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讓服務群眾、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成為每一名共產黨員頭腦裡的想法並轉化為實際行動

以楊善洲精神為鏡創新群眾工作方法

 熊黎明 彭紅波

2015年07月31日15:11   來源:雲南日報

在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中央特別強調要堅持從嚴要求,強化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宗旨意識淡薄、忽視群眾利益、漠視群眾疾苦的問題。要查找和解決好這方面的問題,就要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以創新精神做好群眾工作。群眾工作的創新,從本質上說,就是把傳統的方法與新情況、新手段更好地結合起來,找到一個更有效的實現形式。楊善洲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群眾工作方法與其所處的時代有著緊密的聯系,體現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楊善洲之所以能夠一輩子表裡如一,一輩子忠誠不貳,一輩子光明磊落,一輩子親民愛民,一輩子艱苦朴素,一輩子拒染塵垢,一輩子努力奮斗,一輩子獻身事業,正是在於他用一輩子的時間傳承和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楊善洲帶著感情做好群眾工作。楊善洲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務過農、當過石匠。隨著楊善洲接受黨的教育、參加革命工作,早期的報恩和熱愛情感逐漸升華為一種深厚的群眾觀念。這種觀念自發自覺於他心靈深處,內化於他的自覺行動,並形成了他終身追求的價值原則和政治理念,也成為他做好群眾工作最為核心的價值基石。

楊善洲深入群眾面對面做好群眾工作。許多和楊善洲共過事的干部都有深刻的體會:楊善洲干什麼工作都喜歡身體力行。任何時候,楊善洲都把群眾當成真正的“自己人”,楊善洲也得到了當地民眾的普遍認可,實際上是廣大老百姓對他群眾工作方法的認可。

楊善洲帶領群眾抓發展做好群眾工作。楊善洲始終將帶領群眾走上致富之路作為自己工作的最高目標,為民不圖名、為民不求利、為民不謀私,畢其一生,傾其所有。以楊善洲為鏡,就應該讓服務群眾、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成為每一名共產黨員頭腦裡的想法並轉化為實際行動。

楊善洲錘煉工作本領做好群眾工作。以楊善洲為鏡做好群眾工作,要注重學習楊善洲將個人能力轉化到為民服務的能力上,充分發揮個人能力的社會價值,這是群眾工作取得實效的關鍵。

現實生活中,各地區、各階層、各行業人群的利益訴求不同,因而群眾工作也是十分復雜的工作,掌握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當前,以楊善洲精神為鏡子,推進群眾工作方法的創新,需要著力解決如下問題:

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要著力解決“觀念陳舊”的問題。新時期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變化和新任務、新要求,決定了在群眾工作的思路上要以更寬的眼界、更新的理念、更廣的渠道、更強的力量去做這項工作。要善於學習新的知識,使我們的知識跟上時代、領先於群眾。積極研究並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加強階段性群眾工作的分析研判,重視總結黨的群眾工作的新鮮經驗。用改革的思路破解群眾工作中的難題,充分利用一切現代化手段和形式,不斷創新群眾工作方法。

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要著力解決“制度缺失”的問題。群眾工作制度建設,要在現有制度的基礎上不斷細化相關的機制和措施,使各項制度彼此銜接,發揮整體合力。一是完善直接服務群眾制度。建立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工作制度、傾聽群眾意願工作制度、民情懇談和交心工作制度等,促進黨群干群聯系交流的常態化、規范化。二是完善群眾工作的決策機制。通過人民群眾參與決策,專業人員參與決策等機制建設,加強決策程序的規范化,減少決策的隨意性和專斷性。三是完善群眾工作的評價制度。建立群眾量化評價機制,完善群眾工作評價指標體系,提高考核的客觀性和可操作性﹔採取定期考核和隨機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保証考核的全面性、客觀性和結果的真實性。

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要著力解決“載體滯后”的問題。以楊善洲精神為鏡,就是要賦予楊善洲精神時代內涵,創新和發展楊善洲精神,使楊善洲精神更具有活力和時代特征。同黨的群眾工作方法一樣,群眾工作載體也應隨著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創新。一是創新溝通載體。借力微博微信、網絡信箱、論壇社區、在線測評等新媒體平台,創建收集社情民意、為民解憂排難、消除社會矛盾的新型群眾工作平台。二是創新服務載體。加強政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綜合電子監察中心和“12345”政府服務熱線平台建設,促進服務要素集約化、服務手段信息化、服務流程標准化。三是創新管理載體。把群眾工作滲透到管理之中,運用規章制度,規范和協調黨員干部日常行為,促進群眾工作與業務工作、中心工作相結合。四是創新文化載體。大力發展文教衛生體育、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事業。借助文化載體,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每一個群眾心裡。

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要著力解決“主體缺位”的問題。做好群眾工作,必須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緊緊依靠群眾。一是通過選樹群眾典型去宣傳群眾。選樹勤勞致富的典型、愛崗敬業的典型等,鼓勵群眾用勞動和汗水實現自身發展。通過先進模范人物在工作中的點點滴滴,讓群眾感到可親、可敬、可學。二是通過規范群眾選舉去組織群眾。用民主的方法實現群眾的自我組織、自我管理,依靠群眾做好群眾工作。三是通過落實群眾權利去調動群眾。扎實推進基層黨務公開、村(居)務公開、廠務公開和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落實群眾知情權﹔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健全信訪制度、舉報制度、社會調查制度、意見征詢制度、領導接待制度等群眾監督機制,讓群眾通過有效監督,保障自身權益。

(本文系雲南省楊善洲精神研究會推薦,作者單位:省委黨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梁、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