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在高度開放環境下,上海自貿區通過區域化大黨建溢出改革紅利

上海七千黨員帶動三十萬自貿區人才

2015年06月30日15:35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在高度開放環境下,上海自貿區通過區域化大黨建溢出改革紅利 七千黨員帶動三十萬自貿區人才

外高橋碼頭,浦東海事局的“女福爾摩斯”陳維,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查找隱匿在普通貨物中的危險品。

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挂牌后,這名青年黨員發現,很多工作正發生變化:“創新”不再是個人選擇,它變成了一項急迫任務,必須完成。最近,她和同事們成功開發了國內首個船載危險品與防污染管理支持系統,讓危險品查驗更有效率。

支撐陳維團隊創新的,是區域化黨建下,幾十個單位結成的自貿區勞模創新工作室(優秀團隊)合作聯盟。陳維說,是黨組織將散在各處的資源串了起來。

“制度創新”,擺在上海自貿試驗區面前的頭道任務。但制度創新不僅僅是一紙條文變化,背后凝聚著每個部門、每個個體的創新實踐。在高度開放的環境下,上海自貿區通過區域化大黨建,突破條塊限制,形成創新合力,助推政府職能轉變,溢出改革紅利。

自貿區需要黨建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區挂牌。身處改革開放前沿,自貿區就如同一塊試驗田,探索新的經濟治理方式。

但自貿區需要黨建嗎?這個問題一開始便有不同聲音。彼時,自貿區屬於“境內關外”的看法比較流行,既然是“關外”,黨的建設有必要延伸到那裡嗎?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自貿區高度市場化、國際化,黨建開展起來太難。“政府管得越少,黨組織能依托的資源也越少,依賴行政資源力量的傳統黨建做法無法進行下去。”

擴區前的自貿區,28.78平方公裡的轄區內,自貿區管委會屬市政府派出機構,海關、國檢、邊檢、海事、工商、稅務、公安等行政和監管單位屬於中央或地方“條線”派駐機構。區域內還有2萬余家各類企業,其中80%是外資企業,有近30萬名員工。這其中,散布著近50個黨組織,7000多名黨員。

“自貿試驗區是特殊監管區,又實行管委會組織體制,黨建工作的統一性和區縣相比先天不足。”原上海自貿區管委會黨組副書記、綜合黨委書記王辛翎認為,這並不表示黨建在此區域內不重要。恰恰相反,這些體制有別、條線不一、隸屬各異的機構和組織,更需要黨的引領,實現黨組織資源優勢的最大化,為試驗區推進試點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在一些研究自貿區黨建的專家看來,進入自貿區的雇員大多是年輕人,思想活躍,他們分布在融資租賃、跨境電子商務、離岸貿易等各種新業態、新領域,這在傳統黨建領域尚屬空白。凝聚這些新領域人才,是一項新課題。

自貿區挂牌之初,自貿區管委會黨組同時成立,原上海保稅區綜合黨委更名為上海自貿區綜合黨委。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市委組織部明確提出,突破以條線管理為主的“單位黨建”,探索以思想引領為先導,以協調協同為抓手,以強化服務為載體,以自身建設為保障,適應高度開放環境下黨建工作的新路徑,讓黨建引領整個自貿區的創新行動。

搭建協同議事平台

在自貿區綜合黨委副書記王洪看來,自貿區黨建對應著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大家不管隸屬、體制,同屬自貿區“大家庭”的一分子。並且,自貿區黨建不止面向7000多名黨員,更要以黨員帶動近30萬的自貿區人才,為“制度創新”出力。

擴區前,這裡是無行政主管區域,首先要搭建一個大家協同議事的平台。原自貿區管委會黨組牽頭建立了區域黨建工作聯席會議。

“制度創新、消除壁壘不能靠閉門造車。”上海海關作為創新監管制度的主要部門之一,一開始就遇到怎麼改、改什麼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不止海關一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新投資貿易規則制訂、國際規則適應等方面的制度創新,涉及不少職能部門。聯席會議為“制度創新”提供“頭腦風暴”的平台。一次聯席會議上,大家討論到自貿區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存在的觀念、能力問題。各成員單位均感到此事迫切。會上形成決定,聯合區域內海關、國檢、邊檢、工商、稅務等行政和監管單位,開展“同在自貿區,通力優環境”活動。活動中,不少部門開門納諫,負責人現場辦公,為企業解決問題。

海關把“三會一課”開到企業生產經營現場,邀請企業代表參加。一家IT企業的黨員代表提到,傳統通關核銷方式,對於IT企業簡直是“災難”。IT企業的電子產品可能涉及上萬部件、上千項成品、半成品,傳統核銷方式時間太長,但“電子產品積壓不得,更新換代太快”。於是,海關與企業共同醞釀推出“零干預”動態單耗核銷制度,使企業庫存差異認定時間從原來一兩個月減少到一天。后來,這項舉措變成了自貿區創新監管服務措施之一的“工單式”核銷。

