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遼寧東港市圍繞“職責清晰、功能明確、設施完善、運行規范、活動正常、作用明顯”的創建標准,在全市162個行政村和15個社區普遍建立了“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推行“工作室+屯組樓院+黨員群眾聯系戶”延展式服務,實現代表委員履職一步接地,形成上級黨組織與普通黨員和群眾之間良性互動的日常溝通服務機制。
駐室接訪有回音
去年8月11日,是東港市級黨代表、東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宋寶文駐室接待日。他剛剛走進工作室,銀河社區的幾位大媽就前來反映,說轄區內的海韻路和甲午大街年久失修,路面坑坑窪窪、損毀嚴重,每到雨季,路面大量積水,影響居民出行,加之道路兩旁沒有路燈,長期處於“摸黑路”狀態。得知這一情況后,宋寶文立即帶領開發區有關部門負責人到現場查看情況,當即制定維修方案,主動幫助協調資金,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海韻路和甲午大街500多米路面硬化,安裝路燈26盞,徹底解決了轄區群眾長期反映的老大難問題。面對社區大媽們的謝意,宋寶文倒顯得很淡定:“切切實實為群眾辦事,是代表的本分,問題解決了,自己這心裡也踏實。”
實行駐室接待工作常態化以來,該市依托工作室,組織代表委員開展駐室接待、學習研討、民主懇談等活動,搭建起了代表委員聯系黨員和群眾的連心橋,拓寬了代表委員履職渠道,也擴大了社會影響力。截至目前,駐室代表共接待黨員群眾6700多人次,收到意見和建議1521條,為群眾辦實事2600多件。
下屯調研解民憂
為做到基層聲音第一時間傾聽,群眾需求第一時間掌握,該市要求代表委員做到“四必訪”,即社情民意必訪、重要會議必訪、大型活動必訪、突發事件必訪。
北井子鎮徐坨村以前是個偏僻小山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代表委員在廣泛征求黨員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向村兩委大膽建議,利用村裡的600畝山坡地種植油菜花、向日葵,建高標准蔬菜大棚,發展鄉村農業觀光旅游。百畝油菜花、百畝採摘園當年便投入運營,僅停車費一項收入就達20余萬元。
代表們在基層調研進程中還積極收集社情民意,在充分調研視察基礎上,形成代表提案或提議。現已向黨代表大會提交提案37件,向所在黨委提交提議19件,參與代表700多人。
入戶訪談見真情
如何在閉會期間繼續發揮代表委員作用?東港市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通過各級代表進村屯、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戶,在聯系和服務群眾上保持“零距離”。
“我們村的駐室代表和委員經常深入農戶家中走訪座談,了解困難黨員和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還主動捐款捐物,幫助他們度過坎坷和難關,這作風的轉變很得民心啊!”新城街道小寺村黨總支書記尹洪軍激動地說。小寺村每個村民組都建立了“鄰裡和諧驛站”,由所在村民組的代表委員牽頭負責,將工作室職責延伸到組,協同處理組級事務,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該市還在代表委員中廣泛開展思想幫扶、資金幫扶、技能幫扶、信息幫扶活動,累計幫扶生活困難黨員群眾2400余戶,幫扶資金50多萬元﹔為種養殖戶授課31場次,培訓農民2300多人﹔為黨員群眾提供各類信息600多條,幫助爭取資金1700多萬元。
相關專題 |
· 中國組織人事報基層黨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