較好的產業基礎,有助於公司業務快速拓展。任仕達(中國)是第一家入駐上海產業園區的企業,正像王桂生期待的那樣,從入駐到現在,公司員工從最初的200人增加到700多人,業務增長了6倍。
上海人力資源服務業從2003年起,就以每年不低於30%的增長率逐年遞增,到2009年,行業已經培育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引進了一批國際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上海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產業園區的建設要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有充沛的市場需求,有豐富的行業集聚,這是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得以成功建設的堅實基礎。”
2008年,人力資源服務業被上海市政府列入重點發展產業之一,2009年,上海人才大廈開始啟用。隨著相關公共服務機構的進駐,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逐步向人才大廈集聚。上海開始有了成立人力資源服務業集聚區的構想。2010年11月,園區正式挂牌,成為國內首個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業產業園區。
走進上海產業園的人才大廈,從1層到4層,產業園區的公共服務業務在各窗口有條不紊地開展著。“產業園區裡集聚了上海市所有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務,這是上海產業園區的一大特色。”上海市閘北區人社局局長王光榮說,為了給園內企業和相關辦事人員提供便利,產業園區不斷豐富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入園企業提供了証照辦理業務,社會保險配套服務和醫療保險專門服務,人力資源招聘服務及檔案管理服務,涉外公共服務綜合平台等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業務,這樣的設置基本滿足了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所涉及的各方面需求。
在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上海產業園進行了有益探索。產業園實行“聯席會議+聯席辦+服務辦”的管理運營模式。聯席會議第一召集人為分管副市長,成員包括市人社、閘北區政府、市發展改革、商務、質監、工商等成員單位。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並成立園區服務辦公室。從而形成了市政府決策部署層面、市人社局和閘北區政府會商執行層面、園區服務機構日常管理層面的三級管理體制。
三級管理運營模式一方面構成靈活,可適應於園區不同的發展階段,既可以在園區建設初期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和推動作用,又可以在園區運行日漸成熟之后強化市場機制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有助於聯合多部門共同形成合力,獲得盡可能多的資源和要素支持。與此同時,在園區具體運行層面也能夠較好地實現“落地”,使各項政策措施得以有力實施,為園區實現規范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機制保障。
目前,產業園已經形成了以上海人才大廈、培訓廣場等為核心的四個功能服務區(專業服務區、信息交換服務區、配套服務區、生活服務區),集聚了涵蓋人才、社保、出入境簽証等“六大服務系統”60余項公共服務業務的公共服務平台。
入園企業怎麼選——
龍頭企業帶動 全產業鏈發展
諾姆四達集團是一家專門做人才測評的企業,2009年7月,在園區相關部門的力邀下進入產業園發展。集團董事長蘇永華回憶,公司2006年成立,進入產業園時公司規模並不大,由於業務存在短板,公司那時正處於發展最困難的時期。進入園區之后,依托園區的品牌效應,蘇永華對企業的功能進行了重新定位,將業務拓展到人才管理平台開發、領導力發展、評價中心構建等多個領域,這樣的變革很快吸引了其他行業和產業的目光。目前,公司的業績已經翻了10倍,並在全國設立了12個分支機構,公司發展進入快車道。
產業園區在選擇入駐企業時,標准是什麼?是不是隻有知名的企業才能進駐園區發展?針對這一問題,產業園區相關負責人說,園區在篩選入園企業時,非常注重行業發展上下游產業鏈的完整性,一方面會選擇總部設在上海的龍頭企業,另一方面也關注行業稀缺性,選擇成長性好的公司進駐。
“立足上海與服務全國相結合﹔高端產業和低端產業相結合﹔引進外資和培育內資相結合﹔做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與推動現代服務業相結合。”這是上海產業園區建設的基本原則。在這樣的原則下,產業園區明確了入園企業的篩選方向。
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選擇入園企業時,園區會力求企業能對園區整體建設產生4個方面的促進作用,一要企業入駐后,能進一步集聚產業,使園區成為上海乃至全國的人力資源服務業集聚區﹔二要能夠拓展服務,開發新產品,使園區成為服務產品齊全、專業化程度高、技術含量高的服務基地﹔三要有利於孵化企業,使中小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能在園區得到培育並做大做強,從而使園區成為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的孵化基地﹔四要能夠培育市場,推動上海建設成為聯動長三角、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人力資源服務業高地。
產業園區未建立前,上海市規模較大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主要集聚在浦東新區、徐匯區、黃浦區和靜安區。經過5年的發展,如今,上海人才大廈已經成為諸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爭先入駐的地標性建筑。
園區內企業分工也越來越細,產品結構日益優化,形成了覆蓋招聘、派遣、培訓、人力資源外包、獵頭等初、中、高端,滿足不同層次人力資源服務需求且相對完備的產品鏈。據統計,2011年∼2014年間,園區營業收入和稅收收入年均增長75%和58%,超額完成園區規劃確定的年均增長20%目標。
集中辦公有哪些好處——
園區品牌打響 企業在“快速學習”中飛躍
博爾捷人力資源集團2003年1月成立,是一家土生土長的民營公司。公司董事長侯正宇說,2009年,公司受邀進駐上海產業園時,自己有兩大顧慮,一個是人才公司聚在一起,那還有什麼秘密可言?第二個顧慮是,產業園裡有外資500強公司,還有大型央企,自己公司規模還小,會不會市場份額反而受到擠壓?思考再三,抱著快速學習和增強創新能力的態度,博爾捷進駐了產業園。
侯正宇的選擇給博爾捷帶來了業務上的全新變革。進入園區之前,公司主要做培訓、人才派遣、人事代理和傳統招聘等業務。進入園區之后,有想法可以和業務主管部門直接交流,各公司老總隨時能在電梯、餐廳裡碰到,盡管可能有業務上的競爭關系,但在與各企業頂層管理者的碰撞交流中,侯正宇的創新火花也不斷閃現,公司服務產品開始不斷推陳出新。現在,博爾捷已在全國設立了37家子公司,形成了人力和業務外包、視聘和獵頭、咨詢與培訓、人力資源產業園運營4大系列的產品,徹底實現了公司轉型。
隨著產業園發展,園區產業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逐步顯現。圍繞園區建設,上海市出台落實了一系列創業補貼、辦公租賃補貼、管理服務、品牌建設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並將園區企業納入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現代服務業產業引導基金扶持范圍。據統計,目前園區共有7家企業獲得了財政補貼資金695萬元,9家企業分別獲得國家級、市級和區級政府扶持資金等各類政策資金2300余萬元。
產業園區社會影響力的增強,帶動了入園企業知名度的提升。“我們去全國各地拓展業務時,一說是來自產業園區的企業,各地都會非常重視,對企業的誠信度和品牌也會有較強的認同感,這使企業的發展更加順利。”王桂生說。
園區品牌打響后,也吸引了國內外各界專業人士前來考察或交流,經常有各級領導到企業走走看看,一批重要活動在園區成功舉辦。園區先后召開了首屆“滬台人力資源服務與產業發展論壇”、全國心理技術應用高峰論壇等活動。
目前,園區中的上海人才大廈已被列為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現場教學基地,成為宣傳人社部門開展人才工作的窗口和諸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爭先入駐的地標性建筑。以園區為依托,閘北區則被國家標准委列為首個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標准化示范區。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正逐步成為國內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人才培訓基地。
(本版圖片為資料圖片,由上海市人社局提供。)
相關專題 |
· 中國組織人事報基層黨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