“事中事后”監管,也離不開區內各主體參與。“區域效能服務參議員”、“社會參與委員會”、勞模創新工作室(優秀團隊)合作聯盟,都是黨建聯席會議的產物。根據效能評議,外高橋檢驗檢疫局全面實施了外高橋港區提單無紙化電子申報、電子放行,突破人工簽章放行的傳統模式,大大節約了企業口岸通關的時間。

支部建在“行業”,互聯互動

自貿區成立以來,新入駐的企業已趕上過去20年,但也在短期內帶來大量問題。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不斷出現“真空”地帶,不同性質企業間也缺乏有效互動和資源整合的平台。

如何補這個“真空”?黨總支建在“行業”上,以樞紐型實現互聯互動。王洪介紹,最開始建行業黨支部是想解決黨員流動性大的問題,因為自貿區公司開關頻繁,有時花很大力氣幫企業建黨支部,沒多久企業就關了,相比之下,自貿區內行業穩定且特征明顯。制造加工、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科技研發、金融文化等五個行業黨總支相繼建立后,他們發現,因黨組織的介入,行業內外正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

自貿區綜合黨委建了幾個行業“微信群”,將支部書記拉到了一塊。前段時間,克模塑膠急需大噸位設備,公司到處找供應商。“后來我通過微信群發出需求信息,很快就有了回音。”克模塑膠公司黨支部書記王黔說,線上一聊發現,那家公司就在十字路口斜對過,走路隻需10分鐘。“僅半個月,雙方就達成協議,現在已開始供貨,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周。”

這樣的案例不是少數。這個家門口的黨建平台,讓企業嘗到甜頭。在自貿區,不少企業雖然有著“供應鏈”的上下關系,但近在咫尺卻不相識。然而有了黨建平台的牽線搭橋,通過互聯互動實現互通有無、互補優勢。

在自貿區內,“企業不找市長找市場”。但有時候,企業也會急得跳腳。藥明康德黨總支副書記林文斌說,自貿區相關制度是否和自己相關,企業沒有全面接觸的渠道,隻能靠打電話,有時打哪個窗口都摸不著頭腦。這個問題通過行業黨總支得到了解決。“行業”黨總支還提升了企業的“話事”能力。成立於去年10月的貿易行業黨總支覆蓋了近200家國際貿易企業。近期他們收集了行業內關於貿易便利化呼聲較為強烈的100多個問題,主動對接海關等部門的黨組織,由此推動了“關檢聯動”、“先進區后報關”、“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等貿易監管便利化制度的創新。

“打破傳統行業黨建內循環模式,主動對接和利用外部源頭活水,這是 ‘體內自我循環’向‘體內外大循環’的拓展。”王洪說。

擴區后,各片區黨建還需深化

今年4月27日,上海自貿區擴區。陸家嘴金融片區、金橋開發片區、張江高科技片區等三大片區正式納入上海自貿區版圖。

黨建如何服務更大區域?浦東新區區委認為需進一步整合資源。外高橋有大量監管部門、口岸單位,陸家嘴有“一行三會”,張江有高水平的科研院所、研究機構等,“可以通過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搭建平台、設計渠道,使駐區單位的優質資源更好地服務於自貿區建設。”

浦東新區黨校黨建研究中心主任邱素琴認為,擴區后,既要實現各片區黨建聯動,也要深化各區域的黨建特色。“張江、金橋等區域,原本也探索了不少區域黨建的好經驗。”

在張江園區,根據“產業相關、地域相鄰、資產相連”原則,園區黨組織劃分為9片,建立片區黨組織,並形成了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建在項目上、建在生產流水線上、建在科研創新團隊裡等新型的組織模式。

浦東新區區委亦有此構想,提出將“黨組織”建在“工作鏈”上。自貿區要推企業准入“單一窗口”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許多行業審批部門集中辦公,互相間沒行政隸屬關系,可通過黨組織協調聯動各系統,形成工作合力。還有,在推進工商營業執照等“多証聯辦”或“三証合一”登記制度中,可以把黨組織建在“工作鏈”上,以黨建聯建實現轉作風、出實效。

“更重要的是如何凝聚、服務好更多的人才。”黨建研究者提出,浦東目前有24萬金融人才、12萬航運人才、20萬創新創業人才,歸國留學人員和境外從業人員近6萬人。通過黨建讓這些人才融入自貿區、發揮創新創業的合力,是自貿區黨建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記者 張駿 王海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黨建動態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