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林 張哲浩
6月12日,汪勇在巡邏時和社區群眾親切交談。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
從軍17年,從警8年,陝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韓森寨派出所副所長、咸東社區民警汪勇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蹚出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他包管的咸東社區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社區”,他所在的社區警務室被評為全省一級警務室,他個人先后被授予“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模范軍隊轉業干部”“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全國第五屆“我最喜愛的人民警察”特別獎、“全國公安二級英模”“三秦楷模”等榮譽稱號。
信念是這樣煉成的
汪勇出生在湖南省沅陵縣,從小家境貧寒。父親18歲當選縣人大代表,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一生不圖回報,全心全意為鄉親們服務,直到腎壞死無法勞動。父親教育他“窮,得有骨氣﹔餓,得有志氣”。
1990年3月,汪勇光榮入伍。臨行前,父親賣掉了家裡唯一的一頭耕牛,讓母親把賣牛的500元錢縫進汪勇的背心,叮囑他說:“伢子啊,出去好好干,干不出個名堂就不要回來!”
汪勇到部隊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在被批准入黨的那天,汪勇在日記中寫道:“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17年的軍旅生涯中,汪勇喂過豬,做過飯,當過通信員、炊事員,部隊優良的傳統和過硬的作風浸染和錘煉著他。從那時起,“紀律重於生命”的軍魂,忠誠履行職責的信念,就深深刻印在了他的心裡。
把好事辦在群眾的心坎上
做社區民警工作后,汪勇始終把社區群眾當親人,堅持服務群眾“六必到”:居民入住遷移必到、有疑難戶政業務必到、產生矛盾糾紛必到、生活困難必到、發案必到、重點人員見面必到。
2008年,在實施“萬千百”計劃中,汪勇到省建八公司居民老黃家走訪,發現老黃半身不遂嚴重,一直未婚,家裡散發著陣陣異味兒。從那時起,汪勇就把老黃作為重點幫扶對象,經常上門給他送飯、倒垃圾,陪他聊天。一天,汪勇來看望老黃,一進門就聞到一股刺鼻的臭味,老黃正艱難地往盆裡加水,准備洗腳。汪勇趕忙上前幫他兌好熱水,蹲下來就給他洗腳,老黃堅決不讓。汪勇說:“你不方便,還是我來。”說著,他就捧起老人的雙腳放進熱水盆裡洗了起來。看著汪勇毫不嫌棄的認真樣兒,老黃感動得流出了眼淚,說:“我孤苦伶仃這麼多年,卻遇到了你這麼一個好兄弟,真是我的福氣啊!”
“有事就叫我,隨叫隨到。”這是汪勇對群眾的承諾。他一有空就下社區,有時白天在所裡忙,晚上肯定會到社區轉轉。多年來,他走遍了社區的每個角落。
汪勇常說:“說到群眾心上,還不行﹔隻有做到群眾心上,才叫群眾路線。”近年來,汪勇先后幫扶特困學生、孤寡老人和失足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員未成年子女等150余人,解決群眾各種困難600余件,受到轄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永遠做百姓的貼心人
事不避難,主動作為。汪勇在一言一行中履行著新時期黨的好干部的標准要求。
汪勇所管轄的咸東社區是一個位於城鄉接合部的老城區社區,汪勇初到社區時,轄區曾經具有“四無、三多、一高”的顯著特點,即院落無物業、無門衛、無技防、無車棚,流動人口多、下崗工人多、吸毒人員多,發案非常高。僅入室盜竊案,一年內就多達80余起,群眾上二樓送娃、下樓自行車就不見了。老百姓惶恐不安,意見很大。
汪勇決心改變這種狀況,但他上門走訪,群眾因對治安環境不滿意,就是不讓他進門。汪勇意識到:房有房門,心有心門,房門不開是因為心門緊閉。為此,汪勇從進門、認人、知情開始,投入社區警務工作。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工作,社區治安狀況有了好轉。
汪勇真誠地對待轄區每一個難入的門、難見的人,一次次帶著微笑登門,一次次滿懷真情入戶,逐步贏得了轄區百姓的認可,也給了他極大的信心和啟發。於是,汪勇給自己量身定做了“萬千百計劃”:走萬裡路、進千家門、解百家難。8年來,他堅持入戶走訪,先后走訪居民群眾2400余戶7800余人。他走到哪記到哪,建立了詳細規范的14類台賬,掌握了社區警務工作的第一手資料,練就了對轄區社情民意“一口清”的硬功夫。
(本報記者 楊永林 張哲浩)
相關專題 |
·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