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佩嫻
2015年05月05日08: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谷雨時節,泡桐花開。河南蘭考縣近日迎來一個20人組成的博士團。據中國青年博士聯盟會會長鄭文陽介紹,博士團成員都是某一領域的專家或老板,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源。
“蘭考的發展首要是人才,博士團來到蘭考,引來的是先進技術和創新理念,為脫貧致富拓寬了渠道。”蘭考縣副縣長楊志海說。
“以為蘭考都是農業經濟,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大公司。”博士聯盟成員、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鐵宇眼前一亮,“‘格林美’吃的是垃圾,吐出來的是資源。綠色回收、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在蘭考得到了實現。”
在河南格林美再生資源有限公司,電視機、電腦、電池等電子廢棄物都在生產線上被一一解剖,並“吃干榨盡”。
朱恆杰忍不住和黃旭江攀談起來,前者是博士聯盟成員、北京華麗聯合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后者則是河南格林美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開採城市礦山,創建世界循環工廠,是我們兩家公司的共同理念,希望兩家在蘭考有深入合作,使蘭考經濟走得更遠。”
一首《漁舟唱晚》奏罷,博士們掌聲四起。作為演奏者,蘭考姑娘李娟不好意思起來:“本是在家種地的農民,來古箏廠上班后才學會了彈古箏。”
在固陽鎮民族樂器工業園區,有從事民族樂器、樂器音板及各種樂器配件生產加工企業106家,產品不僅國內暢銷,還遠銷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
“樂器的制作都是就近取材,原料來自泡桐樹,工人來自當地村民。”蘭考縣華韻民族樂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順海告訴博士,蘭考沙土地長出的泡桐,不易變形,脫脂后透音性好,是“會呼吸的木材”,由它制成的樂器奏出的音樂更悠揚。“當地村民不僅可以增加收入,還可以學樂器、學音樂,更懂生活。”
“古琴不僅可以用來做樂器,更可以發展成為一種文化創意產業。”博士聯盟成員、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博士張建鬆和固陽鎮黨委書記董文選聊了起來:“建議把傳統音樂表演植入鄉村自然景觀中,把樂器買賣、文化表演和休閑旅游融合起來。”董文選連連感慨:“思維一變,天地寬。”
爪營鄉西村駐村干部韓婧向大家講述了自己的“饅頭故事”。西村人蒸饅頭使用一種特殊的酵母——南瓜菌,做出來饅頭十分香甜。她想借助淘寶的“特色中國”平台,把饅頭銷售到全國各地。但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她:饅頭保質期過短,如何及時銷售出去?
“網絡銷售也要分層分類。如果是周邊縣市銷售,可以直接聯系超市﹔如果是省內銷售,可以真空包裝,5天內保持口感沒有問題﹔如果想銷售到省外,就要延長產業鏈,把饅頭做成小饅頭、饃片等。”博士聯盟成員、南京橙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維建議,“網絡銷售要會講故事,比如,可以通過一個饅頭的制作過程,講述蘭考百姓的生活,甚至和焦裕祿精神聯系起來。”
韓婧記錄下各位博士的高見,長舒一口氣,笑言:“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05日 18 版)
相關專題 |
· 黨建周刊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